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尼
排版:Elaine
因为领养了可乐,所以偶尔会找和狗相关的好视频给孩子们看。
为确保适合她们的年纪,我一般都会自己先看看。结果,一部无意中找到的纪录片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我甚至觉得,这也许是每个计划养狗的人都值得先看看的好片子,但这个片子不适合孩子们看(本文也有少数图片可能部分人士不适)。讲述和狗有关故事的片子很多,但这步片子是从狗的视角来描述收容所里发生的故事。影片最特别之处是,全程几乎都是贴着地面拍摄,最大程度的还原了狗的视野,同时非常有效的将人代入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有人喜欢狗,有人不喜欢,有的人无所谓;而这部纪录片尽力记录在发生的事情。
一条钢丝套索
每条狗的故事都是从货车上卸下的铁笼开始,来到收容所迎接它们的是一条专用的钢丝套索。
它们被一一套着脖子,或拖,或提的从笼子里出来。
这只黑色长毛狗(代号:长毛),
虽然老老实实的接受了被戴上绳套,
被拖出笼子后仍因为紧张而不断挣扎。
另一只黑短毛狗(代号:龙九)就逆来顺受,
因为紧张,
它在被绳索套住后不停的咽着口水。
这天还有一窝幼犬,
处理它们不需要套索,
只是戴着手套就可以拽着脖子出来了。
这只黑色的短毛狗(代号:RED),
从头至尾都不放弃挣扎,
激烈的甩动让钢丝绳缠住了它的舌头。
即便口鼻流血,它也不放弃反抗,
一直到最后被拖进了围栏,
它躲在角落里惶恐的看着这陌生的世界。
有只戴着蓝色项圈的狗(代号:老兄)
仿佛顺从于命运的安排,
老老实实的被人用绳套带出了笼子,
从头到尾都没有尝试做任何抵抗。
还有的狗(代号:小蕙),
吓得浑身瘫软,屁滚尿流,
只要用手提着脖子上的皮就进来了。
很多狗都戴着项圈,
代表着它们曾经都有过主人。
有只秋田犬(代号:小日本)格外醒目,
因为它戴着崭新而鲜艳的红项圈。
这只代号小妈的狗,
拖进来时一直寻找自己的孩子。
虽然她们一起进了这里,
但再也不会有机会相见。
这里就是纪录片的拍摄地:
台湾某公立流浪狗收容所。
它们都惶恐的等待接下来的命运。
充满个性的生命
有些小狗进来的时候还没有断奶,
带着三只小狗进来的母狗(代号:奶妈)
就成了工作人员唯一的选择。
随着一只只小狗被丢向她,3天后
它身边有了15只嗷嗷待哺的小狗。
茫然不知所措,
它只能尽力喂养每一只小狗。
胆小的花狗(代号:跳跳),
总是靠着一条黄色的大狗(代号:Diego),
他俩总是靠在一起,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给予彼此温暖。
三个月的跳跳胃口很好,
所以吃起来总是有滋有味。
可是她的朋友Diego,
从进来就几乎绝食了。
如此密集的环境,
打斗每天都在发生。
强大的才能获得食物,
输掉的得靠边等待。
而这只小黄狗(代号:Under),
从进入这里的第一天,
它就没有再抢到一口食物,
骨瘦如柴。
打斗并不总是和食物有关,
有些狗在烦躁时会无故的打斗室友,
这只无辜的白狗(代号:米茶),
变得越来越胆小,敏感和害怕。
有的狗从不在意身边舍友的争抢打斗,
比如这只代号:达摩 的狗,
总是面朝墙壁一动不动,
仿佛对身边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小妈每日呼唤小狗。
它们能听见彼此,
但不能再相见。
有只关在笼子里的德牧(代号:疯子Billy),
右耳内侧还有一组神秘的数字代码,
它进来后每天不停歇在笼子里打转。
这些或一直流浪,或被遗弃,或走失的狗,不仅仅是外形的差异,它们还都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如今,在这个众多铁栏杆围成的小格子间收容所里,它们绝大多数的命运会怎样呢?
