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2020以一种十分特别,让人永生难忘的形式开了年,疫情肆虐,把大家都困在了家里。
朋友圈里,全在讨论各种关于疫情的状况,加上科比坠机,更添焦虑和恐慌。甚至,我已经看到了好几篇文章,开始讨论如何面对疫情焦虑症,总之只有一个字:“丧”。
在一堆朋友圈里,我看到最温暖的一条是“今早在赖床,爸爸走到我的床头说,好久没有全家人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感觉真好。”
真的,既然没有办法改变疫情,没办法出去,那就做点平常梦寐以求,想呆在家里做的事儿,读读书,刷刷早就想看的老电影,每分钟都是人生,不应该浪费。
就像我之前说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把自己管好,不给国家添乱,也算是一个贡献了。
我一直很喜欢欧洲宫廷电影,情节跌宕,而且画面精美。我对女人的大撑裙,向来没啥抵抗力,再加上公主和王子如雕刻出来的完美五官…恨不得帧帧截屏,每一幕都像油画一样的美。
我把我真爱的,挚爱的,深爱的,珍藏已久的几部欧洲宫廷老电影跟大家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挨过这场浩然的劫难,等着春暖花开。
《茜茜公主》
(《Sissi》)
毋庸置疑,茜茜公主,应该是很多女人公主梦的萌芽吧,跟着我妈,我都数不清已经看了多少遍。
它展现的是,美丽的巴戈利亚公主茜茜,和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之间令人怅惋的爱情故事。
到适婚年龄的约瑟夫,本来被安排和更加安静娴淑的茜茜公主的姐姐见面结婚,可没想到,他被活泼可爱的茜茜公主所吸引。
茜茜公主虽是皇宫贵族,但从小长在湖边,无拘无束,在死板的奥地利宫廷里,却是一抹独有的亮色。
爱情可以改变一切。初见的时候,茜茜也爱上了约瑟夫,她说:“他那样子的人,谁能不喜欢?”
可后面还有一句:“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话!”
可命运就是这么幽默,约瑟夫不仅仅是奥地利的皇帝,而且在茜茜的帮助下,他还成为了匈牙利的皇帝,开创了奥匈帝国。
茜茜公主进入维也纳宫廷,不仅和整个宫廷格格不入,也与约瑟夫的母亲产生了很多纠纷和争执。
她在维也纳的宫廷生活抑郁而沮丧,缺乏安全感,甚至患上当时无法医治的“肺结核”。
当她被整个宫廷敌视的时候,约瑟夫是她唯一的支持。只可惜约瑟夫虽然深爱茜茜,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她。
茜茜以治疗为名,开始在欧洲漫游。
可是,每次只要回到维也纳,她就会病情加重。她的病,其实是心病。
她还有个“异性知己”匈牙利首相安德拉希伯爵,虽然很多人传闻,他是她的情人,但这件事情,从来就没有过定论。
对于茜茜来说,无论她在哪里,走多远,她身后都有一个人,那就是奥匈帝国的皇帝约瑟夫和他的爱情。
后来,茜茜身着黑衣,在几乎没有带侍卫的情况下,在日内瓦遇刺身亡。
约瑟夫要收到三封确认电报之后,才肯相信茜茜真的去世,根据记载,他当时握着第三封电报,索然无神,喃喃自语:“她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是多么地爱她。”,然后才颓然地倒在凳子里。
有谁说皇家没有爱情?
