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深渊的人也是盯着深渊听怪谈的人也是怪谈的一部分。
这世上是否真的有鬼?那些令人恐惧的、引人哀叹的魑魅魍魉,是不可知的鬼怪,还是我们的内心?简介
“百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的一种游戏。夏日的夜晚,人们点燃一百盏油灯,围坐在一起讲述怪谈故事。每讲一个便吹灭一盏油灯。传说,油灯全部熄灭时,便会有妖怪出现。
《怪谈百物语》是由十一个日本传统鬼故事为题材所组成的电视单元剧,推出后深获好评;内容以能透视幽灵的阴阳师道三,遇见的一连串怪事为主轴,一集一个故事。
《怪谈百物语》不同于以往的日剧,是一出根据资深作家及新生代作家的名作为中心思想来描述怪谈的全新故事。将原有的故事作了更深刻动人的改编。荣获了第三十五届「日剧学院赏」特别奖。
日本的聊斋
中国的聊斋与日本的聊斋
不知细心的读者可曾注意到我文章的题目用了“日本聊斋”这几个字,这是针对“中国聊斋”而言的。
大家知道,在我们中国最会讲鬼怪故事的人非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莫属,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一直以来为我们中国人津津乐道,书中塑造的一些花妖狐魅的异类形象给中国近代文学史留下了非常出彩的一笔。
亲爱的读者,在这里,请原谅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啊。
据有关资料记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江户时代就传入了日本,更具体些,就是此书在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首次付梓不久即传入日本,至今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在此期间一直广受欢迎。
二者各有特色,又有相同的地方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其中像“胭脂”、“小翠”、“晚霞”、“聂小倩”等,属爱情题材的,也都拍成了影视剧,虽是人和鬼、人和妖之间的故事,却并不恐怖,反而温馨而美好。
《怪谈百物语》总共十一集,其中的“雪女”、“牡丹灯笼”、“幽灵阿初“的故事与《聊斋志异》以上这几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让人看了不害怕,反而觉得美好的故事,真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啊。
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妨把《怪谈百物语》称为“日本的聊斋”。
限于篇幅所限,今天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从《怪谈百物语》之“源氏物语”六条御息所的怨灵来探微一下中日文化元素在这部电视剧的作用和影响。
一、在整部剧中起串线作用的道士阴阳师道三
某日,阴阳师道三和女儿小夜去看能剧《葵上》。极尽无聊的道三根本没有耐心看能剧,一直不耐烦地唠叨,小夜就丢了本《源氏物语》的绘本给道三,让他了解一下《葵上》的故事情节。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阴阳师道三,日本道教是传说中秦始皇派方士徐福东海寻仙时传过去的。
史料表明,至迟在唐朝时,中国道教的经典、长生信仰、鬼神信仰、方术、科仪等就大量传日本道教文化已在日本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对日本的哲学、政治、文学、民俗、医学、神道等方面都产生广泛的影响。
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喜好道教,并将道教名词“天皇”作为君王的称号,并将“真人”之姓赐予天皇家族。
道三是平安时代大道士芦屋道满的后裔,无奈世道不好,根本无人求神问卜,因而沦为一名落魄的阴阳道士。
他在每集故事里都出现,是一个颇为搞怪又好笑又怂的人物,有点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搞笑斗怪的样子又可气又可爱,少了他整部电视剧将大为失彩。
搞怪的道三
二、面具在剧中的隐喻及中日历史文化
书归正传,当道三随手翻阅这绘本,突然听到有个声音一直在说:“有鬼,有鬼”。道三寻着声音望去,发现声音正是从舞台上一个戴着鬼面具的演员那里传来,他一直盯着那个面具看,就这样突然昏了过去。
这里提到的面具就是“能面” ,是日本传统戏剧艺术能剧所使用的面具。能面分为翁面、老人面、鬼神面、女面、男面、灵面、特殊面等几大类型。
日本有许多面具的原形均来自中国,著名的日本皇室珍品“兰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国乐舞《兰陵王》。
相传北齐兰陵武王高长恭,面貌秀美,类若女人,他嫌自己貌不威武,不足威敌,所以打仗时佩戴面具。
日本的面具大致可分为伎乐面、舞乐面、行道面、追傩面和能乐面。
