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绛桃】闽剧《荔枝换绛桃》---烈火鸳鸯,强权下不屈的爱情

诗经里有一首著名的情歌《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赞美男女之间的爱情——不是要回报你,而是想要和你永远在一起。
闽剧里有一部《荔枝换绛桃》的戏,顾名思义,演绎的就是一个爱情故事。
闽剧,又称福州戏,民国初期由儒林戏、平讲戏、江湖戏等民间艺术形式融合而成。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古代传奇等。读过《闽都别记》的福州人,都能够从中找到现有部分闽剧剧目的出处。

本世纪20年代,闽剧剧目里曾有《火里鸳鸯》一剧,即是《荔枝换绛桃》的前身,可惜的是原本已经失传。

五代唐庄宗时期,福州安泰桥利涉坊间,青年才子艾敬郎卖画为生,与河对岸桂枝里冷家女儿一见钟情。两人隔着河投荔枝抛掷绛桃,互相表达了情意。艾敬郎托邻居大娘为媒人,两家订了婚约。
彼时闽王王延翰骄横,在民间大肆搜刮财货,强抢女子。艾、冷两家为免横生风波,赶紧完成婚礼。成婚当日,冷霜婵却被强抢入宫,艾敬郎随后追去。闽王威逼利诱不成,恼羞成怒,竟将这对新人推入柴塔活活烧死。


无论荔枝换绛桃的爱情多么浪漫,这个故事依然以悲剧结尾。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悲剧十分常见,或生离死别,或劳燕分飞,或始乱终弃,或双双殉情。
而《荔枝换绛桃》正属于这同生共死中最惨烈的一种。
观众大多喜欢美好圆满的结局,悲剧总是令人遗憾的。所以才有梁祝翩然化蝶,孔雀东南飞的松柏梧桐,枝叶交缠。
1953年,著名闽剧编剧陈明锵、林飞参考了民间传说和《闽都别记》的相关内容,综合了当时闽剧老艺人的意见,重新编演,将剧情分成了《邂逅》、《投荔》、《试探》、《巧遇》、《惊变》、《拒封》、《火殉》共七场,增加了烈火中一对璧人的灵魂化作鸳鸯飞走的情节,给悲伤的结局留了一个浪漫的尾巴。
第一场之中,情窦初开的冷霜婵心念那个卖画的年轻人,有心向归大娘打探消息,却因为女儿家的羞涩与矜持,只好旁敲侧击、频频暗示。归大娘假装糊涂东拉西扯,就是不把话引到正题上---“她不说我也诈眠梦,看看是谁先言”。

她天南地北地说,就是不提艾敬郎。
冷霜婵急了,说“不听你讲天气,别件事也不必言,只要讲此刻-----”此刻什么,她还是害羞得说不出来。
很显然,观众也看懂了归大娘在装傻,又乐得看小姑娘欲言又止的焦急情态,这一幕就很有些喜剧意味。
第二场其实是从一个误会开始,艾敬郎想把荔枝收入画中,楼上的冷霜婵以为他口渴,就采了荔枝给他解渴。艾敬郎随即把“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在绛桃上抛给她。
冷霜婵由于矜持不去捡拾,只装着继续刺绣。等身边无人时候,她想捡起绛桃,母亲突然出现。吓得她急忙向前一步,拿裙子罩住了绛桃。
待母亲离去后,冷霜婵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回答艾敬郎。
而艾敬郎这边,也因为母亲的到来而手忙脚乱,掩盖不迭。
数次有惊无险的小曲折,使得两个年轻人藏在心里的情意逐渐明朗起来。

第五场,两个互相暗恋的年轻人七夕巧遇,诉说衷情,一解相思之苦。这时候的美好欢欣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前。制造了令观众不安的、深沉的焦虑感。此后不久,冷霜婵就被强行送入王宫。
闽剧传统剧目中多有穿插小人物轻喜剧情节,虽然《荔枝换绛桃》是个悲剧,其中也表达了民众面对残酷现实时候,一种无奈与挣扎的心理。
前半场几乎都是欢欢喜喜地描述美好的爱情,后半场基本就是许多悲哀甚至悲惨的冲突转折了。
归大娘虽然身为闽王的乳母,却无法改变闽王的想法。她的悲哀惨痛在强权之下什么也不是。
最后的《火殉》,闽王命令“起火”,武士答应,殿前烈火熊熊而起。艾敬郎和冷霜婵再行新婚对拜之礼,纵身投入火中。火里飞出一对鸳鸯,闽王及众武士皆惊倒。

幕落之后,留在观众心里的除了叹惜,还留着一种这一对主角虽死犹生的圆满感。肉身虽然不在,灵魂却能够相依相守。此外,剧情安排闽王受惊后一病不起,满足了观众心里恶有恶报的观念。
戏曲的文化理念有时候就是需要和观众的喜怒哀乐互相呼应。由于地域性以及特有的方言与风俗,原汁原味的福州味,即便是时间流逝,闽剧诸多剧目也能够口口相传,在观众之间流传下来。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