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底热播剧《斛珠夫人》《风起洛阳》《小敏家》逐个完结,热闹的小荧幕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
近日又一部大剧《雪中悍刀行》迎来了收官之夜。
《雪中悍刀行》的收官可以说无人在意,虽然播出期间数据一直不错,网络播放量也频频传来捷报,但难抵它无法在剧情前期形成核心收视群体,剧情中期又因拖沓流失不少观众,到后期也能落得个平平无奇的总成绩。
从开播到结束,从热闹非凡到无人在意,《雪中悍刀行》从演员卡司、幕后团队、剧情主线来说,可谓集中当下不少爆款元素,这样的成绩难免让人失望。
收官当晚,张若昀(饰男主角徐凤年)发了一篇长达2000字的长文与《雪中悍刀行》告别,看完后只想说:小伙子上学时作文学的不错,真能写啊。
字字看来倒是真诚,张若昀作为一名演员,他在饰演角色时能用尽这样的心力,无论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如何,都对的起他演员的身份。
这篇长文从徐家入手,他剖析了“雪中悍刀行”这五个字的悲壮之美,从戏里到戏外,他先是感谢了《雪中悍刀行》的原著作者(微博ID烽火戏诸侯),透露了两人结缘始于五年前,最终决定合作是在2020年。
在拍摄IP作品时,作者前去剧组探班是常事,但很少有演员讲述与作者相交谈心的往事。
演员作为角色再创者,与角色塑造者的交流非常重要,作为观众我们也想看到塑造者与再创造者的思想碰撞。
他们是如何开展交流,有哪些意见不合的地方,如何探讨沟通,到最后达成概念统一。
这是让角色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艺术品的传世过程。
很开心能看到张若昀讲述他与作者探讨“徐凤年”的得失,谈人物本性,谈少年背负的使命。
从个人到家国,从臣子到帝王将相,从父子到姐弟,张若昀将自己对“徐凤年”的成长理解归纳为失去和传承。
他失去的是作为个人,从孩童时期就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的温暖。
他传承的是作为北椋王世子,他心中一直在拉扯,却又不得不认同的大义。
正是对角色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张若昀才能塑造出作者笔下那个外表纨绔,却胸有丘壑的“徐凤年”。
从家国到江山,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写完了徐家,张若昀开始将“徐凤年”的江湖游历娓娓道来。
侠客与自由,那原本是“徐凤年”向往的人生,可惜身兼使命让他无法成为那样的人。
于是,那些在江湖中结识的朋友口中对他独特的称号,构成了江湖中的“徐凤年”。
这大概是张若昀对“徐凤年”的另一层理解,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必然不会只有一面。
从狭义来说,“徐凤年”是北椋王世子,是徐骁的儿子。
从广义来说,“徐凤年”是“徐凤年”,又是老黄的少爷,温华的兄弟,李剑神口中的臭小子。
是不同人眼中的“徐凤年”组成了不同的故事线,又透过他们的眼睛反映在镜头里,才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徐凤年”。
而从张若昀眼里看出去,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徐凤年。
他少年意气,鲜衣怒马,他会因江湖之大胸中激荡慷慨,也会因告别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儿万般不舍百转回肠。
这样的率真与感性,是只有作为“徐凤年”的张若昀才能感受到的。
最后,张若昀感谢了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包括出品公司和播出平台,还隐约透露《雪中悍刀行》会有下一季。
最后他说:“江湖儿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想必这是他用太多角色看惯了江湖之大,才会发如此感慨吧。
很喜欢张若昀写那句:“我愿来年瑞雪时,燃起红泥小火炉,再与诸君共饮绿蚁。”
很有江湖人的畅快心胸,如同他对“雪中悍刀行”这五个字的理解:“在飞雪连天的苦寒之地,心怀热血悍刀而行。”
《雪中悍刀行》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是他虽不愿却不得已,想狠心却不忍心,最终成长为担负起肩上责任的北椋王世子。
大雪难凉热血,是对一众江湖儿女最好的诠释。
张若昀的长文感动了不少剧粉,评论中纷纷夸赞他对“徐凤年”的认知准确到位,演技也好,很期待《雪中悍刀行》第二季。
微博话题“张若昀欠了两部第二季”随之登上热搜,目前话题阅读量已超2.6亿。
随后张若昀又发微博“暂别江湖,回马京都”似乎预示《庆余年2》将不日开机。
张若昀是典型的戏红人不红,也不能说不红,是本人的名气没能和剧的大爆程度形成正比。
按照《庆余年》的出圈程度,《雪中悍刀行》虽然口碑热度多有所不及,但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他大男主的地位,张若昀却没能爆成大家想看到的顶流。
不过这也有好处,至少张若昀已经是绝对的一线演员,也成为了大制作男频古装剧男主角的首选。
有戏拍,有钱赚,收获作品和口碑,家庭事业双丰收,却也没丧失太多作为公众人物的自由,想必张若昀对现状很是满意了。
如今年底大戏纷纷收官,接档和未播完的几部作品无论是期待值和热度上都相差太远,剧情也没有太多可讨论的价值,2021年国产影视到这里也差不多宣告结束了。
前几日网上传出消息,对于国产剧题材和剧情的审查将进一步收紧,在这样的重压下,不知道2022年我们能欣赏到什么的精彩,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