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好看的虐宠电视剧推荐,干货看这篇!恶魔可能就在你身边——学会辨别和远离虐宠者

写在前面

4月30日,微博用户vseacuvuenm在室内监控中表示,在合租室友外出旅行期间,他看到了一个多小时虐待猫。

去年10月,女孩小张(化名)将宠物小狗寄养在朋友家,之后朋友对小狗的状况长期避而不谈。直到今年1月小张回来,主动去到朋友家中,才得知狗狗已经死了,尸体被黑色塑料袋套着放在床下,整个房间里弥漫着尸臭味 。

是的,今天「一心」想要和你们谈的,是一个很严肃且沉重的话题——虐宠者。



・・・・・

作者:NEKO/ 心理行业工作者

编辑:扬羽

・・・・・

正如我们所知,虐待宠物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有暴力倾向的人将暴力施加于宠物身上,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挫折而将愤怒投射转移到弱小无法反抗的小猫小狗身上,或者是单纯的不喜欢猫狗而会表现出虐待的行为。

但今天我们想要讨论的,是其中危险性最大,隐蔽性最强,同时手段方法最残忍的群体——“反社会人格者”。

虐宠者,特指将以残忍的手段折磨小动物为乐的人。

我们不是说那种因为自己的宠物做了错事而进行适当惩罚的情况,而是指将幼小动物的痛苦当做乐趣,通过折磨动物来满足内心变态欲望的人。


▲ 微博用户vseacuvuenm用监控录到室友虐猫现场

比如微博用户vseacuvuenm的室友,在其披露的监控视频里,室友追赶,踢踹,殴打,欺凌她的猫长达一个多小时,其中甚至提着猫的尾巴听着猫惨叫取乐达三分半钟之长。

——这些行为在正常人的眼里看来简直丧心病狂,无法理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恶魔,确实就潜藏在我们的身边。

并且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人不一定非常反感和排斥宠物,甚至可能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施虐癖,而伪装出非常喜爱宠物的样子,因此身为宠物主人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尽可能远离这样的人,但当有的时候铲屎官没办法照看自己的宠物,而要将宠物托付给他人照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和远离有潜在虐宠可能的人呢?



为什么虐待宠物是个严重的问题?

因为实际上,虐待动物的人是非常危险的。

最近三十年的研究显示,虐待动物的行为通常不可避免地要演化成虐待人类。通过对暴力犯罪和连续作案杀人的死囚犯的分析发现,几乎所有这些罪犯年轻时都曾虐待过猫狗之类的动物。

另一项对于57个由于虐待儿童而接受治疗的家庭调查显示,88%的这些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曾虐待过动物,而对受虐妇女进行咨询的人员报告说:

豢养宠物的家庭中,70%的受虐妇女报告其丈夫曾经虐待过家里的宠物。

2001年,美国司法部的少年司法和犯罪预防办公室证实将近2/3的罪犯也有可能虐待动物。


▲ 我们正常人恐怕无法想象,有人可以对这样的小生命下手

而在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从一部分犯有杀人等前科的“病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找到他们在童年时期就已经畸变的心灵,“虐待动物”就是显著特征之一。

2016年1月,FBI为动物虐待单独设了分类,使其能够像凶杀和纵火等罪行一样被记录。

这类人缺乏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同理心,他们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能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受到罪恶或者内疚,同时缺乏对于惩罚的恐惧,在精神病学中,这样的人称之为“反社会型人格”。

那什么是“反社会人格”呢?让我们来详细说一说这类“藏在身边的恶魔”。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

提到反社会人格,我们很容易就想到最近开始进入庭审的「章莹颖案」,而承认杀害了章莹颖的被告克里斯滕森,就是非常典型的反社会人格。

案件发生在2017年6月9日,克里斯滕森伪装成一名卧底警官,将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作访问学者的章莹颖诱骗至他的轿车中,然后把她带走。

之后章莹颖被克里斯滕森绑架到了他的家中,被强暴,被刺伤,被用棒球棍击打头部,被掐脖子长达10分钟,最后被斩首。至今,克里斯滕森不肯说出章莹颖的尸体到底在什么地方。

克里斯滕森的罪行令人发指,然而承认杀害章莹颖的他,却拒不认罪,克里斯滕森不仅表现得毫无愧疚感,还能在庭审过程中镇定自如,面带微笑,甚至还表示”她是他的第13名受害者,上一个和自己水平相当的连环杀手是泰德·邦迪。“


▲ 残忍杀害了章莹颖的克里斯滕森

——这就是反社会人格,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和同理心,行为难以预测,情绪不稳定,会实施手段残忍的犯罪行为。

反社会人格的比例

在现实生活中,反社会人格的存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常见和难以察觉。

国外有资料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率在0.05%~2%之间。也有美国的研究表明,人群中反社会人格占比,男性为3.9~4.9%,女性为0.7%。也就是说100个人里,可能就有1~5个反社会人格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当然,提及这点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每日生活都变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觉得反社会人格者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存在而轻视这方面的防范。

当我们发现身边一个人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反社会人格者的特征,则要提高警惕,小心和远离这样的人。



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DSM-IV中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A 从十五岁开始,广泛的“漠视及侵犯他人权益”的思考或行为模式,以下七项诊断准则中至少3项 (或以上):

(1)不能符合社会一般规范对守法的要求,表现于一再作出侵犯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违法行为;

(2)狡诈虚伪,表现于一再说谎、使用化名、或为自己的利益或娱乐而诈欺、欺骗、哄骗愚弄他人;

(3)做事冲动或不能事先计划;

(4)易怒且好攻击,表现于一再打架或攻击他人身体;

