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明不聪明,以后没什么出息。
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值得我们的爱和接纳
作者 | 夏天
每次朋友聚会,只要一聊起孩子,我都是最沉默的那一个。
因为,朋友家的孩子要么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甜嘴蜜舌;
要么背熟了上百首古诗,英语单词张口就来;
要么钢琴过了8级,绘画得了大奖,数学考了满分;
要么是被老师特意表扬,学什么都快。
而我看着只顾闷头吃饭的儿子,却从他身上找不到任何一点值得炫耀的东西。
我不是一个对孩子撒手不管的妈妈。
我也曾花费很多心思和时间逼着儿子背古诗,学英语,但儿子总是记不住。
我也带儿子去尝试了很多兴趣班,舞蹈,钢琴,围棋,画画,架子鼓……
可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上不了几节课就嚷嚷着没意思,不想去。
为了提高儿子的数学成绩,我给他出题,陪他做题,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题,但儿子的脑子就像浆糊一样,怎么也不开窍。
我很苦恼、很焦虑,有时会忍不住骂他,气他怎么这么笨。
直到最近我看了央视的开年大剧《人世间》,我突然发现:
原来,那个愚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人世间》里的周家,有三个孩子。
大儿子周秉义,从小聪明好学,有主见。
不管是上学,还是当兵,都是人群里的佼佼者。
二女儿周蓉,漂亮有才华,从小到大都是学霸。
她的心里有坚定的信念、梦想和追求。
三儿子周秉坤,从小读书就不灵光,成绩远不如哥哥和姐姐。
再加上性格憨厚老实,哥哥姐姐都觉得他“很笨”,爸爸妈妈也叫他“老疙瘩”。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都以为,优秀的哥哥和姐姐会是周家父母将来的保障和依靠。
可现实是:
大儿子周秉义和二女儿周蓉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很早就远走他乡。
只有看起来愚笨的周秉昆一直留在父母的身边。
尤其是恢复高考后,哥哥姐姐都要考北大。
而此时,妈妈却突然中风,瘫痪在床。
为了不让在外支援建设的父亲、考北大的哥哥姐姐担心,周秉昆一边照顾姐姐的女儿,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
后来,哥哥从国营大厂一把手调到某个城市的一把手,再到中央机关工作,风光无限,却很难有时间好好陪陪父母。
姐姐从大学教授到旅居法国10多年,更是见父母一面都难。
三弟周秉昆虽然一直都只是个小工人,一直都不能给爸妈争面子,但是他善良、仁义、勤劳、厚道。
爸爸妈妈有事的时候,只有他能做到鞍前马后,跑前跑后的精心照顾。
哥哥姐姐的缺席,他从来没有埋怨过。
照顾爸爸妈妈,他也从来没有喊过累,没有偷过懒。
他没有多么远大的追求和理想,一心只想着照顾好父母、妻子和孩子,把简单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他用自己的憨厚和善良成全了哥哥姐姐的精彩人生,撑起了整个家,给了父母一个安稳愉悦的晚年。
看到这里,突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难过,或者说是感动涌上心头,让我脑海里不断重现昔日对儿子批评、贬低的画面,他该有多难受啊?
