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红楼梦十二曲,干货看这篇!《红楼梦》试题精选(附解析)

36.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解析:

“朝罢”句,从杜甫《和贾至早朝至大明宫》中“朝罢香烟携满袖”句化出,暗喻荣华过后,两手空空之意。

“琴边”句,意谓更香与弹琴时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之香均无关,意寓宝钗同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是没有缘分的。

“晓筹”:代指早晨的时刻。“筹”:这里指古代计时用的竹筹或铜筹。

“鸡人”:古代宫中头戴“绛帻”(红布头巾,象征雄鸡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

“五夜”:即五更。“焦首”二句:以香从头上点燃和由外向内燃烧的情状,喻人苦恼忧煎的生活。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更香:古时为夜间打更制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称更香。

答案示例:

制谜人是林黛玉。诗句中写更香焦首,从日出到日落,心里的煎熬却年复一年,暗示了其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悲惨命运。(2分)最后一句写不管外界的风雨如何变化,“任”字表现林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特点。例如贾宝玉把北静王爷送的手串转送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用过的东西,把手串扔在一边。(3分)

37.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这句曲词涉及到了小说中的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个人物。曲词暗示了宝玉叛逆(反叛)的性格特点。宝玉追求和林黛玉的自由爱情,反对与宝钗的符合家族利益、封建秩序的婚姻。曲词暗示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悲剧。宝玉婚后仍不忘死去的林黛玉,对林黛玉一片痴情。

38.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完成题目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答案示例:

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2分)

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有所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3分)

39. 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大家抽签饮酒,宝钗第一个抽得一签,“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隐含着宝钗怎样的个性特点?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要求由“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分析宝钗的个性特点。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话关键词是“无情”、“动人”,整句话可理解为:纵然看起来或感觉到“无情”,但“无情”中也有“动人”之处。从整句诗来看,更侧重于表达对宝钗这一形象的肯定。

“无情”:信奉和践行封建正统思想,看待问题理性、客观、冷静,主动避嫌,远离是非。。。

“动人”:外貌出众,美丽端庄 ,温和宽厚

待人接物体贴周到,人缘好

才华出众(诗、画、医药、治家。。。)

典型情节有:

1,金钏之死,既为王夫人开脱,又拿出衣物安葬金钏

2,教训黛玉不该看杂书,但态度坦诚,言辞恳切

3,关于西厢,宝钗也曾读过,但能自省,并阻止黛玉读

4,宝玉挨打,既客观分析原因,指出宝玉自身问题,又关心心疼

5,香菱学诗,觉得不是什么正经事,但不反对、阻拦

6,检抄大观园,搬离大观园,远离是非,但关心黛玉,送东西

7,得知柳湘莲的遭遇,态度淡然,但在情理之中

答案参考:

围绕“无情”“动人”阐明宝钗个性特点内涵,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内容分析。

宝钗的“无情”,不仅仅是相对于“风流多情”的“无情”,又有一种生性里的“空无”。这种空无正如薛宝钗的闺房般,“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当宝玉听闻戏中的鲁智深唱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怔怔地落下泪来,宝钗即说“坏了,这个人悟了”,可见宝钗站得更高,也早早地悟得了生命的空无。同样在被封建社会包裹之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离经叛道,更显不羁,薛宝钗似乎无甚旁的追求,因为她的空无早就放弃了挣扎与抵抗,随波逐流般遵循着封建礼教,按部就班地演绎了一个封建主义下“无情”的深闺女子。

薛宝钗的“动人”之处首先在于她的外表。书中写道“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无疑是个美人。观其做事,宝钗平日聪慧理智,大方得体,进退有度,作为“山中高士晶莹雪”的薛宝钗,她像雪一样冰冷无情,也有冰雪的晶莹聪慧,而“山中高士”可以代表宝钗做人的两方面,其“隐”在于“入”。“隐”自然是指薛宝钗奉行的装愚守拙之道。当宝钗受王夫人所托,协理荣国府的“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表现就是最好的解释。二“入”,薛宝钗在能避的时候避,在能显的时候显,在能帮之处伸以援手。在生日宴上深知贾母爱热闹戏文,喜吃甜烂之物,便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得了“贾母更加喜欢”;还有未曾点透便明湘云的难处,夜邀至蘅芜院,自掏腰包办螃蟹宴为解湘云之急。有人说是虚伪,有人说是曲意迎合,可我认为这样懂得人情世故,无关善恶。换位想一想,贾母未免猜不到这是薛宝钗故意顺着说来的话,也知是小辈懂事孝顺;史湘云也感到有了一个想她所想、急她所急的好姐妹。生日宴上大家欢喜,螃蟹宴上大家尽兴,都是皆大欢喜的结果。薛宝钗的妙人妙语对于荣国府的上上下下来说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40.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文字,高鹗对曹雪芹的原稿进行了修改。有人认为从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来看,这样改并不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曹雪芹稿)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高鹗稿)

答案示例:

同意“这样修改不好”的看法:因为这段文字是“宝黛共读西厢”情节(1分)。曹雪芹原稿要突出林黛玉聪明。(1分)黛玉用“果然有趣”来回答宝玉的问话,表现出他们有共同一致的性格、理想及审美趣味,(1分)用“共读《西厢》”来表现二人叛逆性格和宝黛纯真爱情这一主题。(1分)而高鄂的修改,体现不出林黛玉的聪明,也与后面“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矛盾。(1分)“黛玉笑着点头儿”只表明她认可宝玉的观点,不能体现出他们志趣、性格一致的特点。(1分)

不同意“这样修改不好”(即认为高鹗修改是可以)的看法:高鹗的修改也有他的道理。这段文字是“宝黛共读西厢”情节(1分)。在高鹗看来,林黛玉当时的年龄,在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读完《西厢》是不可能的。(1分)所以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客观描写人物。(1分)同时用“点头不语”来体现林黛玉作为贵族小姐的含蓄、矜持的特点,(1分)也表现出她对宝玉的观点心悦诚服的心理状态。(1分)高鹗的修改只是客观描写了宝黛共读《西厢》这件事,没有加入主观思想情感。(1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