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每一步都是积淀

【人物】“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

【故事】2018年5月15日,封闭了整整370天的“月宫一号”舱门缓缓打开,4位“航天员”拿着亲手种出的大豆、油菜、胡萝卜、西红柿踏出舱室……这是一次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尖端水平。从立志改变家乡的环境,到专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再到探索地外生命保障系统,孜孜耕耘30余年,“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在“月宫”里收获累累硕果。

【点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刘红而言,她和“月宫一号”团队探索的距离还要在“千”的后面加上好多个零,这也注定了他们所走过的每一步,都需更加踏实、坚定。

虽然儿时就喜欢抬头看月亮、数星星,但刘红并未想到,自己会投身于和星空有关的研究。尽管她的研究范围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污染处理技术,专注的还是“地球上”的事业,但正是有赖于多年脚踏实地的积累,凭借对生命和环境的深刻认知,刘红才得以在“月宫”里不断完善着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最终把我国相关领域带到了世界前沿,硬是“把科幻做成了科学”。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只要踏踏实实地做,终会有收获。”刘红常说,自己的科研历程如同安排好了一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的积淀”。然而,在像她一样的奋斗者看来,这份安排并非命运的馈赠,而是对“功不唐捐”的生动诠释,更是在时间见证下实现的人生价值。语言学家周有光早年研读经济学,50岁才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成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覃重军研究了30年的链霉菌,却在自己原本“外行”的酵母领域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的重大突破……成就都是一点一滴奋斗而来的,哪有另辟蹊径,不过是比别人更执着一些、更坚实一些、更笃定一些。

一位诗人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十几年来,不少青年学子加入“月宫一号”团队,在刘红的带领下,坚持不懈、刻苦攻关,系统开展了从基础理论方法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获得了荣誉,有人出了名,但也有很多人留下的只是默默无闻的背影。正是这些时刻奋进的背影,浇灌着人生的理想,激励各行各业的奋斗者用实际行动,汇聚实现强国梦的蓬勃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谷业凯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