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关于虽然你冷酷无情正谱我想说宝藏教科书《芥子园》拍出404.8万高价,真实版本你见过吗

2020年,广东精诚所至秋拍推出罕见古籍善本《芥子园画传初集》,引得业内热捧,此本在2021新年初成功拍得惊人高价404.8万元。巧合,今年北京华艺国际秋拍又放出一部相同版本,以230万元成交,仅仅一本画坛教科书,竟接连拍出如此高价,难道就因其为画学金针?当然,宝藏级身份是占据画坛神谱领位的核心要素,可市场毕竟以稀为贵,300多年的流传史更见证它影响深远的闪耀魅力。


图1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芥子园画传初集》

五卷全 26×16cm 原刊初印本

清 王概·编木刻套版彩印

开化纸精印、墨色考究、套印精准

推测为自留本或特制本,与市场批量发行本天壤之别

广东精诚所至2020秋拍404.8万元

容庚旧藏

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金石学家。

卷一:有书名页、李渔序、目录及《青在堂画学浅说》,共32页,有文无图;

卷二:“树谱”含目录共41页,多单色,少套印;

卷三:“山石谱”含目录共47页,多单色,少套印;

卷四:“人物屋宇谱”含目录共47页,多单色,少套印;

卷五:“模仿诸家画谱”含目录共52页,棕、蓝、绿、黄、红五色套印。

卷一贴有《笠翁画传》题签,推测为康熙十八年原装原签,尤为珍贵。

“笠翁”即此画谱出版人李渔


一、学者研究书画艺术的桥梁

《芥子园画传》如今在美术院校学生中几乎人手一套,共4集,是本科一年级必买书单,但内容系统庞大,几乎涵盖整个中国画史所有的笔墨技法,因此很少有学生能将它从头至尾临摹个遍。属于可以不学,但关键时刻又不得不查阅的教科级神谱,被誉“画学金针”。怎么讲呢,如同《资本论》这本纯理论经济学,平日基本不去专营其中的晦涩奥妙,但一当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学家就将它从神坛上请下来,找寻解决现实困境的思想钥匙。画画,如果写生过久,个人风格走到极端枯竭之境,静下心来临摹《芥子园》不失为画学正途,可说是学画者步入艺术世界的一扇窗户。


图2《芥子园画传初集》诸页


“芥子园”本是清初名士李渔在金陵的一所别墅,修建于康熙七年(1668),距今350年,为何起名“介子”?园主说它“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意思是占地很小,不足三亩大,与大户人家的豪华园林相比,也就够个小土丘,再者也是李渔名士的谦词,“芥子纳须弥”源自佛教禅语。李渔本人并没有什么固定工作,是个大才子,喜欢广交天下志士,不知是不愿受官场羁绊,还是现实的仕途渺茫,总之他没有做过官,这也成就他大文人的身份。在芥子园,他完成名著《闲情偶寄》、《一家言》、《无声戏》,还组了个戏班子到处巡演,可以说艺术生活十分忙碌,但这些都不是他最大的成就,他流传于世的辉煌举动是带头出版了《芥子园画传》。芥子园寓所后来成为当时最成功的出版社,而李渔也就从文人身份转向了精明的出版商,为此受到过后人接连诟病,他的印刻书谱不仅发行自己写的书,还刻印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初刊也是一大贡献。之后他的出版社几经转手,但都保持了良好的刻印风气,以至成为清代出版界的闻名品牌,传承2百余年,如今很多收藏者以藏到芥子园刊行的书籍为荣。


图3《芥子园画传初集》卷五个页



图4《芥子园画传初集》卷五个页


为什么选择《芥子园画传》为学画临本?一是系统性,包含山水谱、花鸟谱、人物谱,中国画题材大抵也就这三类,从它入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来学,山水谱最难摹,也是当初最难编写和刊刻的初集画谱,康熙十八年(1679)画家王概受沈因伯所托而编写,沈因伯是李渔的女婿,编画谱也是李渔的嘱咐,那时李渔年纪已大,病魔缠身不能再游历群山,而一本画学秘籍神谱在手,满足了老人卧游山川的愿望;二是专业精准,这个在如今各大美术院校得到了最好见证,其中每套技法的每个子技法皆有来路,没有一笔胡编乱造,且编写者王概、王蓍(shī)、王臬(niè)以及后来增编者巢勋,他们本就是画家,整理编著画谱具有专业话语权,画谱的母本作者李流芳、诸曦庵、王蕴庵等又是个顶个的画坛大师,这群人集体出马,整个清初画坛的影响力被搬进了教科书;三是通俗易懂,在今天,如果我们追看过去古人的“书谱”、“竹谱”、“梅谱”等绘画工具书,虽然他们屹立画史千年不倒,但艰涩难嚼的文言文为学者造成阅读障碍,恐怕看懂文字也得先抱本中华字典,既浪费了学习时间,且面临学画热情被浇灭的危险,这对初学者不是最好的选择。