我想了很久,渐渐对他的普通、愚笨释怀了很多:
是啊,成绩好、优秀的孩子,将来可能会去大城市,或者出国去施展抱负。
而成绩不好、不够优秀的孩子则会留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让我们真正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春节的时候,家里长辈给我讲了一件事,让我很是感慨。
表舅家的小儿子从小就是学霸。
大学毕业后,他拿了全额奖学金去加拿大读硕士、读博士。
后来,他就一直留在加拿大工作。
至今,他已出国11年,可他只回来过2次,每次都是行色匆匆。
前年,表舅妈检查出得了子宫癌。
表舅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他都说工作忙,没有办法回来。
然后,他给表舅打了3万加元。
今年春节前,表舅妈病情恶化,不幸逝世。
表舅给他打电话,他依旧因为忙,脱不开身无法回来吊丧。
然后,给表舅打了5万加元。
表舅收到这些钱,不仅没有得到安慰,反而更加难过。
他很心酸地对家里的长辈说道:
“其实,把孩子培养的太优秀,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老话说,蛟龙不甘于浅水。
孩子有出息了,翅膀硬了,大概率地会把父母抛下,出去追求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不能拦着他们,不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发展。
可是,我们想见他们见不着,有个头疼脑热,他们也指望不上,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视频。
一位8旬独居老人,由于身体不太舒服,就拍了一段短视频倾诉心声:
“我呀,太孤独了,一个人。
我的儿女,都不在我的身边。
我辛苦了一辈子,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50多年的教龄,可是我现在一个人,好孤单呀。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过下去,一天三餐饭都懒得做了。
因为,80岁了,过去,家人都说我做的饭菜最好吃。
而现在,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好吃了。”
事实上,视频里的老人,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8个孙子,7个重孙。
儿女们都很孝顺,可是为了生活,他们分别在美国、广州、株洲、茶陵县工作。
他们回家的时间很少,甚至一两年回来一次。
老人儿孙满堂,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身边却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时常陪伴她,照顾她。
老人虽然很体谅孩子,也很想得开,可她神情和语气里的孤独却让人看得忍不住流泪。
独居老人的真情实感,感动了很多人,同时也让很多人认清了一个现实:
优秀的孩子,让父母骄傲。
可他们越优秀,也离父母越远。
我妈特别羡慕老家的邻居。
他家有一儿一女,女儿从小成绩就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一毕业就留在了北京。
儿子从小就不爱学习,勉强上了个三本。
毕业后,家里人托关系给他在当地找了份仓管的工作。
我原本以为我妈是羡慕老家邻居有一个“有出息”的女儿。
没想到的是,我妈最羡慕的是老家邻居有一个“没出息”的儿子。
我妈说:
“老家邻居的儿子虽然学习不好,没什么大出息,也没什么大追求。
但他没事儿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跟父母嘘寒问暖。
每到周末,节假日,还会带着全家人出去逛公园、吃美食,或者来一次短暂的旅行。
父母不管有什么事,哪怕只是电卡找不到了,只要一个电话,他就能立刻回家,帮父母解决。
父母生病住院,他衣不解带陪床半个多月。
他对父母周到的关心和照顾,让人真心的感觉到:
有一个孩子能够随时陪伴在你身边,真好,真幸福、真踏实。”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每一个孩子的降临,都带有他的使命。
有出息的孩子会为了更远大地抱负,奔赴属于他们的远方。
没出息的孩子却能时常陪伴在身边,带给你平凡的幸福。
前几年,网上曾有一篇感动无数父母的文章——
《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
作者凡小西的儿子成绩很差。
凡小西很焦虑,竭尽所能地出钱出力,给儿子补习功课,可儿子的成绩永远都在吊车尾。
更无奈的是,凡小西天天给儿子加码学习,孩子熬夜太多,压力太大,免疫力下降,三天两头发烧感冒,才四年级就带上了眼镜,整个人看上去没有一点少年该有的活泼朝气。
这时,凡小西不得不放下焦虑,承认儿子确实资质一般。
同时也开始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重新看待儿子,终于发现儿子身上有太多被她忽视了的闪光点:
儿子勤劳、懂事、善良、懂得孝顺父母。
我颈椎病犯了,头疼得厉害,儿子会说:
“妈妈,你去休息吧,不要陪我读书了,我自己能把作业写好。”
我昏沉沉睡着了,儿子写完了作业,会悄悄走到我身边,给我盖被子。
儿子喜欢厨艺,翻看过我买的所有做饭的书,才10岁,就已经能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
儿子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进楼栋门的时候,看到身后有人,总会用小手撑着门,等着后面的人一起进来。
同学中,不管谁遇到了困难,他都是第一个站起来帮忙的。
记得周国平曾经说过: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出息。
可是我们必须看清一个残酷的真相:99%的孩子,最终都会走向平凡。
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好与坏,也不应该鄙视平凡。
相反,我们应该欣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平凡。
将来,我们的孩子可能不是人中翘楚,可能不是社会精英,但只要他们品性善良,做人做事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健康、快乐、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实,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此刻再想想我自己的儿子,我的嘴角不自觉扬起了微笑。
是啊,儿子虽然不爱说话,但他总是直接用行动表达对我的关心和爱。
儿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儿子不爱背诗,不喜欢数学,可他喜欢运动,喜欢做家务。
他心地纯良,从不随便欺负别人,懂礼貌、有爱心。
我相信他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一个负责有爱的父亲,一个愿意陪伴我们,耐心照顾我们的孝顺孩子。
如此,不就是我们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吗?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卓尔不群,那就做伟大的父母,放他远走高飞。
但如果,你的孩子始终平平无奇,也请放平心态。
好好抱抱身边那个看似愚笨、不怎么争气的孩子吧!
或许将来,我们都得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