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职场江湖

【word里的直方图怎么改成黑白】用6分钟详细说明直方图、原理到运用、注意事项、核心用法

用6分钟详细说明直方图、原理开始运用、注意事项、核心用法(连载文章)

据不可靠的调查统计,10名摄影师中有9人不使用直方图。你是那个幸运的人吗?嗯?

直方图确实是重点和难点。记得回复过一次直方图的问答,但是效果非常不好,自己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这次经过很多学习后,我想再次梳理直方图,用更简单、更明确的方式解释。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原理,使用直方图,使用重要的好直方图,让直方图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大卫亚设)。

如上图详细整理了直方图的详细原理,但如果不叙述的话,会有看不懂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分享直方图的工作方式和信息分布的详细信息。

一、直方图结构(x轴)

下图中,相信最基本知识的直方图X轴是光度轴,通过亚当斯著名的区域曝光法进化而来,从0-255开始分别记录了整张图片的亮度信息。更细致的分为五个区域:黑色、阴影、曝光、高光和白色。

大多数朋友基本上相信只要知道这里就结束了,但对我来说直方图还是开始。这只是最简单的常识。就是这样。

1、分配5个区域详细参数。五大地区分为三大电影组,分别为暗、中、高、调,每个音调占RGB亮度值255的1/3。

黑色阴影=变暗{黑色变暗1/3、85/328(0-28)、阴影2/3(28-85)}(知识链接:如果是,请参阅调整后的照片。)

曝光=中色调(85-170)

高光白色=高光{白色与黑色一样,为1/3,白色(227-255)高光(170-227)}

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划分这些地区?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些详细的划分和这些数据源都是有根据的。直方图的5个区域=“调整”面板中的参数。也就是说,在(Camera原始数据过滤器(ACR))中调整图片时,只要找到的参数,直方图就可以找到可以调整相应亮度分配信息的区域。

2、参数爆炸基础。首先,顶部红色矩形包围的两个按钮(黑色和白色溢出)的警告提示同时照亮了两个框。如果屏幕上出现黑色(0)区域,照片上会出现蓝色溢出颜色,告诉您这里已经有死黑色碎片。没有任何信息。上图中红色包围的区域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蓝色。“看不见,放大”

从直方图来看,此时黑色已经有0的区域,照片上也有蓝色警告。为什么下图中绿色箭头指向的警告图标不可见?巧的是,我们的黑色溢出,图标本来的颜色也是黑色的,实际上是可见的,但如果彩色照片的红色(是)溢出,则图标会显示红色。看下图,亮区没有爆炸,图片信息进入白色,但没有达到最高峰255。

观察下图所示的三个区域。插图中的黑色和直方图中的黑色区域,直方图中的黑色区域现在是纯色,调整面板中的黑色为0(未调整)。

3、没有爆炸区域。

后期(黑色)。如下图,这里将黑色参数调整为最大100,图片中,靠上方的2个圆圈有轻微调整,下方死黑的区域无明显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它的RGB值已经为0了,那就是没有记录下任何信息,没有信息,所以你无论怎么调整都不会凭空生出信息。而观察直方图,现在黑色范围从实线变成了虚线,这说明图片有部分的黑色已经转换成了更高一点的值了。

如下图,将曝光提亮,提至过爆的效果顺便把白色也一并说了。图片区域,图片已经严重过爆了,但是,黑色的区域还在,这又进一步说明,当RGB值黑色0-28时,数值为0时,图片肯定是无法再进行还原信息了,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记录下信息。

4、高动态范围的意义。至于RGB为2-28时,个人觉得这是根据相机的高动态范围来决定的,不过也没有进行实践,不知道2-28是否能还原出信息。但可以肯定的说,即使相机的动态范围很优秀,但在还原信息像素的时候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接着是白色,现在图片已经严重过爆,是强行提高曝光得到的效果,这里是将曝光值已经提到了白色的范围,而且还严重超出白色范围了。请参考直方图,现在白色的溢出图标就起作用了,已经是白色的状态了。而图片随着白色溢出,产生了大量的红色警告信息。

5、过爆区域无后期(白色)。本来是要用此图来讲解白色过爆的效果的,但是由于图片本身就有高光溢出的范围,(也就是直方图顶面成平的了,代表细节已经严重溢出,而请参考第一张未调整的图片,发现是高光到白色区域溢出了,所以,这里再讲解白色效果就不明显了。)所以对比性不强。如下图,直方图正常,没有高光和白色溢出,暗部有溢出,不影响讲解白色过爆的情况。

下图是将上图红色方框的区域进行放大,也就是女孩的下颚部分,放大至像素级别。

然后提亮曝光,让画面过曝,过曝后点击确定对曝光的效果进行保存。

如下图,回到PS中过曝的效果,然后再次进入Camera raw滤镜进行编辑。

回到Camera raw滤镜,未调整任何信息,图片提示红色白色溢出。

然后对溢出进行修整,将白色与高光降到最低,溢出信息没有了。

对图片下颚再次放大,参数与上图一样,红色圈的区域则是纯白色降低高光和白色的效果,虽然不再溢出,但图片从开始的像素转换成了不正常的白,不太好形容。

然后可能图片还是太亮,这里我们来大幅度降低曝光,如下图,得到的同样是不正正常的白,与最开始保存的那种黄色与白色交错有致的完全不一样,这个更多的是一片一片的白,损失了非常多的细节。