期盼的眼神
这些狗有些没有项圈,有的却有,
比如小日本的红色项圈,甚至还很新。
可是到了这里,大多数时找不到主人的。
进来时工作人员会一一扫描,
看看有没有芯片。
如果有,那就能帮助它们查到主人信息,方便联系找回。如果没有,那就是没有注册的狗。事实上,无论有没有项圈,绝大多数的狗都并没有芯片和注册信息。所以,能找到主人的狗是微乎其微的;何况有一些还是被主人亲自丢弃的。
这只夹着尾巴狼狈的拖进来的狗,
它的主人打电话要收容所过来带走它。
所以它的代号是:15分钟。
从家里被带走的它,
内心估计是崩溃的,
它走起来灿灿威威,
虽然是条大狗,但却完全没有生机。
这里进来容易出去难,
能被领养是幸运的,
但幸运是有概率的事情。
每周都会有来选狗的人,
小狗会优先被选走,
部分青壮年期又漂亮的狗,
也会偶尔得到青睐。
幼犬可爱,而且相对好养,
因为狗的很多培训都在半岁前进行。
刚来几天的小妈,
看到人群还在摇着尾巴。
可成年狗看到的几乎都是背影,
很少有人会选它们,
甚至会有眼神交流的机会。
有过第一周经历的成年狗,
绝大多数已经不再走到栏杆边,
它们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人群走过。
小美是幸运的,
它一直趴在栏杆边期待的看着外面,
终于有人带走了它。
它摇晃着小尾巴跟着主人走出收容所,
阳光下,都是灿烂。
对于失去这次机会的狗来说,
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这里每周会有一轮人道灭亡过程。
每只狗只有12天的时间停留在这里,
如果不被领养,
最后的结局就是安乐死。
这就是这部电影《十二夜》的由来。
死亡,接踵而至
(本节部分图片可能看后不适)
其实,有很多狗都撑不到安乐死。
那些弱小的幼犬,
自然是脆弱的。
夭折的小狗被装进垃圾袋,
每天早晨,
工作人员都会拧出来几个黑袋子。
收容来的狗大多没有证照,自然绝大多数没有也没打疫苗。收容所密集的饲养环境;共用的狗粮,饮水;不能及时清理的粪便(一天一次),湿热的居住环境,这时收容所里就会流行犬瘟等各种犬类流行病。
相当多的狗会因为这些疾病失去生命。
在进来后的第十天。
猴王,死于犬瘟发热,
进来后的第七天,
黑小宝,死于出血性肠炎。
还有绝食而亡的Diego
更多的狗并没有查明原因,
也没有人在意,
因为12天到了,它们也都会安乐死。
不知道动物的世界如何理解悲伤,
同室的皮卡丘死后,
安静的达摩一反常态的趴在围栏上,
一声一声的哀鸣着......
一周后,达摩感染犬瘟死去。
从来到这里,他们只有最多12天的生命。
仅这一个收容所,
每年进来的是6000多只狗,
最后安乐死的是5000多只。
兽医一个小小的三角符号,
代表最终日期的到来。
注射镇静剂后再安乐死。
来的时候是一条钢丝绳索,
走的时候是一个塑料袋。
死里逃生有多难
不是所有的狗都坐以待毙,
有一只代号勇敢的狗,
它就尽了全力。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早上,
它爬到了2米多高的围栏顶部。
在那里,它发现无路可去,
这里只是一条窄窄的塑料板。
工作人员随后用绳索将它套下来,
重新关回了格子间。
第三天,它再次爬到了顶部,
随后战战兢兢的来回走了一趟。
这是完全封闭的空间,
它没有任何机会。
工作人员再次将它套了下来。
从那天开始,
它住到了一个单独的小笼子,
再也没有任何机会。
当最后的日子来临的时候,
笼子里的它第一个被套出来。
兽医为它注射了镇静剂。
随后,它被提着到了隔壁的工作室。
勇敢有勇气,也一直尝试逃跑,
但它并没有改变命运。
从这里逃出去是没有机会的。
通往地狱的路,由善意铺就
影片绝大多数镜头都是从狗的视野拍摄,机位非常低,纪录片里的工作人员几乎从未露出面孔。纪录片里一道道铁门,抓狗的套绳,冰冷的水龙头,凌乱的狗粮,还有就是这些工作人员穿着胶鞋的双腿。
这一切给人一种感觉,
仿佛他们是一群冷酷无情的人。
但他们却是真正照料这些狗狗并给它们创造机会的人。在有限的费用和精力下,他们只能是照顾这些狗生命里最后的一程,并期待有更多狗能获得领养。
