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梦华录》,让鹅妃彻底赢麻了。
6月26日,《梦华录》迎来大结局之后,本届暑期档待播剧早已按捺不住胎动争相发布自家预告,名单中不乏仙侠剧、古偶剧、都市剧、言情剧等等,观众自然更是翘首以盼。
不过,赵丽颖新剧《与凤行》的路透流出时,却引发了一些质疑,明明是东方神话愣是搞出了西方风味。有小伙伴指出女主角整个造型都没有古典韵味,特别厚重的坎肩像极了西式礼服,因为这种飘逸、轻盈的元素是古希腊盛行的。
而且,古代哪个女子的穿着会如此暴露呢?这是典型的古希腊文化。丹纳在《艺术哲学》书中就这么描述过古希腊服装,“这些服装一举手就可以脱掉,绝对不裹紧身体,但是能刻画出大概的轮廓”,因为暴露肉体在古希腊时期被视为一种神圣。
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如今常见的西式礼服:
问题是,像《与凤行》这般西式风格的着装曾多次出现在国产古装剧中。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这些衣服,说穿去走红毯的娱乐酱都信,所以唐嫣的礼服就是跟你们剧组借的吗?
《上古情歌》,请问这是在走秀吗:
这到底是《海上牧云记》还是《权力的游戏》?
另外,古装剧女性角色的发型也越来越趋同于西方玄幻剧。
最多出现的就是西方头冠,头冠在古希腊语中称为“diadein”,意思是“缠在一起”,由于古希腊早期黄金的产量有限,头冠由各种各样的金属制成。为了增加头冠的美感,工匠们会用压花或其它图案装饰头冠。
不过目前古装剧中出现的头冠更接近于圣母头冠,就是造型比较夸张,看起来更加神圣。
于是就有了这样:
这样:
或者是这样:
国产古装剧苦不伦不类的造型久矣。前段时间开播的《我叫刘金凤》就因为极高的“含倭量”霸屏了热搜,被网友戏称是国产“大河剧”,这不是纯纯恶心人吗。
来看剧中的服化道。
注意角色戴的帽子,是不是感觉在国产古装剧中挺陌生的?
可不是嘛,这种帽子是日本平安时代大唐幞头的变种,叫垂缨冠。西元701年,奈良时代的大和朝廷在《大宝令》中明文规定制作衣服要仿造中国式样。一直到现在,日本天皇在重要场合都要穿着具有唐风元素的黄栌御染袍,头戴垂缨冠。
另一个角色的头冠也有涉嫌照搬日本乌帽子之嫌。
通常来说,中国古装剧里的产物一般是“侍乌帽子”和“折乌帽子”的混合参考,而日本的“乌帽子”是折叠造型的,突出一个折角的形状,并且轮廓也比较有棱角。大河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造型。
除了头冠之外,剧中人物的服装也在有意靠拢日本文化。
比如“狩衣”,这是日本古代历史上野外狩猎时所穿的衣服,为方便起见运动袖与衣体未完全缝合,会在肩膀上故意割一道口子。
所以这位日本猎人确实没走错片场吗?
女主角的袖口和腋下也特别裁剪了口子,千万别以为是为了方便透气。这是日本女性传统服饰的标志“八口”,腋下的口子叫“身八口”,对穿的袖子叫“振八口”:
细节都如此考究,就不用提一眼就能感受到的倭文化了,侧边系带蝴蝶结的日式小纹+纯色百褶下裙:
绣满小樱花的纯正和服:
白袜木屐、高开衩外衣、绑带蝴蝶结……东洋朋友出镜率挺高啊?
满屏的倭文化入侵,难怪网友集体表示丢脸丢到家,再瞅一眼该剧的导演是徐慧康,那挨骂就是情理之中了。
因为这几年这位导演的剧,明里暗里没少用日本元素恶心人。比如《今夕何夕》中,女子头戴垂缨冠:
男子直接照搬日本天皇造型,小日子过的不错的人看了都想打人。
《我叫刘金凤》的风波放大之后,另一部待播剧《星汉灿烂》也直哆嗦,诸多人物角色服装上出现了日式和服独有的蝴蝶结:
有眼尖的小伙伴发现,制作方已经连夜开始P图了:
另一部待播剧《长相思》的造型,中国哪个朝代都没有这种袖口:
确实应该好好整治下古装剧造型这股不伦不类的风气,我们泱泱大国有那么多精美的传统服饰,为什么非要整的如此倭里倭气?
诸如此类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风起洛阳》中素衣披发的武后,连个正经头饰都没有,在我国古代,后宫素衣披发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服丧要么罪犯,只有日本平安王朝妃子才是这种打扮:
还有《天盛长歌》中的和服振袖:
《将军在上》中的日本圆领:
《醉玲珑》中大量的乌帽等等。
还有韩国元素。比如翻拍剧《上错花轿嫁对郎之三嫁奇缘》中,女性角色的服化风格怎么看都是浓郁的“大长今”味:
比这更离谱的,是盘头造型。这粗麻花大圆环盘发、戴花配饰,泡菜国看了都直呼内行。
对比一下真·泡菜剧,真真是安能辨我是雌雄了。
还有《尚食》中的造型也疑似夹杂了韩国元素,中国古代确实有宽发带的造型,但女子一般都是习惯扎一个高马尾,再配以绑带。
但剧中人物的绑法更像是学习的《大长今》:
《祝卿好》中,女性角色的半衽和韩服相似,而且都在胸前系了蝴蝶结飘带,和正统的明朝服饰相比起来,韩服的上衣更短,一般打结都在胸前(我们的明制汉服在腰侧),其中剧中这种情况也出现过很多次。
看多了日韩风和欧美风,突然觉得古装剧丧葬风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单色的衣裙、简单的发髻、成套的头面、素雅的妆容……虽然视觉效果宛如一场大型消消乐,起码不至于因为“偷来”的文化犯恶心。
比这更可笑的是,当国产剧在践行以外来文化代替本土文化的投机取巧时,隔壁偷国早就在潜心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了。
韩剧《德鲁纳酒店》从服化道、运镜、剧情都有照搬《东宫》之嫌:
韩国古装剧潜心研究国产古装剧妆造:
目睹这一切,你我还能无动于衷吗?
说到底,“以倭代华”、“以韩代华”、“以欧代华”风气盛行的背后,是整个市场缺乏诚意的表现。一方面,是为了迎合现代审美,比起这样展现东方古韵,制作方更愿意用演员的美色博取眼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省时省力,当下的浮躁环境,制作方不愿再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尊重历史,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小投资、高回报。
想要改变古装剧现状,观众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一切不合理说,不,我们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