(5)行事鲁莽,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

(6)经久的无责任感,表现于一再无法维持经久的工作或信守财务上的义务;

(7)缺乏悔恨,羞耻和内疚感,表现于无动于衷或合理化对他人的伤害、虐待或偷窃。

B 十八岁才可确立此诊断,以免跟少年反抗期混淆;

C 有证据显示个案十五岁以前为品行疾患的患者,即通常十五岁前即有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一种持续性的行为模式,此行为模式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破坏了社会规范);

D 反社会行为不仅仅只发生于思觉失调症或躁郁症发作的病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我们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可能并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但是其反社会人格倾向依旧需要关注和警惕。


反社会人格的成因

反社会人格与基因和环境都有关系。

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表现出更高的犯罪行为的相关性;同时,如果亲生父母是罪犯,他们的孩子比养父母是罪犯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

但仅凭基因是无法全部解释反社会人格者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基因,都需要适当的环境将其基因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有着反社会人格基因的孩子生长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他也有很大可能一生都不会表现出反社会人格倾向,因此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仍然是预防和规避反社会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识别身边的“反社会人格”

事先声明一点,以下建议仅仅是初步的识别和判断,并非专业的诊断,即使是你觉得身边有人符合以下每一条判断标准,也不能因此给ta贴上“反社会人格”标签,因为这并不能帮助ta有所改变。

仅仅是注意和远离就可以了,专业的诊断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进行。

目前对于相关诊断的标准,是由犯罪鉴证学及病态人格权威、业界公认“黄金标准” 病态人格鉴定测试PCL-R的作者Robert D. Hare博士所开发的。在这里,我们只提取其中比较核心且好辨别的要点来讲述,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分辨反社会人格。



能说会道,外表迷人

要注意,反社会人格并非总是像电视剧或电影中展示的那样“阴沉、孤僻、神经质”,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反社会人格在其成长过程中学会了伪装自己,通过亲和与迷惑性的行为来让你放松警惕。

并且反社会人格与ta的成就或地位并无直接关系,也有许多高学历、高社会地位的反社会人格潜藏在社会中,因此一定不要仅凭一个人的外部特征和身份来判别他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



缺乏同情心,情感淡漠

这是反社会人格的核心特点。

他们从不会为悲剧电影或小说流泪,因为他们根本难以理解其中的感情。

当你询问他们对于某些时事的看法时,他们也可以根据常识或社会共识来给出意见,但是却难以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和感受。

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感到内疚和抱歉,除非涉及到了自身利益,才有可能“装”成非常抱歉的样子。

极度的自我中心

极度自我中心也是核心特征之一。


▲ 只关心自我的人,是不会注意,也不在乎身边人的情绪的。

通常情况下,反社会人格者只关心自己,只关注自己的欲望和利益有没有满足,不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哪怕是父母、子女或者伴侣,更何况是宠物。

除非有人能够满足ta的需求,ta会装作非常关心或者在意的样子,而一旦目的达到了,ta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你。

缺乏责任感,易冲动

这点和上一点有所联系——正因为他们自私自利,所以他们不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他们也不会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

他们也会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厌倦和倾向于追求刺激,因此也更容易冲动行事,被欲望驱使着作出不适当的行为。


▲ 所以对于宠物,更不会拥有责任感。

一方面他们更容易通过挑战和破坏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来寻求刺激,另一方面也难以对不良的行为结果产生责任感和内疚感,因此这就是反社会人格更容易犯罪的原因。

易激怒和暴力倾向

反社会人格者容易被小事激怒,情绪波动大,易记仇。

而且他们其中有人会将暴力倾向很好地隐藏起来,平时表现得平和友好,但是会将暴力行为转向自己身边的人或者动物,比如表现出家暴或者虐待宠物的行为。

遇到这样的人,无论符不符合其他特点都要远离。因为暴力倾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有很大

可能会伤害身边的人,不要成为暴力的牺牲品。



少年时期的行为不良

绝大多数反社会人格者在他们的少年时期都有所表现,例如偷窃、说谎、虐待动物、伤害他人等行为,有的父母会觉得这是孩子太过“淘气”,而没有重视。

然而反社会行为与一般的“淘气”,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同理心和内疚感。

如果发现孩子对于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无动于衷,则要重点注意对于孩子同理心的培养,避免将来作出更严重的伤害行为。



最后,想要提醒你:

记住不要试图去拯救或者教化反社会人格者,即使是你的亲人或爱人,除非他还只是个尚处于人格发展期的孩子,否则对于绝大多数已经成年的反社会人格者来说,都是没有用的。

如果他做出一副痛心疾首会改正错误的样子,要么就是觉得在你身上有利可图,要么也只是在伪装和敷衍而已。

对于这样的人,最好的做法就是远离。


希望今天这个沉重的话题,能让你了解反社会人格,也了解虐宠背后的一些原因;同时希望之后,当我们无法照看宠物时,我们能学会谨慎托付。

在中国还没有完善小动物保护法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和毛孩子,远离恶魔。

・・・・・

References:

[1] 刘邦惠, & 黄希庭. (2007).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15(2).

[2] 钱铭怡. (2006).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材,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379-386

[3] Simmons, C. A. , & Lehmann, P. . (2007).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pet abuse and controlling behaviors in violent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2(9), 1211-1222.

[4] 汤世明. (2002). 儿童虐待小动物,长大可能会杀人. 医药与保健,10(4), 37-37.

[5] 张云胜. (2000). 虐待带来了什么?. 心理与健康(10), 45-45.

[6] 玛莎·斯托特.(2016).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