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推荐俄罗斯边贸电视剧】朝夕尽染:行驶在张库大道上俄罗斯商旅

推荐:姜春洙、李旭的家族情结文/李冠南(写《北站丝绸之路》兴盛史的史诗电视剧《大境门》)

学生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不惑时期投身于专业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纪实文集《脉动长河》,文学剧本《烽火重生》,报告文学《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短篇小说《宴殇》等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历史上的张库大道作为北方草原的茶马古道早有见证。在张库大道沿线的所有节点中,外蒙古库伦只是其中的一个终点站,一段时间内,还延伸到俄罗斯的恰克图。

早在17世纪,俄罗斯商旅、旅蒙商人、山西晋商就在俄罗斯的边贸小城恰克图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交换市场。

这个曾经承载着晋商光荣与梦想的俄罗斯小镇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当射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对外贸易额一度占据了大清帝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卡尔·马克思1857年在《俄国对华贸易》一文中就专门讲到:“恰克图的中俄贸易增长迅速,使得恰克图由一个普通集市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

(重走张库大道)

恰克图这个名字在俄语中就是“有茶的地方”。

中俄两国于1727年(雍正5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以恰克图河为界,将北边包括恰克图在内的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随后,大清国在离恰克图130米远的南侧新建了一个中国风格的贸易商城,汉名叫“买卖城”,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南恰克图”。当时正在向东方扩张的俄国,在这个口岸与中国进行着包括茶叶、布匹、瓷器等各类日用品的易货贸易,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

(重走张库大道,蒙古马背上的女子)

恰克图的兴盛既得益于当时强大的晋商群体,也得益于行走在张库大道的俄罗斯商旅。俄罗斯商旅以恰克图为屏障,与私自出境的蒙古商人、山西晋商纠合到一起,丰盈了张库大道的商贸往来。实际上草原的茶马古道上的生意早在16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商人包括私商和官商,就在中俄边界的东段展开了,一般史学界把它称作是发生在中俄之间的早期边境贸易。

在俄罗斯学者普·季·雅科夫列娃的史学著作《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中这样写道:“……1655年有900匹中国棉布运到托博尔斯克,1657年是1524匹,1668年是5668匹,1680年是3555匹……”并指出,这些做中国生意的人都是莫斯科巨商的代理人。

(重走张库大道:乌兰巴托中餐馆是韩国人开的,满满的中国文化。)

张库大道开通后,在乌兰察布的土牧尔台、商都和河北张家口地区,常常见到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商人。居住在中俄边境地区的游牧民族蒙古人、达斡尔人为旅蒙商与俄罗斯商人发展边境贸易,充当了中间人的重要角色。他们首先与俄罗斯商人进行物物交易,并与俄罗斯商人提供与汉族旅蒙商贾直接“对话”和进行边境贸易的场所,以及为中俄两国商队提供驼队运输货物和膳、宿供应等。

这一时期,俄罗斯商人在色楞格斯克、尼布楚(俄称涅尔琴斯克)和祖鲁海图等中俄边境城镇,常常与中国的旅蒙商贾进行贸易。

(重走张库大道:蒙古乌兰巴托,异常巨大的,立在山上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

那个时期行走在张库大道的俄罗斯商队不只是一支,从土牧尔台、商都奔向库库和屯(系蒙语,俄语称科科斯坦,即呼和浩特,当时汉语称作归化)的俄罗斯商旅也有很多。当时在归化城内,叫卖俄罗斯商品的店铺随处可见,就连归化城近郊的耕种方式也和俄罗斯农村的耕种方式接近一致。小麦、黍稷、大麦、豌豆、燕麦、亚麻、大麻等农作物应有尽有,橡木、桦木、雪松、菩提林、云杉林也成了归绥大青山沿线的常见树种。

(重走张库大道:蒙古国家音乐团的演出)

俄罗斯商旅加入狂潮般的贸易大军从西线也就是与中国接壤的比斯克、托博尔斯克进入中国。东线从尼布楚通道进入中国,他们在土牧尔台、商都、张家口、归化甚至在北京和商业伙伴做生意。买卖双方用俄语、蒙语、用半通不通的汉语进行交流,语言的障碍几乎没有成为贸易的阻隔。每年,在张库大道沿线上,人们常常会看到一队队负重的行旅车队在漫漫旅途中跋涉前行,朝夕尽染。

17世纪50年代,在遥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带就能见到大批的中国商品,中国茶叶和丝绸被俄罗斯商旅、蒙古卫拉特人和山西晋商经张库大道运到西伯利亚,完善了中俄商业的互动和交流。

张库大道,这条用白银铺就的茶马古道,点燃了岁月激情,承接了睦邻友好,对中俄蒙三国的商业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库大道)

推荐:

《本草》植物志之牡丹:女皇武则天一怒,牡丹贬作洛阳花

图说丨成都,即将消失的猫猫庙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