图5《芥子园画传初集》彩印卷五局部


二、近现代大师的启蒙良师,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

近代出版业不像今天这样发达,书籍作为珍贵物品并非平常人所有,至于画谱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工具书,更是罕见珍贵,画家在早年想弄到一本《芥子园画传》作为掌上读物,是件靠运气的事。且近代大家习画依赖严苛的师承关系,不似今天国立美院这般公平考核,如果早期如果没有机会和条件拜得名师,那画谱也足够用来练习基本功夫,甚至比普通老师的专门授受还系统广涵,毕竟现实画家并非擅长所有名种,专业度即广又深的《芥子园》弥补了人为教学的题材短板。

齐白石作为大器晚成的典型案例,20岁时才触到真正的绘画门道,他给顾客上门做木工活时,在客人家中翻到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虽不是原本刊刻,但作为清贫的小木匠来说已足够幸运。过往齐白石会在家具上雕刻简单的花草鱼虫,传授他技艺的师父并非名家高手,所以在图案造型这件事上,出现很多结构性错误,齐白石在看到画谱时才恍然大悟,知晓自己过去雕花图绘的技法病态,这本正谱来的有点晚,但也是一代大师美学启蒙最昂贵的礼物。齐白石照本勾影有20本之多,之后的雕工木作很多都来自芥子园的直接传授,这般学习多年,打下深厚的造型与构图基础,所以为何晚年画鱼虾蟹虫时,基本不做定稿准备就手到擒来,仿佛大师熟谙生物解剖法理,要论造型学和结构学的艺术高度,近现代画坛可谓无出其右。白石老人晚年还常忆起当初见《芥子园》的感怀情形,试想如果没有这本专业画谱的出现,艺术史上是否还能出现一位大写意泰斗级元老,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芥子园画传》神谱,就少了一个优秀的民间雕花工艺师。


图6《芥子园画传二集》“兰竹梅菊谱”

原刊初印本木刻五色套版开化纸

26×17.8cm

继“初集”刊印20余年后康熙四十年(1701年)再编之“二集”

清 王概、王蓍(shī)、王臬(niè)三兄弟编

“二、三集”只印了几百部


相比巨匠齐白石,开启现代新风的潘天寿就幸运一些,他接触《芥子园》是14岁在县城文具店买到的,对热爱绘画又天赋异禀的潘天寿来说,无疑在训练习画上如虎添翼,从画传的风格来讲,大师的形式主义美学无不受到《芥子园》画谱的深刻影响。形式主义建立在对传统造型学的深度把握与解析,没有绝对的造型物理学造诣,就完不成现代形式主义的理性创作。清初“四王”对历代画事的极端解构,不论从章法、笔墨还是气韵,都已在形式上达到完美创制,可谓添一笔既多,少一笔或缺,这与工具口袋书《芥子园》是同一种法度传承的精髓,画谱将古人推崇的法理精神推至史上巅峰,而史论研究家潘天寿自然洞穿古今之别,自由徜徉在正统图像文化的王国。画谱成为大师第一位美术启蒙老师,也是走向真正艺术旅途的有力坚石。


图7清嘉庆1802年版《芥子园画传二集》

26×15cm “兰竹梅菊谱”



图8《芥子园画传二集》之“兰谱”个页


另外一个传统派文人画大师陆俨少,他对师古人可谓终身坚守,也因此没能迈进现代主义画派的门槛,或者说只迈进一只脚,可他少年时却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偶然机会获得一本石印版《芥子园画谱》,从此便像得了最珍爱的宝物一样,手摹不辍,将临摹画谱当成读书中最快乐的事,由此走向师古人的毕生之路。自清代以来,画谱成为各门派大师迈进绘画事迹的第一步,没有《芥子园画传》的正统指引,或许如今的近现代画史会是另一番模样,是画传成就了艺术史,还是艺术史中的人物成就了画传?这在哲学史论上成为永恒的无解。