我曾经参观过维也纳的茜茜公主博物馆,里面奢华的服装、头饰、梳子、马车、家具……美人已逝,可芳魂尚在。
茜茜公主,这部电影拍于1957年,在那个战争伤痛仍未痊愈的时代,她甜美的笑容照亮了整个德国的阴霾。
我想一定有很多的中国人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维也纳和南德意志的秀美风光,爱上了辉煌的哈布斯堡的宫殿,也爱上了施特劳斯动听的圆舞曲。
《绝代艳后》
(《Marie Antoinette》)
这部电影,讲的是法兰西波旁王朝的最后一位王后,路易十六王后的一生,和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
奥地利公主Maire Antoinette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
19岁时,Maire Antoinette成为法国的王后,她的丈夫路易十六对她非常纵容,可这并不代表他爱她。他最大的兴趣是做锁,如果不是国王,路易十六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锁匠,他设计的锁非常精妙,在今天更是成了价值连城的收藏品。
可想而知,沉迷做锁的路易十六和活泼鲜活的公主Maire Antoinette,完全不在一条线上,一天下来,和玛丽公主也说不到几句话。
深宫的寂寞,使得Maire Antoinette在凡尔赛,夜夜笙歌,尽情享乐。
一次庆功宴会上,Marie Antoinette与瑞典军官菲尔逊一见钟情,路易十六的照常缺席促成了这对情人的缱绻。
不久,一个有争议的婴儿诞生了。
为了不受约束地纵情享乐,菲尔逊以巨资兴建波将金式村庄,并把王后村庄的位置选在凡尔赛宫几百米处,这个仿造的村庄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今天那块地方,还叫做“la domain de marie antoinette”。
罩在茅屋外壳下的客厅和中国式房间让Marie Antoinette非常欣喜,她常扮作农家女在这里嬉戏。
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后11月大的女儿夭折,为了讨好王后,红衣主教购买价值连城的项链。
在远离巴黎的凡尔赛,贵族们的奢靡使得人们对王室越发不满,谣言漫天,最后,人民与皇室的积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这部电影我是一口气看不完的,中间根本舍不得暂停。18世纪法国宫廷那让人匪夷所思的奢侈,还有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层层交织,变成一种触目惊心的诡异。
作为皇后,Marie Antoinette是不成功的。但她对于艺术品却有着相当的品味,更算得上把洛可可风潮推到最顶峰的那个人。
即使在惊鸿一瞥的电影里,一套套华服也让人目不暇接,精美得不可方物。
造型师还用昂贵的鸵鸟羽毛头饰,取代了贵妇们越来越高耸的发型。
这场景,这做派,这色调,这骄奢淫逸,可又有哪个女人,没有在凌晨三点的夜里,梦见过呢?
宫殿,马车,晚会,骑士,香槟酒,以及女人的华服……末路的奢靡感,对人有一种置之死地的诱惑力。
这片子拍到,每一帧都美到让你忘记剧情,仅仅看着场景和服饰就够了。
这也让它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服装奖。
奢侈的罪过,究竟在哪里?
很多时候,男人不清楚女人为什么为了漂亮衣服、鞋子、头发欣喜若狂、废寝忘食,其实,那只是因为他们给不了同样等级、同样份量、同样持久的快乐。
奢侈无过,但追求自己能力之外的奢侈,是要付出代价的,王室尤甚。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Other the Boleyn Girl 》
这电影,还没看之前,我就知道我会喜欢,两个女主,都是我的大爱,而且剧情的设计相当“王室”,充满诡计。
演玛丽的是斯嘉丽•约翰逊,安妮则由娜塔丽•波特曼。
那时候,斯嘉丽•约翰逊还算不上百亿寡姐,但已经有了举手投足都吸引人的潜质,娜塔莉·波特曼更不用说。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眼睛不够使的电影。两个人同时出现的时候,不知道该看谁才是?
