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毛尖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英美文学、现当代文学,身为文艺中年,她追剧追了足有20年,并用剧评方式见证了国内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最近,毛尖的新书《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面世。看毛尖写剧评,朋友们会说,别写了,性价比太低,有时连她的责编都觉得写剧评实在是浪费时间。可毛尖决定一直写下去,她说,多年写下来,好像内化成了责任和义务,她甚至还有为人民看片的感觉。
扔在书里的身心,超过其他书
最近,毛尖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凛冬将至》的封面,她说:“我扔在这本书里的身心,大概超过以往任何一本。”
这本新书收录了毛尖近二十年来评述中国电视剧以及国外电视剧的88篇文章,她表达着一个强烈愿望:期待能有更多好作品、好导演、好剧集来记载和传达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书名“凛冬将至”出自毛尖所钟爱的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书中,她对《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琅琊榜》《甄嬛传》《都挺好》《24小时》《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国土安全》《纸牌屋》等热点剧集的评价别具匠心,妙语连珠。
毛尖
可以说,这部带有历史轮廓的笔记,记述的正是二十年来中国普通人的烟火人生和精神脉动,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记忆、情感记忆和历史记忆。
毛尖的文字嬉笑怒骂、挥洒自如,她那常常令人笑喷的“毒舌”,集中在书中一起呈现,又有着特别的力量。比如毛尖认为,中年男演员脱卸颜值负担后,既不怕肚腩也不怕秃顶,但女演员哪里敢,即便在偶像剧里给小鲜肉当妈,妆容也粉粉嫩。《倚天屠龙记》里,周海媚演灭绝师太,满脸是要让人追忆周芷若的努力。相比之下,王景春、徐铮就一点不怕把自己搞油腻。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毛尖直言,如今写剧评已经进入到流量时代,说好说坏都成了传销,她说自己至今还在写,就是想突破这种非良性循环,发出不能被流量同化的声音。曾经有制片朋友邀请她写剧评——“能不能写一下我们剧啊”“你那个太烂了,没法写呀”“没关系,你骂好啦”对此,毛尖百感交集,“以前我们一直自我勉励要做一个独立影评人,但流量时代这种独立性就变得很可疑。说到底,别人根本不在乎你是竖拇指还是竖中指。只在乎你写了这个剧,写了就有流量,有流量就会有人去看。”
毛尖说,流量时代的剧评,已经进入到内卷化时代。“我至今还在写,是想突破这种面目模糊的循环,想发出真实的声音,做一个不能完全被流量洗牌的剧评人。”
制播分离,遏制无限制加“时辰”
“十二年前,我在《文汇报》开一个‘看电视’专栏,被编辑陆灏催逼着不停看剧,一边骂一边也终于上瘾。”但毛尖记得,实际上,早在1998年,她的剧评《裸体的纽约》就在《万象》刊载过。
对毛尖而言,能写剧评20年不停歇,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毛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在青春期,我们不可能成为电视剧观众,那时候觉得电视剧是父母看的。”她说,晚上看外婆、妈妈在电视机前抹眼泪,觉得观剧是中老年妇女的行为。而文艺青年当然是看电影的,在他们的眼中,电影更高级更先进,电影中的人吃的东西都比电视剧要好吃,还有他们拥抱的方式, 港片子弹“啪啪”发射的速度,都要比电视剧“现代”。
“我们不可能让《渴望》里的刘慧芳成为自我人设想象。刘慧芳五讲四美三热爱,那个时候我们对‘好’没兴趣。”毛尖回忆,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电视剧改编都很成功,但当年受制于自己关于现代的想象,觉得电影里的人生更值得拥有,“我们就应该像周润发那样死,像姜文那样活,像巩俐那样去爱去恨,这是那个年代文艺青年的生命想象。”
左为《凛冬将至》序作者、北京大学教授贺桂梅,中为学者张炼红
毛尖真正的观剧史发端于1997年,那一年,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问世。随后,2003年《走向共和》也成为热议话题,从此,毛尖突然发现,看电视剧不再是专属于父母的行为,身边的师友也开始从谈论电影到谈论电视剧,电视剧突然成了高级文化的研究对象。
2009年前后国产剧井喷,那一年也成为毛尖观剧史上的分水岭。毛尖至今都会感慨:“那个时候、觉得身为中国人很光荣。”她清楚记得,那一年前后出了很多标志性的连续剧,《潜伏》《人间正道》《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秦帝国》《蜗居》《小姨多鹤》《爱情公寓》等等。“那个时间段真是很嗨,觉得可以用三生三世来看电视剧,像《潜伏》就看了好几遍。”毛尖更记得,她当年还变身电视剧推销员,跟着师兄罗岗买了海量碟,还寄大量影碟给海外朋友,《潜伏》《甄嬛传》都买过一二十套送人。
在毛尖看来,电视剧行业的克隆、跟风、注水现象,把电视剧能量都消耗掉了,而要聚拢来,得花10年时间才能回收能量,“从2009年到现在,我们没有超过《潜伏》的谍战剧。”毛尖说,利益驱动,严重伤害了国产剧结构和语速,像去年出现的《长安十二时辰》,前面挺好,看着看着“二十四时辰”都不止了。她因此呼吁,可以分流尝试美剧那种边播边死的制播体系,把观众的话语权加入到制作中去,藉此部分遏制无限制的加“时辰”。
快进看剧,对生活造成“工伤事件”
“能让我1.25倍看的剧就是好剧了。”毛尖的话,总是透着俏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毛尖看了很多剧。比如美剧《爱情生活》、英剧《正常人》,“这两个剧都适合文艺青年,它们不是大哭小叫型的,一边风淡云轻,一边也百转千回,剧中人都更正常,运气和我们一样。”她笑称,不像我们有些情感剧,运气好得很,连三皇五帝都没他们运气好。还有德剧《巴比伦柏林》,时代氛围营造出表现主义气场,历史感史诗感造成恐怖气氛,让她感叹别人家的美学力量。关于国产剧,她看了《成化十四年》《新世界》《少年游》《鬓边不是海棠红》等等。
“电视剧会覆盖像我父母这种年龄层的人,网剧速度比电视剧要快很多,整个受众更年轻。”在毛尖看来,疫情期间的网剧倒是迎来了契机。而关于时下热门网剧《隐秘的角落》,毛尖没有掩饰观点,“我觉得外界的口碑稍微偏高了一些,如果放在全球同类题材中去,《隐秘的角落》不可能是让人尖叫的产品。”但她对这部剧有好感,认为其社会感营造得很好,里面的地方风物,俚俗人情都非常在线,绝对超出平常电视剧拍法,全场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有大戏精气神。
“快进看剧,改变了我的生理结构。”毛尖说,连她的师兄师妹都会抱怨她说话越来越快,而这跟她一直用加速度看烂剧有点关系。快进键改变的还有毛尖的阅读习惯,她发现看书也越来越快,说明阅读不像以前认真了。而且经常倍数看,搞得听正常声音就觉得慢了。凡此种种,毛尖将这些总结为快进观看,对生活造成的“工伤事件”。
与之相应,毛尖的写作追求也更“电视剧”,她喜欢在人间烟火里流汗流泪,写影评剧评,“我喜欢用最当下、最活的语言,我希望我的写作是热气腾腾的进行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