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左右,国产刑侦剧中有一类,故事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基本还原案情,颇具写实风格。它们的画面也相当粗糙,办案人员用现在的话来说,纯纯是工具人。
跟同时代TVB刑侦剧完全不能相比。港剧更都市化,重心放在人性的分析和塑造上,戏剧冲突更引人入胜。
但反过来看,其实当年内地的纪实刑侦剧,主要的拍摄目的还是警示而非造星。
将案件流水化进行展现,凶手也没有“人格分裂”,没有“离奇的悲惨身世”,打造了剧集本身独特的硬核感,耐人寻味。
同时也更荒诞,因为剧本有逻辑,而现实没有。
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贵在真实。
今天来盘点几部,童年时期印象深刻的纪实刑侦剧。
2000年《红蜘蛛》,豆瓣评分7.5
完整剧名叫《红蜘蛛1:十个女囚的临终告白》,讲述的是十个重罪女囚犯的故事,展现她们的心理蜕变轨迹。
女性通常是一种柔弱善良的形象,多数影视剧中,犯下大案的罪犯多是男性。
但本剧中,女囚们全是因为心中的恶念,主动走上犯罪道路。
夜场小姐为供养未婚夫,将老板和介绍人杀害分尸,只为劫财;
小姐利用美貌绑架富商,将其困于牢笼致死(原型为劳荣枝)……
案件虽说离奇是算不上的,但十分贴近生活,更为剧情添了一丝荒诞。
茜仔记得很清楚的是,饰演女囚犯的演员都很漂亮。又因为她们都不是知名演员,小时候我还真以为她们是囚犯。
2007年《红蝎子》,豆瓣评分7.7
本剧讲述的是边关缉毒战士和女毒贩斗智斗勇的故事,根据边防武警侦破的真实案例改编。
刚出道的佟丽娅出演女毒枭,算是她演艺生涯至今,唯一偏反派的角色了。
不同于《红蜘蛛》,本剧的女毒贩更多的是为悲惨身世和经历所累。
有被欺骗感情而泥足深陷的,有为家庭负担而走向深渊的,还有因为无知和贪婪踏上歧路的。
跟《红蜘蛛》一样的是,剧中女演员的颜值都很高,在看到她们在刑路上狂奔,真是令人唏嘘。
2003年《燕赵刑警》,豆瓣评分8.3
本剧取材于河北省15个大案要案,涉及运钞车抢劫、奸杀分尸、百亿美元诈骗、灭门血案等,两集一个单元。警察也由真实参与破案的公安干警扮演,真实度拉满。
此剧也是最后一部警察演警察的电视剧。
剧中的方言略有不同,在今天看来别有一番滋味,年代感十足的同时,既真实又亲切。
剧情还是蛮简单的,明显能看到表演痕迹,侦破过程也没有原创案件那么跌宕起伏,大多还是靠办案人员脚踏实地去摸排线索。罪犯的手法也没什么神秘,甚至看起来有些笨拙。
2009年《3•8大案》,豆瓣评分8.4
本剧是1999年沈阳3.8大案的纪实电视剧。该犯罪团伙在此前12年间,先后劫杀70余人(死亡24人),劫款300余万,震惊全国。
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穿插实录,镜头跟拍公安干警走访群众,观看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提供线索的群众也是能言善道,描述线索跟唠嗑似的,非常真实。
8集大案侦破全过程,外加1集对5个主犯的访谈。
访谈也是非常精彩,5个人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人平心静气接受访谈,有人对孩子不舍,有人混不吝、始终保持亡命徒心态,有人不服判决。
茜仔对首脑孙德林的言论印象深刻。
访谈中,他跟导演对答如流,逻辑清晰缜密。能看到他的心理素质极强,听他讲犯罪计划的布置,令人胆寒。
他甚至劝导演拍摄的时候对案件细节进行处理。导演有没有对该剧作一定程度的回避?
