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答案
《广东财经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正式发布!
《规划》中,广东财经大学确立了“到2025年,基本建成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到2033年建校50周年时,全面建成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总体目标。
这所“80后”学校,于2013年由广东商学院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目前,学校是广东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现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
该校在2019年11月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除《规划》外,还编制了《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十四五”建设规划》等11个“十四五”专项规划,围绕各重点领域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
1-2个学科获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20%
“十三五”期间,广东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再次获批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并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接下来,学科发展要如何继续推进?
《规划》明确了数据指标:获得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20%学科1-2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2个,经管法三大主干学科中至少有2个位次前移,文理工艺等学科中力争2个学科进入前50%,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
研究要以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规划》提出,支撑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与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智力供给能力水平跃居全省高校前茅,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重要指标同“十三五”相比实现显著增长。
新增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左右
对于建设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将在推进建设一流专业上重点发力。根据《规划》,要新增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左右,实现50%左右的专业跻身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行列。
同时,力争新增26门国家级和省级课程,并打造商法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实践、双语全英、数字技术融合与应用、湾区系列课程等特色课程群。
至“十四五”末,专业总量控制在65个以内,基本建成紧密对接新文科(新商科)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新增12-15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
在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方面,《规划》显示,将按分类培养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其中,学术学位按一级学科设置基础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课程,提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专业学位面向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构建“职业基础+职业发展+职业前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另外,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领域,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科发展,打造“广财大”特色案例库和精品教材。到2025年,新增12-15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6-20篇全国优秀案例和入库案例,“粤商案例集”按年度汇编出版。
遴选一批研究生进入“创新空间(学术训练营)”
从《规划》可看出,广东财经大学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重在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其中,遴选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进入“创新空间(学术训练营)”,强化学术训练,为建立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加大与大湾区内相关行业企业共建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力度,依托国家和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25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与行业产业协会建立联系,以创投行业、融资租赁行业、金融法律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为试点,探索建立1-2个产教融合育人联盟。
推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学科交叉融合已成常态,广东财经大学如何进一步推进?
《规划》透露,将设立专门的新兴、交叉学科资助项目,面向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采取论证委托或申报遴选的方式确定资助对象。
通过采取特殊政策,以重要项目、学科科研平台、课程专业建设等为载体,学校将凝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对某一现实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
新增2-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目前,学校已获批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规划》提出目标: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
具体而言,有何举措?把握博士专业学位发展趋势和政策机会,对照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标准和程序,学校将在公共管理、法学、会计、金融等学科实施专业学位博士点培育计划,争取获批专业学位博士点。
建成1个国际校区,开办2个粤港澳合作办学项目
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关键要结合学校特色,对接大湾区需求,准确发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紧密对接“双区”对财经法治人才智力需求,着力推进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立足湾区,面向国际,开放合作,主要有几个新目标:力争建成1个国际校区,获批1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非独立设置),开办2个粤港澳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强化中外学位联授教育项目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3-5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
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 (境)外知名高校深度交流合作,共同开拓更多高端国际化教育项目。积极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合作办学项目。
突出中青年教师培养提升
《规划》特别指出,注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未来五年,计划引进100-200名优秀青年教师;设置青年南岭学者岗位,每年选拔15-20名基础好、能力强、潜力大、业绩佳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学科团队学术骨干及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后备梯队进行重点培养。
总体上,到 2025 年,专任教师达到 1700 人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8%-5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60%-63%,“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20%-25%,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比例达到30%-40%。
如何衔接、平衡两个校区师资力量分布的问题,也是大家长期关注的焦点。
《规划》提出,推进佛山校区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建立适合共建模式的全聘、“双聘”、项目制和柔性聘用相结合的岗位聘用模式,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广州校区教师长驻佛山校区,建立两校区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两个校区总新增建筑面积18.87万平方米
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期间,广东财经大学将完成广州、佛山两个校区的基本建设规划,加快完善两校区教学、生活、体育等设施。
广州校区北校园规划图。图源: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
其中,广州校区将新增建筑面积15.53万平方米,佛山校区新增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建设。根据《规划》,将完成广州校区广东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北区体育综合馆、第33栋学生宿舍等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并多渠道筹措经费,尽快完成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建设。
此外,将调整优化佛山校区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努力扩大省市共建范围,争取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对佛山校区体育综合馆、第三教学楼等基建项目的更大支持。
【记者】姚昱旸
【作者】 姚昱旸
广东教育搜索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