作者:死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决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消除一切侵蚀党健康身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确保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不变的味道”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重大判断、重大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
保持“共产党员的气味”。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当时文艺界严重地存在着的作风不正特别是“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他们想:什么无产阶级思想,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共产党员的气味”,作为“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区别”,鲜明体现在思想上、信念上、信仰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向与会代表推荐《共产党宣言》等五本著作时指出:“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这个“味道”就是真理和信仰的味道,也是“共产党人的气味”的核心要义。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之路》展览安放《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陈列柜前,深情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并指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里强调的“共产党员的气味”与“真理的味道”,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新征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变味”,就是要保持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保持“马克思主义气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主导下,苏联正规战、阵地战的打法曾经被主观、机械地搬到中央苏区,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这是鲁莽家和门外汉的理论和实际,是丝毫也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的东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针对当时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差距还很大这一客观实际说,“如实地指明这种落后状况,会不会使人们失去信心呢?这种人也可能有。这种人是连半点马克思主义气味也没有的”,并认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批评了当时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搞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思想倾向”等,并强调,“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违反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当然,如果根本不学习、不相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要了,那就一点马克思主义气味也没有了”。
这里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气味”,侧重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实质上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气味”深刻揭示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新征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变味”,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让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保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辣味”。
早在1954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作的题为《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的发言中,就形象地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比喻为“味道”,他说:“我们常常闻到这样一些味道,例如有的人把某些人或者把他自己夸大到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称的地步,不愿意受检查,不愿意受批评,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空气稀薄。”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特别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我们党一种独特的“辣味”所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在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等中,通过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了党内存在的错误和不良作风影响,有力维护和促进了党的生存、发展。党的七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确立为党内生活的基本方法和行为准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恢复了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内的优良作风,开启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内主题教育,都贯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统一全党思想,为改革发展稳定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征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变味”,就是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坚决同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问题作斗争,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自身始终过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坚决“脱离低级趣味”。
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特别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对于个体来说,就是首先要有民族和人民的“大利”,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我们党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始终和人民一体同心、休戚与共、生死相依。1937年,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感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这种“异乎寻常的地方”,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的精神,这是我们党之所以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精神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才使他们“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新征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变味”,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