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电视剧推荐城市专题之起笔职场落笔时代,《理想之城》拍出了中国式“造城”的脉络

刘进执导,周唯任总编剧的《理想之城》正在东方卫视、央视八套,以及网络平台爱奇艺同步播出。

这三个平台只要一联手,往往预示着,一部话题性高、国民度强且有审美创新的好剧要上演了。今年上半年,《小舍得》验证了这个模式。下半年,《理想之城》成为了三强再次联合的契机。

《理想之城》是部打破常规的行业剧。它从造价师的职业视角见证建筑行业的风云起落,这既是用follow the money的基本法对行业的解码,也对接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主脉搏。

不同于刑侦剧、医疗剧、律政剧这些成熟类型,建筑行业剧没有世界通用的创作范式。尤其放在中国的现实轨道中,过去三十年,城市新区建设与商品房开发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之野蛮生长的建筑行业,不仅成了金钱与人性、欲望与理想的角斗场,也浓缩了时代发展的机遇与坡坎。

要拍好《理想之城》,英美日韩剧中动辄政治惊悚、财阀压制的行业深化法,不具备参考价值,根植中国土壤的现实主义才是正解法。如何在职场交锋中演绎小人物的悲欢,在行业跌宕中融合大时代的缤纷,《理想之城》找到了一条实事求是的中间路线。

建筑行业的门道

看医疗剧,看的是生死一线的妙手回春;看刑侦剧,看的是智慧燃烧的侦缉推理;看律政剧,看的是柳暗花明的当庭激辩……行业剧要吸引人,一些不为外人知的专业门道,是首要吸睛元素。

讲造价师的建筑行业剧也不例外。

对普通观众而言,这个行业说熟悉也熟悉。中国是基建大国,谁家没几个下过工地、搬过砖的亲戚,哪天上班通勤不经过几个建筑工地。

但说陌生也陌生。中国的建筑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市场化发展,早已脱离作坊阶段。一个项目从规划设计、拿地开发再到包工施工,这里面不仅需要多个主体的有序配合,还牵涉到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流程本就复杂。且这个行业又是出了名的,需要练达人情和刚柔手段才能闯荡的江湖,门道更是多。

因此,此前涉及建筑行业的电视剧,大多专攻一点。曾经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春天里》,讲江苏建筑铁军成长史,故事主要围绕工地展开;去年底跟观众见面的《流金岁月》,塑造了几位建筑系高材生主角,于是展开表现了建筑设计中实用主义和艺术理想的交锋。

《理想之城》的主角虽然是造价师,却没有把视野停留在一张造价表上。就像苏筱(孙俪 饰)开篇明义所说的那样,“造价表的干净,那就是工程的干净。”而工程,是建筑行业的全部。要讲清工程,透视整个行业生态是前提。难得的是,《理想之城》用前两集的戏剧矛盾,就基本帮观众把建筑行业的逻辑理顺了。

这部剧是个热开场,开篇就是一群农民工到众建集团讨薪。苏筱作为项目的成本主管和顶头上司余潮(岳旸 饰)作为直接责任人,出面解决问题,这是建筑行业项目负责制的体现。

但这此讨薪不是个单纯的劳资矛盾的事儿,工人本该去天科讨薪,但却非挑在领导视察的当口围堵众建,显然是受人指点。在这里,又把建筑行业总包、分包相辅相成的施工管理方法给观众科普了。

紧接着,天科一把手黄礼林(李传缨 饰)登场,他跟余潮几个回合交锋下来,这场闹剧背后的行业潜规则便交代清楚了。

余潮作为甲方项目经理,向天科要了回扣。天科作为乙方,为了保证工程盈利和现金流,必须要在造价中把这笔钱算上。然而,不知世故的苏筱照章办事,造价表成本控制得相当严格。于是,她便成为了黄、余二人暗通曲款的障碍。黄礼林利用这次讨薪,就是想倒逼甲方垫付工资,以解现金流问题。

短短半集的戏份,《理想之城》就把造价表背后的利害关系点了个透彻。

讨薪的事情刚解决,天科的施工现场又出了事故。这件事故是苏筱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通过这件事故的责任判定,《理想之城》也再次为观众梳理了建筑行业的咬合逻辑。

这其中,最重头的是一场会议戏。天科负责的安居工程,在领导视察时临时墙体倒塌,砸伤了主管领导。虽然主体工程质量没问题,但追责是少不了的。

在责任判定的讨论会上,监理单位甩锅在先,负责工人、机械和门窗的供应商抱怨在后,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天科。夏明(赵又廷 饰)作为天科的主任经济师却不动声色,几句话就把包括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在内的相关责任人各归各位,都拉到了负责的阵营中。