纪录片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领养人,他多次领养,并声称自己将狗送给了远方的朋友,或是走丢。工作人员怀疑他领养的动机(可能是吃狗肉),所以不再给他领养。拍摄中,他却带着朋友来领养。他的朋友挑了两条黑狗,放在尾箱带走。工作人员随后跟进电话追踪,他们的联系地址却被证明是虚假的,电话后来也失联了。工作人员并不是不在意这些狗的命运,只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虽然一般只有12天的收容时间,但只要有足够的场地,工作人员都会尽量延长狗狗在这里的停留时间。因为多停留一天,也许就会多一个机会被人领养走。影片里最长的狗在这待了18天。但不能无限制的延长,因为每天都有狗陆陆续续被收容到这里。
纪录片《十二夜》记录的就是一场悲剧,
但一开始造成悲剧的却是养狗的人。
相当数量的狗其实是被主人遗弃的。
前面提到的十五分钟,
就是主人打电话要求带走的。
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无人领养,
接下来可能会安乐死,
主人犹豫了15分钟还是挥手让带走。
有一些狗主不给狗办理牌照,丢失后很难找回来。还有一些狗主,对狗的生长习性不学习了解。小的时候觉得狗狗很可爱,随心所欲的宠,却不用心的教育狗狗;等狗过了半岁,一岁,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就动摇了。有的主人还好,愿意花钱请人调教;而有一些狗主就是直接弃养。
还有些主人养狗是为了一时解闷,但后来工作或生活变化,也找不到能帮着照顾的人,最后就遗弃狗。或者是养了狗,没有买保险,生病了就不想花钱治,选择遗弃自生自灭。
除了这些源头,还有不少就是这些丢弃的狗自我繁殖形成的后代。这些也凸显了绝育的重要性,特别是非品种狗,基本不会考虑用来繁殖,那么尽早绝育有助于饲养,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产生太多小狗)。
一句话,养宠物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开心,同样也是一份责任。如果没有仔细了解和考虑清楚,请不要轻易下这个决定。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仅仅去谴责收容所对狗实施安乐死,其实不会让问题变得更好,实际上只会更糟。
这部纪录片2013年上映后,引起了台湾社会的剧烈反响,后来更促进了新的动物保护法令的出台,并出台了“零扑杀”政策。但新的政策因为缺乏配套资源和政策,收容所的犬只只进不出,事实上造成收容所内狗满为患和社会上更多的流浪狗四处游荡。
事实上,犬类安乐死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新西兰2018年曾有一片文章讲述这个问题,里面披露的数据是2013-2018年五年里,仅奥克兰就安乐死处理了16000只狗。
我到Auckland city council 网站查了一下,过去的2020年收容的5492只狗,67.7%都还给了主人,还有372只被领养,最终安乐死的数字是1388只,比那次新闻提到的2013-2018年的年均3000余只下降了不少。
对应奥克兰不到150万的人口,我不知道这个数字算大还是小。每次带可乐散步,都能看到路边草地上3-5团狗粪,我有时候会想,一个狗主连狗粪都不管,那他(她)真正对狗的责任心会怎样呢?
对于我们来说,
宠物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宠物来说,
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
我不觉得那些收容所的安乐死太残忍,毕竟安乐死好过生不如死。“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意铺就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哈耶克的这句名言其实也适用于养狗这事。流浪狗问题的根源是最初爱狗的人。
如果我们真的为这类陪伴了我们几千年的小动物好,那么在你养狗前不要轻易去做决定,这就是我看了纪录片后的感触,我推荐每个有计划养狗的人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