在历史上,直到今天,我们并不能对于玛丽和安妮,究竟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依旧争论不休。
在电影里,选取了安妮是姐姐,玛丽是妹妹的说法。
两个女主的衣饰都华美精致,很贴合15世纪的时代背景和阶层文化。穿着领口宽大的连衫长裙,饰物有珍珠、宝石、翡翠、钻石、玛瑙等,佩戴着项链和指环,美艳高贵。
姐姐的服装是冷色系,给人一种深沉凛然的妩媚感,其中还有点强硬冷峻的味道;妹妹的裙装颜色则明丽一些,突出了她的柔顺单纯。
她们两个都出身名门,父亲是知名的外交官,小时候,姐妹俩的感情很好,无忧无虑。
相比较安妮来说,斯嘉丽扮演的玛丽,金发碧眼,更加符合贵族审美,而且性格温柔,单纯,令人喜欢。
不得不说,斯嘉丽的古典扮相,无论是服装还是妆容,都堪称一绝。
玛丽早年曾去过法国,然后回到英国宫廷供职,成为女官,她进宫之后,几乎马上就吸引了国王亨利八世的注意。
她结婚时,亨利八世还是被宴请的主要嘉宾。但据说那时候,她已经是亨利八世的秘密情妇,后来还怀了孕。
玛丽和亨利八世之间,并不仅仅是性和猎艳,他们真是有感情的,无论是她还是他,这一种爱情,有点点淡,却有点点暖。
然后,安妮在这个时候,也从法国回来进入皇宫。她的独特,也勾起了亨利八世的征服欲。
安娜和玛丽不同,她明目张胆地使着千方百计,去勾引亨利八世,用尽心机和手段。
她挑逗他,她勾引他,迂回婉转,却坚决不跟他发生关系。因为延迟才会有欲望,欲望越大,感情越深,才越能满足她的野心。
她的野心,是当上皇后。
那时候在位的皇后,是西班牙公主,生的几个女儿,都纷纷夭折。十四世纪的英国,女人无后是大过。
于是,同为波琳家族的一对姐妹,她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利益,在皇宫中明争暗斗。
最后,姐姐安妮获胜,成为了英国皇后。甚至,亨利八世为了跟她结婚,还宣布英国脱离罗马教廷,丢下已经衰老的王后。
虽然,安妮只是个“千日王后”,但却是亨利八世,六位王后中最富于戏剧色彩的一个。
安妮生下女儿伊丽莎白,让盼子心切的亨利八世非常失望。再加上长期等待,一旦得到之后新鲜感的丧失,让亨利八世对安妮越来越厌倦。
他有多渴望得到她,他能用多少手段得到她,他就能够用多大的力量甩掉她,霸道总裁的霸气可不仅仅是朝外的。
亨利决定除去安妮,而罪名是“与亲兄弟通奸”,想把安妮和她的亲弟弟乔治一起处死。
安妮最后出庭时异常平静,以王后的尊严拒绝了对她的指证——“我根本没指望你们放过我”。
当时英国对贵族死刑的执行方式是用斧子砍,所以经常会出现一斧子砍不死的情况……
多少有些愧疚的亨利八世给了她“优惠待遇” ——请最好的剑客用剑来执刑——这样痛苦和羞辱都会少很多。
可是,据说现在伦敦塔内还飘荡着安妮的冤屈的鬼魂。
我只想说,安妮生下的唯一女儿,正是日后成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而且,在伊丽莎白一世摄政期间,英国进入“黄金时代”。
《玛戈王后》
(《La Reine Margot》)
看《玛戈皇后》只有一个理由——伊莎贝尔·阿佳妮。我一直觉得她是最美的法国女人之一。
法国宫廷片,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那么阿佳妮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该片改编自大仲马的文学著作《玛戈王后》,以16世纪法国天主教与新教的不和为背景,讲述了玛格丽特与亨利之间爱恨交缠的宫廷故事。
由于天主教徒与新教徒进行着内战,宫廷内部奢华迷乱,腐败不堪,王室为了结束战争,决定用瓦卢瓦王朝的玛戈公主和新教徒首领的纳瓦拉国王亨利联姻。
联姻的谈判异常艰难,毫无疑问,玛戈便成为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那个时候,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情人。
1572年8月24日,婚礼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因为纳瓦拉王储亨利拒绝进入任何一个天主教堂。
大婚当天,她的丈夫和她的情人纷纷离她而去,她感慨道:今晚,竟然没有男人和我一起度过。
于是,她和侍女穿着华服,带着面具来到街上,遇见了拉莫尔,就此坠入爱河。
正当新教的人群从各方居来,欢乐庆祝的时候,玛戈公主的母亲凯瑟琳皇后却下达命令,发动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杀,即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
屠杀过后,她面对惨绝人寰的街道,在一堆尸体中寻找拉莫尔。
她是那样地思念他,以至于说:“每天晚上,我梦见一个鬼,每天早上,我期待你活着。我知道你会认出我,始终知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有爱。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争斗。
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终究是小说,倾一座城来成全一段爱情的故事只能是虚构。
历史总是残酷,勾心斗角的阴谋争抢才是主线,异教间,同种间,无一幸免。
屠杀的镜头,大量的鲜血、泥泞,这哪里像最浪漫荒诞的法国片?