图9《芥子园画传三集》“花卉翎毛谱”

28×17cm 清刊套印 王氏三兄弟编



图10《芥子园画传三集》“花卉翎毛谱”个页


三、广传“巢勋临本”与“王氏原本”有云泥之别

“巢勋临本”是清光绪年间发生的画坛重事,之所以出现临本,是因为之前的王氏初集、二集和三集在出版水准上满足不了画界的刚需,传统木刻版本可复制的套装很少,最早才有几百部,后来经过翻刻影印,依然不能达到教学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且《芥子园》此时已风靡画坛,如何让更多人手中都有一本绘事正谱,是出版发行业亟待解决之事。此时画家巢勋就肩负起临摹《芥子园》前三集加增补第四集“人物谱”的重任,最终让原本稀缺的画学资源成为今天美院学生的人手一本。先不说前三集的翻刻云集,就说“巢勋临本”的真版本,不论从造型还是构图、章法、气韵上说,都达不到乾隆时期的“王氏原本”,最硬伤之处是巢勋临本让《芥子园画传》成为一本真正的工具书,祛除了画谱原有的木刻朴素美和中国画内在精神,由曾经的艺术品变成了工业产品。虽然人人都能买到一部芥子园,但拿在手里的却是被祛魅的图像外壳,原始画谱的手工灵魂消失在现代工业的集体制造中。


图11《芥子园画传四集》巢勋 增编“人物谱”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法出版

世称“巢勋临本”黑白版


内容上,虽然巢本增加了各名家画谱之锦,但作画水准上却与王氏版本有云泥之别。王氏版本遵循自然法则,而巢本依赖理论法则,例如“点叶法”中,巢本少了细叶点、夹叶点、雨雪点、破笔点、攒聚点、偏笔点、扁笔点、一字点,而换成了疏竹、密竹、新篁、水草,显然没有前本的美学多元与高度,未达到学术的丰富系统;巢本还将原本跨页图像改成单页,严重降低视觉感受力和形式启发,并且单页困扰了构图体系和章法经营,小图不如大图更直白受用,更重要的是消解了名作的真实创作意图;巢本作为黑白石印,复制能量远超原本的木刻套印,传统“随类敷色”的鉴画第四法宝被拦腰截掉,色彩在新版画谱中不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少了锦上添花,更突显新版对日益需求的市场带来的雪中送炭,一代画谱从神坛瞬间跌落民间。


图12《芥子园画传四集》“人物谱”个页

“巢勋临本”



图13《芥子园画传四集》“人物谱”个页

“巢勋临本”


造型上,王氏版本对结构要求内外兼备,达到充分解剖学之要理,要求苛刻到院体的:精准。“原本”在三维上考虑深远、平远和高远,透视关系明确严肃,线条疏密变化随物态性质而作,例如繁复树枝前后的位置关系,“巢本”就显得空间感不够,体积感单薄,事物关系处理扁平化、单纯化甚至形式化,这样临摹绘画对初学真无疑是硬伤影响,练就不出辨识文人画与行画的眼力。如果说王氏版本来自师法自然的精神,那么巢勋临本就过度依赖师古人的窠臼之囿,更甚者,在“人物谱”中,气韵生动的传神功能显著衰弱,在动作虚构中也没有达到现实主义的精准总结能力。但巢本也有一些比“原本”优秀之处,例如对海浪的线性总结,“原本”过于注重疏密而遗失海浪的自然神韵,呈现形式主义的图案画风,“巢本”处理手法上更符合浪花形态规律,不苛求线条的优势表现力,因此实现了浪花的灵韵动势。“巢本”还有一个巨大病理是皴法单一,千篇一律,失去技法独有的生命力。


图14《芥子园画传“巢勋临本”全集》

巢勋临摹初集、二集、三集,并增编四集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法出版

世称“巢勋临本”黑白版

此全版本流传最广,刊印至今


气韵上,可以说这个对比残酷地彻底。巢本因黑白石印的批量复制,吞噬了木刻手工印刷的精神灵魂,从艺术走向产品,从手工业走向工业,说直白点,二者是现代祛魅和传统鬼魅的差距,“巢本”甚至有以讹传讹的极端错误性,用编者巢勋自己在序言里的话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现代人学习画谱,学的是传统精神中精微的观察力、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美学的表现能力,如此,《芥子园画传》才算上画坛宗学金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欲看12集完整版,敬请关注

⬇️

【高师映像】公众号~“专享”


END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