这倒不是因为夏明手段高超,而是因为他深谙“每张造价表都是一张关系表”的道理。这里的关系并不只意味着人际关系,还是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这时候的苏筱还没能明白其中深意。可现实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努力、上进,就等待她成长。于是,在第二集,这个残酷的行业就对理想主义者苏筱,进行了缺席审判。

这里,并不是在拍夸张的丛林法则,而是在特写理想与现实磨合时的火花。

集团化职场的博弈

作为事故追责的牺牲品,情感背叛的受害者,苏筱一度被逼到“退圈”的边缘。但她也因此,机缘巧合地来到天成建筑公司,开始了在乙方公司乘风破浪的职场反攻。

关于苏筱的个人成长,前9集还处于蓄势阶段,船头如何调转、航道如何疏浚还有待观察。但由她入职天成牵连出的赢海集团内部角力,却已经戏到中段,滋味十足。

赢海集团是建筑行业的排头兵,也是民营企业中的巨无霸。它是近年来,民营地产企业集团化、兼并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透视建筑行业的最佳样本。把苏筱丢进这个半自动化运转的巨型机器中洗礼,算得上催化她成长的最佳路径。

在对赢海职场的刻写中,《理想之城》将两代赢海人和三条情节线交错编织,讲出了一个大集团内部的险滩暗流。这部分职场戏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不管你是不是建筑人,也不管是身处国企、民企,就职于大厂、小坊,总能从这群湍流溯波的职场人身上找到共振点。

两代赢海人也是两个时代的建筑人。

第一代赢海人,以集团总裁赵显坤(于和伟 饰)、子公司天科总经理黄礼林、子公司天成总经理汪炀(陈明昊 饰)、总承包公司总经理汪明宇(李洪涛 饰)等为代表。

他们在行业蛮荒时代打拼天下,靠胆识能力,也靠世故人情,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攒下了赢海的家底,后来又在专业分工协调、科学施工管理的大背景下,进行了集团化发展。他们身上有着抹不去的基层底色,不怕脏累的实干精神,是集团的顶梁柱;但也有依赖柔性规则、倚重场外发力的惯有逻辑,阻碍了集团的现代化发展。

第二代赢海人,以苏筱、夏明和集团人事主管吴红玫(高叶 饰)、天成公司前台兼行政文员杜鹃(杨超越 饰)等为代表。

他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和系统专业训练的年轻人,也怀揣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和抱负。他们有的是业务骨干,推动着集团业务的变革发展;有的是储备干部,目标在职业化地进行集团管理;还有的是螺丝钉式人才,在特定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相较老一辈而言,他们更爱阳谋更具锐气,是推动集团乃至行业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的主力。

这两代人被分配到了赢海集团不同的分支上,不同公司、部门间的相互牵制又构成了三条情节线。

第一条是子公司争取经营权的线索。天科、天成是集团内部再创业的激励政策下,形成的自负盈亏的子公司。虽然和集团的总承包公司平级,但因为没有采购权、人事权,被束缚了发展的手脚。夏明作为天科的业务骨干,联合天成,想借临时墙倒塌事故向集团施压,争取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这是一条线索

第二条是集团的审计线。给予子公司更大经营权势在必行,但从账目来看,子公司灰色成本过高,利润率下降也是事实。于是,为了强化集团管理,总裁赵显坤授意助理许峰,进行新一轮子公司审计,这又是一条线索。

第三条是子公司间的业务竞争。这条线目前展开不多,但业务骨干苏筱和夏明显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合来看,这两代建筑人之间的交锋,一定少不了经验主义与本本主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激烈摩擦,但这种摩擦本就是推进一个行业发展的源动力。由下至上的争权、由上至下的审计和平级单位间的竞争,也是任何一个大企业运作中,少不了的三个向度。尽管这其中少不了灰色地带,但《理想之城》并不乏理想主义,正义感和职业精神关键时刻就是可以一当十。

透视“造城”的三十年

最后,还有几句题外话不吐不快。

从1988年,宪法修订指出土地使用权可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转让开始,中国房地产在潮起潮落中走过了30多个春秋。这三十多年来,一片片新区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楼巍峨耸立,“造城”是中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时代命题。

但还没有一部剧,能写透这个行业的风云变幻和关系万重,写透“造城”运动下的理想飞扬和欲望扩张。

也正是这三十年来,城市化的飞速进程开始改造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与房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乡土与城市的关系不断变化,也不断考验着当代年轻人。安家立业是否一定要有房?向城市进发是不是实现理想的唯一路径?漂泊和迁徙的异乡人能否在大城市找到归属?这些是当代年轻人日日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真正的时代之问。

《理想之城》通过透视建筑行业,反映的正是“造城”的时代命题。造价师苏筱的职场变奏,展示的则是年轻人以理想为航标,不为“城”所困的成长史。当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需要类型化,但也需要精通中国故事的开掘,真正进行现实主义的表达。这三点,《理想之城》都做到了。

【文/铁皮小鼓】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