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大的黄瓜是复旦大学女博士和南锡导演的故事。有人津津有味地吃复旦南锡咨询室送宝石,发5篇SCI也能理解吗?(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女人)那是什么东西,可以当饭吃,难道是值钱的家伙吗?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从古美做的。(威廉莎士比亚)。
它相当值钱,对高校老师来说,它可能就是助力自己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的大杀器,先从最直白的地方说起,sci为什么如此受高校和科研界看重:
第一:因为它确实值钱,很多高校明码标价。叶秋只举几个例子,叶秋读硕士时是05-08年,期间有个大牛老师一年发了30篇sci,和他相熟的老师问收益不错吧,他笑嘻嘻的说买了辆好车。叶秋学校是个普通学校,对sci的奖励一般,三四区的开始是奖励1万,外加500个科分,一个科分15,所以就是1.75万,不过这个属于额外奖励,扣税20%,拿到手的1.4万,二区3万,一区5万,可不可以不奖,完全没问题。叶秋学校曾经从985过来一个校长,说sci奖励太高了,上岗和评职称已经提现出来了,再奖就重复了,所以直接将三四区的奖励降到1000!科分也没了,一二区的不关心,它和叶秋完全没关系,结果就是接下来两年学校sci发文数狂降,校长一看要凉凉,乖乖涨回1万,当然科分是没了,校长也是要面子的不是。
第二,申请项目时没有sci打底除非关系超强,否则项目和你肯定无缘,如果能有本领域的top期刊,命中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第三,老师也要养家糊口,而职称和老师的收入息息相关,而和职称息息相关的就是sci和项目,而sci又是中项目的前提,so,你懂的。
第四,硕导博导也是要招学生的,学生看的就是你近年来有没有sci、项目,没有的话人家也不会理睬你的。
第五,很多学校老师有上岗条件,sci就是重要条件之一,有它和没它收入差别很大。
以上就是sci在国内学术圈如此受重视的原因,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中国sci收录的论文占比从2009年的8.8%一路上涨到18.6%,翻了一番还多。
那么,国内高校对sci如此看重,好发表吗?SCI文章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好发表,一是需要的水平较高,二是中国SCI检索期刊太少,顶尖的sci数据库都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德国有施普林格(springer),法国有taylor&Ftancis,荷兰有爱思唯尔(Elsevier),老美就更不用说了,sci检索就是人家办的(只提供检索,不出版),本身的数据库就更多了,搞电子电气计算机的肯定用IEEE和IEE最多,每个协会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好多人可能觉得荷兰一个小国家怎么也有数据库,荷兰sci源期刊也多,有三四百,是中国的三四倍!
所以相对于欧美来说,我国学者发表SCI论文更难一些,因为我们的SCI期刊就少,当然可以投到国外去,现在国内很多高校老师也是投稿到国外,不过,欧洲人的期刊欧洲人投容易,美国人的期刊美国人投容易,中国人投的话难度肯定大,第二,相对于欧美,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这也是一个劣势,叶秋觉得也。不过,投国内的SCI更难,中国内sci期刊的概率不如投国外期刊中的概率高,而且国内期刊会看你所在的学校、是否主持项目,国外相对来说会公平一些,文章好自然就录了,所以其实给了很多普通老师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当然也需要看到,国外有些期刊也有很多中国人灌水!
还有一个就是,不管是爱思唯尔(国内用的最多的数据库),还是施普林格,都需要购买电子版权,而且是每个学校都要买,不能统一买,每年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花费是巨大的,很多高校承受不起,比如叶秋学校,只购买了爱思唯尔的部分期刊,sci检索数据库以前也没有购买,今年才开始购买。别说国内高承受不起,美国高校也受不了了,加州大学最近就和爱思唯尔谈崩了,加州大学每年要给爱思唯尔支付1100万美院元,而爱思唯尔今年要涨价80%!
在目前情况下,sci还是较好的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是度有些过了,第二个就是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免得受制于人!
以上是叶秋的看法,欢迎点赞评论,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