不得而知。
同样是主犯的孙德林的弟弟孙德松,也说了同样的劝告,认为拍摄不妥。
他是其中态度最戏谑的,具有反社会人格。
1996年《西安大追捕》,豆瓣评分8.5
本剧基本还原了抓捕魏振海的过程。
真实的魏振海,是曾经威震西安的悍匪。他在少年时期就曾因杀人服刑,刑满释放后更加凶残,组成团伙盗窃伤人,无恶不作。
在剧中,开篇剧情就是他的团伙入室偷窃,却因屋主突然回家而变成入室杀人。案发后警方毫无线索,后又发生了碎尸案,抽丝剥茧下终于给魏振海定罪并将其抓获。
但狡猾的魏振海越狱了,剧里估计为降低影响,选择了一笔带过。潜逃后的魏振海再次入室抢劫,并用自制武器袭击警方。
在警方的穷追不舍之下,他才终于落网。
抓捕的过程更是满满的玄学。
魏振海曾近距离冲警员开枪,没想到打出的是一颗“臭蛋”。警员死里逃生后跟他展开搏斗,终于将他擒住。
饰演魏振海的演员跟他本人长相极为相似。
1994年《9•18大案侦破纪实》,豆瓣评分8.7
本剧记录了1992年文物盗窃案的侦破过程,是我国首部犯罪纪实片。
一句话来概括显得有些平淡,细说才知道案件的分量。被盗的是开封博物馆的69件馆藏品,在当年总价就超过亿元。
(嚣张的罪犯)(演员演的)
公安部门历时3个多月,千里追踪,从开封到武汉,再到广州,终于破获了该案,案犯全部落网。值得庆幸的是,文物没有流失海外。
抓捕的过程争分夺秒,但总体来说,案件没什么故事性,亮点在抓获罪犯后的审讯上。
首犯刘农军曾在警校学习(是侦办人员的校友),是个高材生,曾因盗窃被退学,后又到大学自修毕业,是个自命不凡的狂徒。
哪怕戴上了枷锁,他还能自负地说:如果是他单独一人,不可能被抓。
1999年《犯罪升级》,豆瓣评分8.8
1995年鹤岗发生了一起特大武装抢劫案,作家胡平据此创作小说《犯罪升级》,导演陈国军又将其艺术加工,搬上了小银幕。
剧中还原了4个亡命徒抢劫工资款的犯罪经过,但对真实情况作出一些改动。
如原案中,歹徒没有抢到这笔九十多万的工资款,加入了侦破人员的心理博弈,以及犯罪团伙对案件的设计。
纪实风稍淡,偏向于展现双方的“斗智”,案件重点放在第11具尸体身份的确认上,有悬疑刑侦剧的亮点。
(都是演员,不是罪犯本人)
2000年《命案十三宗》,豆瓣评分8.8
高群书执导的电视剧。
高群书可以说是最会拍刑侦剧的导演了,本剧是他第3部作品,他凭借本剧崭露头角。
本剧改编自真实发生的大案,未播先火,VCD卖了几万张。
剧中都是激情杀人经典案例,罪犯也都是普通人,因一时情绪上头作案,所以案情多由男女关系引发。
观众能在剧情中看到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真实感再度拉满。
有人说高群书是全中国采访死刑犯最多的导演。
从他的作品中,也不难窥探到这点。他镜头所呈现的,都是他对人物犯罪心理的把控。
(点了人就跑)
2002年《中国刑侦一号案》,豆瓣评分9.2
该剧讲述了白宝山因一念之差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白宝山曾被称作十大悍匪之首,他犯下的此案被公安部列为1996年1号案件、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剧名也因此而来。
因为深度刻画了白宝山由失意者转变为悍匪的过程,所以就算一个案子讲26集,也没有什么废话,反而很紧凑。
眼睛微眯,嘴角向下撇,丁勇岱演活了凶狠的白宝山。
不太妙的一点是,结合社会民情,有的观众同情、甚至洗白白宝山,认为他是被逼上绝路的,更有奇葩说把他当偶像。
我大感迷惑,还真啥人都有。
1999年《12.1枪杀大案》,豆瓣评分9.3
要说丁勇岱是演活了悍匪,王双宝的演技就是炉火纯青了。
在这部刑侦剧的巅峰之作里,王双宝都不用做表情,一眼就能让人胆寒,仿佛就是罪犯本人。
案件原型是1997年真实发生的一起持枪连环杀人案,具体细节我没查到。可是由真实警察出演,风土人情和案件细节还原得较为逼真写实。
剧情从枪支被盗、引发命案开始,剧中的侦办人员不断地开会、摸排、走访和抓人。
没有在警匪双方安排莫名的感情线,警察也会因案情无进展而情绪爆发,十几集后才抓住最终线索,真实感无出其右。
近些年,没有新的纪实刑侦剧拍摄和上映了。少数悬疑犯罪剧的部分剧情,如果能够做到以真实案件为原型,就足以被大肆宣传。
但创作者们似乎走入一个怪圈,即为了塑造立体的反派,而为其经历进行美化。
热播剧《扫黑风暴》中,孙兴一角就是以孙小果为原型的。
在剧里同样是黑恶势力小头目,糟蹋姑娘、放高利贷,出事就有母亲的庇护。
孙小果这么一个,真实世界中令人唾弃的人物,在电视剧的诠释下,成了因渴望母爱而变得极端的叛逆青年,导致不少观众为孙兴惋惜。
真是离谱至极!
在我这个普通观众看来,刑侦剧拍歹徒就老老实实纪实风,别搞什么悲惨身世、身不由己的。
现实生活中,生活困苦的人多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选择抛弃底线、走上犯罪道路的,罪犯根本不值得同情!
要是人人都通过电视剧去同情、共情恶魔,那么,现实中的受害者是何辜?
他们的悲剧就这么轻飘飘被略过了?
创作者有意为罪犯的恶找理由,为什么不多花点心思把正面角色塑造得更立体感人一点?
真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