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刘萌萌 图/据网络)新疆军垦题材电视剧《大牧歌》正在央视八套热播,5月17日晚播出的三集实时收视率再创新高,达到1.82%,并连续7天位居全国收视率榜首,一部没有名角大腕、内容朴素的兵团题材电视剧为何会受到观众的认可?
该剧以“细毛羊之父”刘守仁为基本创作原型,以一对上海青年恋人林凡清和许静芝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历为主线,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兵团人的爱情、生活以及把一生献给边疆的情怀。
剧中林凡清的原型正是刘守仁,1955年秋,刘守仁从南京农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来到了石河子市紫泥泉镇“紫泥泉种羊场”,他用10年时间育成优良细毛羊品种。 在新疆的60年中,他先后培育出两个新品种、9个新品系。他创立的“血亲级进育种法”、“品种品系齐育并进法”等理论,加速了科研和育种周期,为我国细毛羊种质资源作出重大贡献。
观众:能引发共鸣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追《大牧歌》,这是一部感人至深接地气的好作品。我上世纪50年代初随父母来到新疆,1965年参加工作,从当拖拉机手到后来的机务副连长,从那时的坎土曼、镰刀、铁锹到现在的现代化联合播收机械,从那时的地窝子到现在的高楼,团场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些内容电视剧里都有展现,引发了我们兵团人的共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2团退休老干部李占廷说。
“看了电视剧以后,我又回忆起了我自己的经历。我是跟着解放军大部队来到新疆的,刚开始兵团的生活比较艰苦,我记得当时我和老伴结婚时,我们团长拿了个空烟盒,在背面写上:同意你们结婚,后来才补办了结婚证。”今年85岁的李新朗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8团的一位退休职工,近日,他和老伴孙丽边看《大牧歌》边回忆着曾经的青春岁月。
“这部电视剧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说明社会各界都在关心我们兵团军垦战士,我觉得这辈子来新疆没有遗憾。”孙丽说,如今,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孙子、孙女也都留在了兵团工作,生活很幸福。
业内人士:震撼和真实
《八千湘女上天山》
《我们的青春岁月》
《戈壁母亲》
“这部戏到底是什么戏?有人说是青春戏,有人说是励志戏,我看了以后像反思剧,在反思人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化勇表示,“在过去,也有一些兵团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但是远远不够。《大牧歌》反映了兵团人创业和爱情的艰辛历程,这部电视剧的出现,以其宏大的情怀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它这段时间收视率高的原因。”
“从《八千湘女上天山》、《化剑》、《热血兵团》、《戈壁母亲》到《大牧歌》,很多影视剧题材都瞄准了兵团故事,5月4日全国公映的电影《我们的青春岁月》也是反映兵团人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我就出生在石河子市,我的父亲是兵团第一代建设者。受父亲影响,兵团情结也一直在我心中,他们的故事太震撼也太真实。”电影《我们的青春岁月》制片人韩为民说,他制作拍摄过20多部影视作品,其中兵团题材作品占到一半多。
“曾经受到周恩来接见、退休后回到上海生活的杨勇青老人,多次给我打来电话,向我和我的摄制团队表示感谢,感谢我们拍摄了反映他们那个火热时代,关于青春、梦想、成长的电影。我父亲这一代人的故事非常鲜活生动,是很珍贵的影视作品题材。”韩为民说。
新疆晨报记者在采访该剧编剧韩天航时,他也曾说:“几十年来,兵团人在茫茫沙海中开辟绿洲,在戈壁滩上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建起一座座军垦新城,为影视剧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