伎乐又称“吴乐”,是南北朝时我国吴地流行的民间乐舞,于推古天皇二十年(公元612年),由僧人味摩之传入日本,通常在佛法会上表演。
在鉴真和尚弘法的奈良东大寺,每年佛诞节和盂兰盆节都要举行伎乐会。东大寺正仓院是日本有名的国宝珍藏地。
内有“吴女”面具,系吴国公主,其造型面庞丰腴,头梳双髻,一副大唐女子的富贵之态,是典型的唐代少女装扮。
江西萍乡傩面“梅香”,似“长安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夭邪”。而中国这些造型面具在民间枚不胜举。
而面具的使用正是这部剧的一种隐语表现手法,人物心理的变化正是借助这个道具来表现的,面具的使用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精彩。
日本能j面
三、道三穿越到被称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的时代
醒来后的道三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桥上站着两个穿着古装的男子,其中一人称另一人为光君,即《源氏物语》的男主角光源氏。
道三这才惊觉这位光君和绘本上的光源氏颇为神似。
周围的环境让道三不得不相信自己穿越来到了《源氏物语》的世界里,即日本的平安时代。
哈,这道三的穿越功夫比中国那位崂山道士的穿墙功可厉害多了,一下子回到了古代。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日本物语文学的巅峰之作,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成书大约是在1001~ 1008年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以才貌双全,风流倜傥的贵公子光源氏的宫廷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与桐壶、紫姬,姬君、夕颜等多位美女的浪漫的爱情,以及其在政治上的辉煌和没落。
书中贯穿了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但又不落脚于因果报应。表现在追求人性的真实和美的体验,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
《源氏物语》有“日本《红楼梦》”之称。 它比《红楼梦》问世早700余年。涉及4个朝代,跨度达80余年,描写了 400多个人物,场面宏大。
书中引用的白居易诗就有100余处,穿插了约800 首和歌,歌与文融为一体,极具日本民族古雅的风格。
日本的红楼梦
四、桃子在剧中的的隐喻及中日“桃文化”
光源氏之正妻葵上有孕在身,却每晚饱受恶梦威胁,梦中一个恶灵吃着一个桃子,企图吃掉她肚里的皇子。每次从噩梦醒来,葵上都知道这不是一个梦,因为散落一地被残食过的桃子证明这是真实发生的事。
光君命手下找来道三帮葵上驱鬼,道三拒绝作法并表示这只是《源氏物语》的虚拟故事,并非现实世界,却被斥为无稽之谈。
大家可以想象出道三被当神经病一样对待的样子吧,身处古代却回不来,有口也难辨。
亲爱的读者,请注意,这个片段出现的这个桃子的道具,在向观众的传达什么样的文化呢?
这就先要来探微一下中日的“桃文化”
1.中国的桃文化
东汉《风俗通义》记载:“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二人于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荆楚岁时记》:“正月,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晋书·礼志上》载:“岁旦,常设苇艾、桃梗、碟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镶除恶气。”
可见,从春秋到魏晋,以“桃”辟邪逐渐成为我国民间的习俗,并且从中还能窥见巫傩文化的影子。
2.日本的桃文化
大约在绳文时代,桃由中国传到日本,弥生时代开始广泛推行种植。《江家次第》卷第二“正月乙、卯杖事”条有载:正月上卯《里书》云:“持统天皇三年正月卯日,大学寮卯杖。
人寿二年正月癸卯,诸卫献祝杖,逐精魅”。《汉官仪》写道:“正月卯日,以桃尊杖,压恶鬼。”文中说到的卯杖就是桃杖。
在中国,就是指正月卯日和五月五日的傩俗,日本飞鸟时代持统天皇到平安时代文德天皇时,一直流行此傩俗。可以清楚看出此种风俗出自汉代。
3.桃文化在中日两国的文化意象
在中日文化中,桃历来被文人所喜爱,成为文人墨客门抒情表意的借用物,逐渐成为文学中的独特文化意象
①春天、青春、爱情、少女之意象
曹植的:“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日本《万叶集》:“春苑桃花红,灼灼花下路,有女娉婷立。”
唐代诗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不得不承认,这三首诗借物喻人的诗,跨越山川异域却有着暗和之韵致。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②世外桃源、美好、悲伤的文化意象