残酷、血腥、肮脏,全然没有法国人的美丽优雅。每个男人都要霸住玛戈,她的兄弟,她的情人,她的丈夫,每一个,都不肯放手。
而她勇敢、坚强、智慧,拼尽全力去保护她的丈夫和她的爱人。
最后却只救下她的丈夫,她的爱人终不能活。
在动乱中,即使是国王也摆脱不了命运的作弄,何况是她。
阿佳妮的玛戈身上有种母性。超越了冰冷的政治和虚无的神性,使这种美丽有更持久更动人的内涵。
影片中,就连清教徒的尸体都非常美,个个修长得好像练瑜伽的,年轻且充满弹性。
导演是真的相当热爱美,每个画面都能让人惊艳出声。
在现实的玛戈皇后,经过7年的谈判,以保留她王后封号的方式,解除了与亨利的婚姻,她有过很多爱情和情人,她还写下过非常多的自传和回忆录,成了对于时代最好的记录,一代佳人。
《伊丽莎白》
(《Elizabeth》)
是的,这个伊丽莎白,就是上面那部安妮·波琳和亨利八世的女儿。1554年,在玛丽一世血腥的统治下,英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直到1558年她驾崩,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登上女王的宝座,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仅仅是登上王位, 还有幼时的心上人罗伯特结束流放,重新回到她的身边。
但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暗藏的阴谋、大臣的欺骗、国家糟糕局势,无不给这位新任女王带来危机。
但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一次次宫廷政变中,华丽脱身。
一次次扫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王位。
并将16世纪的英格兰从岌岌可危的边缘推向昌盛的顶点。
为了英国和人民,伊丽莎白放弃了自己的婚姻。
她在位的四十年间,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就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位伟大的女王,一生没有结婚,因此也被称为“处女女王”。
对于伊丽莎白最大的悲情描写,恰恰在于她的“童贞”。
在影片中,它不再仅仅是纯洁和神圣的标志,而是一个女人的苦痛和牺牲。
无论第一部与罗伯特勋爵的爱情、还是第二部与海盗罗利的暧昧情愫,最后都不得不屈从于国家利益,一次次痛苦地与心上人划清界线。
然后再穿上抹杀女人柔美的高贵的礼服,出现在女王的宝座上。
在第一部中,结尾她饶恕了背叛她的罗伯特勋爵,并与之划清界线后,剪去长发,面容凝重而庄严地接受子民们的朝拜,然后说“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
一种决绝之气将其爱情的无奈烘托到了极致,又为一个铁腕女王的诞生渲染了最神圣的气氛。
历史的真实远比电影复杂。
但是这部电影中,那个昔日还在草地间与同伴嬉戏的少女和冷俊到冷酷的女王的反差已经足够复杂,足够耐人寻味。
本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化妆奖等各项荣誉。
对于化妆造型,相信这个经典的画面,应该有很多人看过。
五部电影就先介绍到这里,整理下来我真的非常唏嘘。我们都以为电影是文学创作,事实上,看了欧洲宫廷历史,才会明白,人生比电影更精彩,但也更残酷。
每一部欧洲宫廷电影,都是一部皇家历史,有血有泪,有爱情也有荣光。
宅在家里,真的是值得一看。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