如下图,之前的效果,对比下就知道了。调整前,像素交错有致,调整后,白丫丫的一片,虽然降低曝光得到了部分信息,但是过曝的区域始终无法还原,无论怎么处理,得到的只是一片模糊的勿细节的图片而已。

如下图,还原调整后的实际图片大小,曝光降下来了,但是过曝的白色始终无法还原丢失的细节。(注意,个人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在模拟过曝后一定要对图片进行保存,不然一拉低参数,只是在对已有的像素进行调整而已,而不是对已经过曝丢失了像素的图片进行调整)

前后对比效果图:即使右边的图片进行提亮,得到的只会是更加明显的人物之前过曝区域白丫丫一片的效果而已。

所以,总结拍摄前期的注意事项:

结论1

建议是:不触碰两边死亡界线,宁缺勿过。只要不出现有溢出的情况,后期都可以进行拉回,一但过曝,过曝区域的像素细节就丢失了,无论怎么也拯救不了。

二、直方图的结构(Y轴)

只谈X轴就谈论了这么久……

我们知道X轴是明暗亮度,Y轴是细节信息分布。通过之前的明暗亮度讲解,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以前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的宁缺勿爆经典摄影技巧。那么,接下来要讲解的是通过直方图的Y轴,又会得到一个在前期拍摄的重要技巧,我保证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没有深层次的学习直方图前的我也不知道,一起来学习吧!

1、细节信息的不同情况表现力。如上图,X代表RGB明度信息,通过5大明度区域划分得到局部精确曝光。那么Y轴细节信息是否也能套用五大划分区域呢?这个问题我正在问我的老师,由于繁忙,暂时未得到回复。不过个人猜想是同样适用该原理的,至于猜想依据请继续阅读。

先来看张草图,现场手动制成,有点草,哈哈。

2、假设1:Y轴不变,X轴变动。

当X180,Y180时,亮度和细节都在高光区域,既然是高光区域,那么就没有过爆,细节就未损失,保留完整。

当X100,Y180时,亮度在发生改变,但是X在100时处于曝光区域,曝光区域也属于正常区域,细节同样存在。其改变是亮度变低了,细节主要表现的明度区域从高光变成了曝光区域。

当X10,Y180时,亮度从曝光区域变成了黑色区域。而黑色区域,之前也谈到过,黑色会死黑,属于没有亮度的存在。既然没有亮度,那么即使有细节,你还能看得见吗?死黑区域是无法通过后期还原的,无法还原了,细节还能找得回来吗?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当X10时, 或者换个方式,当X为0时,图片就是一片黑。

3、假设2:Y轴变动,X轴不变。

效果反之,没有多大讨论性,只是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细节在逐渐增多。简单通俗易懂的可以比喻为相机的像素在不断提高,例如之前2400万像素的相机换成了4800万像素的相机了。

不过这里我加了个特别有趣的元素,如果当细节已经完全超出255的范围了呢?比如突然相机的像素可以达到8000千万像素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如下,刚好此图的细节也超出了255的范围了,结果是会变糊,为什么呢?

4、清晰度=噪点?提升细节就间接等于在提升清晰度,对不对?提升清晰度会带来什么?噪点,清晰度提得过高,噪点越多。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噪点,请参阅Camera raw滤镜里的细节调整面板,提高清晰度后接着就是减少杂色面板,起到消除噪点的效果。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一个问题,当图片在手机上100%显示的情况下,相机拍摄的图片在手机上看,效果还没有手机拍摄的清晰,相机像素越高,就越没有手机图片清晰。而在电脑屏幕上看,清晰度就瞬间甩手机几条街了。(跑题了,哈哈,抱歉抱歉!)

如下图,实践结论是否成立。未调整任何参数时,细节大部分分布在高光区域,完全能展示,细节完美。

手动调整参数压暗后,细节在曝光区域展示,细节同样能完全展示。

如下图,该图为手机拍摄,主要就是想展示鼠标拾取的部位,如红色箭头所示。现在看到此图的大部分信息就是红色箭头指的范围,RGB参数值为163,在曝光区域内。而直方图信息也正确,信息最多的区域就在曝光区域上方。

如下图,将曝光、黑色、大幅度降低。直方图的信息也大部分集中在黑色区域,而图片实际情况也只有阴影部分在显示细节了。

所以得到第二个前期拍摄的重要结论是:

结论2

只要不过爆,尽量使图片的直方图信息的区域集中在曝光、高光区域。即使在后期需要压暗,那也会保留更多是细节。当然,这肯定适用于一般的拍摄情况,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后就不需要这样了,只需按照自己的影调风格来进行曝光即可。

一看时间都已经00点了,今天是讲解不完了。争取明天接着讲解完,在没有其他安排的情况下。明天讲解内容提前预告:

1、如何根据直方图来对后期做基本调整。

2、如何一眼看出颜色直方图的问题所在?

3、如何通过直方图建立自己的影调拍摄风格?

打字不易、创作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欢迎点击头像关注我,学习更多摄影前后期技巧与方法,感谢支持!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看多的朋友抱歉了,这是一篇重发的内容,之前由于设置错误,所以不得不重新再发一次)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