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入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一个不论地域文化让人神往、虚幻的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
日本导演黑泽明在他的电影《梦》中给大家描绘了一群穿着华美衣服的桃精灵降临桃园歌舞的情景,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寄托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对世外桃源的美好向往。
李白的“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就是一首伤怀诗。
南宋陆游《钗头凤》:“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凄迷哀伤,已成绝唱。
③驱邪、生命、健康之意象
同中国一样,在日本桃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有驱邪的力量。根据《古事记》记载,伊耶那岐就是通过投掷桃子而驱除了鬼女和黄泉丑女。为了表示对桃的感谢,伊耶那岐赐予桃大神实命的称号。
此外,日本家喻户晓的神话《桃太郎》中的桃太郎出生于桃,并且长大后驱除了恶鬼。
《桃太郎》故事情节:“父母二人去观花,有一桃实滚到母亲的腰际。母亲将它拾起来带回家放在被窝中。桃子裂开了,生出一男孩,取名桃太郎。”
3月3号是日本女孩子的节日,也叫做桃花节或者女儿节,人们祈祷在桃的保护下自己的女孩能够健健康康长大。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桃林,这里象征着生命的永生和繁茂。
《礼记》中有仲春三月“始雨水,桃始华。”《本草纲目》记载:“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从木、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作为植物繁花似锦,自然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
五、戴着般若面具的恶灵之意象
般若面具
光君告诉道三,葵上想替他生子很难,因为京城里每个女人都想帮他生子,而嫉妒则如鬼怪怨念般可怕,亦会让皇子夭折。
某晚,道三和女巫照日一起联手对付戴着面具的恶灵,女巫终于查出是有人灵魂出窍来作祟,而这个人就是为光君妃妾之一的京城第一诗人御息所夫人。
日本有名的般若面目的典故就出自这里,为了避免恶灵的纠缠,击退邪祟,葵上就诵读般若经、行御修法,般若面因此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制作这种面具,需要面具制造者有智慧,打开人们的眼睛,直面现实事物,这种智慧在佛教中被称为“般若”,是无上正等正觉智慧之意。不管哪种说法都与宗教有关。
日本能面中的“泥眼”、“生成”、“般若”表现的就是女性因嫉妒心生怨念变为般若的过程。
后来人们就把因为嫉妒心而幻化成的鬼怪称为般若。因为嫉妒心,而导致自己的灵魂在自己活着的情况下离开自己身体,并且灵魂能攻击甚至杀死自己嫉妒的人。般若常栖居于山林中,于半夜出没吃人,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笑声。
嫉妒可以使无形的心念化成有形的恶灵,杀人于无形中。说穿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善念得善果,恶念得恶果,这不是迷信,乃是人为造作的原因。
如果光君不到处留情,惹下这风流债,何至于自己的妻子受恐惧之苦,恶因恶果,自己受,妥妥的宫斗剧。
六、桃子所象征的小男孩
御息所夫人看到年轻貌美的葵上怀上光君的皇胎,悲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替光君生子而被倍受冷落。心中妒火熊熊燃烧,这嫉妒之火,使自己的灵魂经常出窍,总是追逐着一个鲜艳的桃子,可她总是抓不到那个桃子。
可最终她还是化成恶灵去侵犯葵上肚子里的孩子,当她取出胎灵时,胎灵化成一个天使模样的小男孩,小男孩说为了拯救母亲葵上的生命,他可以不出生,失去生命。天使小男孩的话触动了御息所的良知,她不由紧紧抱住了小男孩。
梦中的桃子
剧中桃子的寓意也终于水落石出,她就是御息所夫人屡次在梦里想伤害的小皇子。
在佛教里贪嗔痴慢疑指是的人五种念头,即五毒,其中嗔恨嫉妒之心往往会使人堕落成蟒蛇。
所谓一念嗔恨起,百万障门开。
真是一念恶魔,一念天使;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故事到此结束,大家通过对剧中两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是不是对这部电视单元剧有了更丰富立体的认知。
这是一个因爱生怨,嫉妒成仇的夸张离奇的故事,虽是夸张,可也真实地反应了人性的阴暗面。
嫉妒会毁灭一个人的良知,让她变得面目全非,故事里的面具,也是隐喻一个人的两面性,生活中看着某个人或许很善良,可你哪里知道他也许是戴着面具的恶魔。
但是,现实生活中,谁又不是戴着面具生活呢?
人呐,其最温情处在于人情,其最恐怖处也在于人情。
魑魅魍魉皆是人心。我们内心最恐惧的,其实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