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共有三百多位皇帝,如果将他们的战斗力做一个排行榜的话,宋太祖赵匡胤肯定名列前茅。据说赵匡胤年轻时闯荡江湖,手持盘龙棍打遍天下无敌手,终于战胜无数竞争者,坐上了龙庭。
政权稳定后,遇有战事,赵官家便不再亲劳玉趾,打打杀杀的事情都有小弟们抢着去做,只是他南征北战惯了,手里没有个东西握着,总觉着心中空落落的。赵匡胤于是选择了斧头作为自己的新武器,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斧不离身。在他位期间,发生了许多和斧有关的趣事,就连驾崩,也为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不解之谜。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
赵匡胤为何对斧如此情有独钟?他是不是真的死于斧下?这一切还要从斧的功能与意义讲起。
斧从普通的武器晋升为重要的政治权力象征物,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斧事关封建礼乐制度,许多时候还是不可或缺的道具。在我国,有一种理想化的政治制度“禅让”。被后人冠以野心家、阴谋家的改革者王莽,为了不流血的改朝换代,遍阅《周礼》后挖空心思地整出了一套禅让合法程序,这就是“九命之锡”。
所谓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鈇钺(鈇即斧、钺与斧大同小异)、九曰秬鬯(音jù chànɡ)。秬鬯是国酒,是用来祭祀神的。从九锡的次序就可以看的出来,除了供神的酒之外,皇帝眼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斧了。谁要了动了天子的斧头,无疑是要了他的命。
兽面纹铜钺
当然,皇帝心甘情愿把斧头让出来,也就等于把他的百八十斤交在了你手中。历史上有幸得到天子“九命之锡”的人,有王莽、曹操、司马懿、侯景……这些牛人朝思暮想的,不过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合法拥有罢了。
赵匡胤本来是一介武夫,对王莽首创的这个套路知之甚少,引起他对斧关注是一次意外。世宗重臣王朴英年早逝,柴荣亲临哭奠,大放悲声,用手中玉斧“卓地而恸者数四”。就在柴荣呼天抢地的时候,都不放下手中的斧,赵匡胤心底的震憾可想而知。当他兵不血刃上位后,自然也会紧握手中的斧。
柴荣画像
斧不离身的赵官家,数次用斧敲打手下臣子,正史野史都有记载。
有一次,赵匡胤在花园中打鸟,突然有臣子有急事请见。被扰了清兴的官家心下不爽,又加上这大臣所请示之事不是什么当紧事,于是就一脑黑线地责问,那大臣顶撞:臣以为这事情急过弹雀。官家被这话噎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之下,倒转斧柄打在这大臣的嘴上,当时敲掉了对方两颗牙。
另有一次,大臣雷德骧弹劾宰相赵普。赵普与赵匡胤是一起扛过枪、过过江的亲密战友,属于心腹重臣、大宋文胆。赵匡胤不相信他去相信哪个,当下龙颜大怒,骂道:“鼎还有两个耳朵呢,你难道没长耳朵,没有听说过我们甘苦与共的革命故事吗?”于是再次挥起斧头,敲下雷的两颗大门牙。
战汉青铜鼎
还有一次,北宋初年最著名吃货张齐贤,在洛阳向赵官家献十条治国方略,赵匡胤认可其中四条,而张齐贤固执地认为自己十条全正确。赵匡胤见他如此狂妄,心下已经不快。哪知之后赐张齐贤食物时,吃货见了美食忘乎所以,伸手就去盘子里抓,赵官家见他行事如此孟浪,拿起斧在他脑袋上敲了一记。
如果赵匡胤手中拿的是真家伙,那么就不会是只敲掉两颗牙那样简单了。人们纷纷猜测他手中斧头是什么样的,众说纷纭之下,有了拄杖说、礼器说、斧头说、柱拂子说等数种说法。
斧头说。在《武经总要》一书中,宋军用于野战的制式斧有开山、静燕、日华、无敌等几种,但形状大同小异。赵匡胤会每天扛着把大斧在皇宫中出出进进,这个场景太过滑稽,所以斧头说不成立。
宋代凤头手斧
拄杖说。拄杖就是拐棍,是供年迈之人使用的器具。赵匡胤代周时三十几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如果被臣民看到他必须依靠拐杖行走,既与官家英明神武的形象格格不入,也与新朝新君气象不符,似乎拄杖说也不能成立。
紫檀云龙纹手杖
柱拂子。柱拂、柱斧,音同字不同,是一种由水晶、玉或者铜铁等制作的,有柄有穗的日常用具。这个东西,怎么看都是公公们手中拿的拂尘。赵匡胤在位期间,宫中仅留了五十名太监,除了派出公务、侍奉后宫的,身边有亲信太监跟随也有可能,但打鸟、接见大臣身边也跟着,就没有道理了。赵匡胤手舞拂尘敲击臣民的画面太美,不敢想象。宫中的柱拂应该不会很重,否则万一当作武器袭击赵官家,后果很严重。
清代的柘木拂尘
礼器说。有专家认为赵匡胤手中的斧可能是玉斧。玉斧,是类似干戚(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礼器。玉斧做为礼器,只可以在祭祀的大场合供奉,天天拿在手中有亵渎神灵之嫌,似乎也与神道设教的治术不符。因此,赵官家每天拿着玉斧晃进晃出的可能性为零。
玉斧
不过,自从斧头成为权力象征物后,就有了等级森严的规定。据《周礼》记载,凡是大型国事活动,王者身后都立有八尺高、“绣黑白采”斧头的扆。汉代时,天子出行,有黄钺、仪锽(两种外形有别的斧)等仪仗前呼后拥。重要使者与县令以上的官员出行,则有斧车在前做引导。
斧车
发展到唐代,统治者虽然用列戟制度取带了斧铖,但皇家大驾卤簿中仍保留有黄钺车与斧。不过这种斧是木头做的,斧身为青色,斧柄则是黄色,上面装饰有小锦幡、彩带。宋承唐制,仪仗中也有这样的东西。《宋史》中,一次宋太宗去看他马圈中的御马,亲信张进就执钺在前开路。这个记载说明,赵官家们仍是以斧钺来彰显皇权的。
《武后步辇图》右下角侍卫手中所持之物
另外,在宋代,六品以上官员出行,轿前可以挂水晶制的小斧,如果是玉制斧,则属于僭越不臣了。玉斧,仅供皇家专用。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在位时曾崇政殿翻修,于是从旧址中出土了一柄玉斧,这柄玉斧大七八寸,温润晶莹如脂,斧上图案是波涛戏龙,文字细小如发,制作极尽工巧。徽宗皇帝十分喜爱,每次出行,都令人捧了跟在距他最近的地方。从这则记载中可知,玉斧还有镇宅辟邪的功能。从这些史料记载中分析,赵匡胤打人的斧,应为玉斧,不过不是礼器,而是从仪仗木斧演变而来的文玩之物。
璧玉辟邪斧
为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赵匡胤在位时期极力提倡武夫读书,他理应以身作则,袖中藏着一柄玉制的小斧头既可以把玩,又可以平添几分儒雅之气。只是他毕竟是个马上皇帝,武夫秉性一时无法完全改变,所以留下了许多用斧打人的记载。
至于“烛影斧声”中的斧,应该是赵匡胤寢宫中陈列的木斧。他的非正常死亡,令人们回忆起他生前经常把玩的斧头,进而联想到善水者溺、善骑者坠,或者他是死于斧下的。其实,皇宫中怎么会放着利斧这样的杀人工具,就算是有,赵光义也不会笨到用斧杀人。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独孤慕雨。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老沈的私人微信号:LQLSSFB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