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简约电视剧推荐】年度神剧《普通人》,治好了我的抑郁症


受疫情影响,全国影院自年初暂停营业,随后数月,网剧意外迎来爆发期。据粗略估计,2020年3月至今,新上线的国产网剧数量接近15部,远超历年同期。

数量翻番,题材类型也在多领域同时开花,其中,青春题材的国产网剧照例不甘缺席。

然而,不同于盗墓剧(《龙岭迷窟》)、现实主义都市剧(《我是余欢水》)、古装剧(《清平乐》)等特殊类型剧集抢占的市场热度,今年第一季度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国产青春网剧,在一片低迷口碑的束缚中,并未掀起多大水花,倒有一种悄悄来又悄悄走的过场感。

我们再次提问——为何国产青春剧的下坡路似乎没有尽头?

被这个问题困扰良久的我,在刚刚刷完由BBC出品,近期被誉为年度最佳剧集《普通人》后,稍稍有了点眉目。

不妨来聊聊这部12集的短剧《普通人》。

本剧改编自爱尔兰作家萨利·鲁尼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爱尔兰西部小镇上,两个年轻人之间长达数十年跌宕起伏的感情故事。

注意,我用了“感情”而非“爱情”,因为在看完全剧之后,我对于人类情感关系的惯性认知,竟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感。

是的,在看过一些关于该剧的评价之后,我发现许多观众和我一样,对于这个故事里的情感线索,悉数从笃定变为了摸棱两可。

这种观后感非常神奇,它反映了编剧行文方式的独特与高明。


男主康奈利与女主玛丽亚就读于同一所高中,康奈利家境平平,母亲受雇于玛丽安一家,做着类似于保姆的工作。贫穷小子与名流千金的人设路数,观众并不陌生,但《普通人》并未使两人的命运陷入一般青春剧的老生常谈。

贫穷的康奈利,凭借俊朗的外表、出色的学习成绩与运动天赋,成为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反观衣食无忧、家境优渥的玛丽安,却因为性格孤僻的缘故,时常被出言不逊的男同学欺辱,更别提那些位处青春叛逆期的女同学,对她更是不敬而远之。

贫富悬殊的家庭环境,搭配上另外两种与传统路数截然相反的人设性格,为这段青少年间的情感故事,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交互张力。

高中校园的情窦初开,从结构拆析,只是铺垫,《普通人》故事的重点,在于康奈利与玛丽安的大学时期。

“不断分手又不断复合”这样狗血的简陋情节描述,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两人后来的关系走向,但《普通人》希望借此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段年轻态爱情的无疾而终。

相较于高中时代,步入大学的康奈利与玛丽安境遇互换,前者难以适应,形单影只,后者终于呼朋引伴,饱受爱慕。

同学组织的派对上,多年未见的康奈利与玛丽安重逢,三言两语的交谈,本已熄灭的情愫火苗噌噌复燃,随后玛丽安与时下的男友分手,两人再次同床共枕。

俗套吗,俗。

但这只是前5集的剧情,从第6集开始,导演搬出精巧的叙事结构,有意深入书写两个青少年千回百转的情感纠葛与精神困境。

分手是康奈利提出的,睡完人家转身离开,渣不渣?是真的渣。

但原因是,康奈利打工赚生活费的餐馆关闭,没有收入,就没钱住宿,加上每学期高额的学费,对康奈利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一个字,穷。

为什么不住玛丽安那里?因为要强(好吧,听上去依旧很渣)。

从这里开始,故事走向脱离了预想的轨道,我们开始看到,在家庭现实因素潜移默化的干扰下,人类内心对于情感的价值排序会产生何其壮烈的颠倒。

康奈利说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衣食无忧。”离开中学校园,康奈利的主角光环逐步溃散,贫寒家境根植于内心深处敏感、自卑的一面渐渐显形,间接导致他和玛丽安之间,未如观众所料,可以心无旁骛地周游于青春爱情的拉锯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转而再看玛丽安,打小衣食无忧的她,在父亲去世之后,饱受原生家庭的精神压迫,自带“妈宝“人设的亲生哥哥无时无刻的嘲讽与打压,亲生母亲重男轻女一般的偏爱与冷淡,让玛丽安从任何方面看,都像是《多挺好》中翻版的苏明玉。

晦暗沉郁的成长环境,挖空了玛丽安的内心防线,她缺乏的不仅仅是安全感,更有对自我积重难返的怀疑与否定。在与康奈利长达数年分分合合的情感纠葛中,玛丽安往返于形形色色的男友之间,寻求着关于幸福的残影,但这些感情皆遭夭折,究其背后根由,对康奈利念念不忘尚在其次,男友们总在试图以某种权力式的互动方式对她加以控制,才是最可怕之处。

久而久之,玛丽安越发迷失,如她所言:“我一直觉得自己不配有家。”

男女生在各自的生活圈套里摸爬滚打,高中时代简洁而直白的爱情索求,比起物质的苍白与内心的创伤,微渺得不值一提。

《普通人》名为一部清新式的青春爱情剧,实则在后半段的叙述中,探讨的是人与自我、与外界的种种关联。

后来,康奈利与玛丽安在不同的城市,与各自的新男女朋友谈情说爱,却并未迎来风平浪静的余生。同学的意外去世,让情绪本就跌落谷底的康奈利换上了抑郁症,远在异国的玛丽安,用尽一切借口拒绝回乡面对家人——即便身边的男友已逐渐暴漏出施虐的倾向。

艰难的日子里,康奈利与玛丽安用视频通话的方式,日夜陪伴,那已经是非常后来的事情了,两个人心照不宣地,不再谈论爱情的去留,只是在一片混沌的黑暗中,舔舐着彼此的伤口,用各自花费上百个朝夕积攒的能量,为对方治愈伤痛。哪怕是最后在故乡重逢又分离,这种精神上的相互抚慰,也一直在持续。

岁月在俗套情感的审度中谨慎行文,导演在闲言碎语的慢叙事中,将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以细腻又暗藏悲壮的笔触娓娓道来。

另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普通人》没有刻意回避故事里牵扯到性的部分。

性为年轻的他们打开了看待爱情与生活的另一种视角,在摄影机跟随人体轻柔且缓慢的游弋时,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导演赋予影像表里细碎的浪漫,另一方面也细品出爱情之外,更多情绪与心理层面的互文——那是他们用来表达立场,解构自我,逃离困境的“交谈”方式。

《普通人》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康奈利即将出国深造,在外漂泊多年的玛丽安则选择留在家乡过平淡的日子。对于这种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分道扬镳,他们一点都不陌生,或者说,对于两个在某种意义上相依为命的年轻人而言,“离别”的意义已经撇去词汇本身蕴含的悲伤与遗憾。

爱情无法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友情甚至亲情都不行,在往后漫长的余生中,他们是彼此的支柱,仅此而已,又不止于此。

这一点都不丧。


跋山涉水的人生旅途,在伤口的结痂处遇见那个有着同样苦楚的陌生人,孤独与孤独便可以相拥取暖,如同海面上坚守的引航灯塔,陪伴我们跨越无数个惊涛骇浪的寒风雨夜。

是至幸啊~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