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一顿火锅解决不了,如果有的话,继续吃两顿饭吧。
无论是北风呼啸,还是烈日暴晒,学校的lobby,或是租住公寓,总能寻到一群人,围着简陋的厨具,在氤氲的香气中露出微笑。觥筹交错,碗筷翻飞。走心的话题谈论,不走心的食物准备,却往往能够走进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坎里。以至于,在这边,性格各异才华横溢的人大多不同,但他们却能因为同一件事情频繁聚首,大概这就是火锅的魔力。
栏目编辑:路人甲
2017.3.10
全文共 3770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好吃
大学附近没有几家能反复造访的饭店,味道实在奇怪。
尽管我上的大学食堂年年登顶美国最好的大学食堂,但再种类繁多的食物也会有吃尽的时候,当你对学校提供的食物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的时候,当你丧失所有的新鲜感的时候,你发现吃会变成一种不得不的妥协或是一种麻木的重复。
然而如果人能够顺顺利利活到90岁,那么人的一生大约有32850天。5岁之前,吃了好东西也记不住。70岁之后,有太多好东西没法吃。我们这一辈子,能够好好在一起吃的饭,一共不会超过3万顿。
所以,一定要每一顿饭都好好吃,用心吃。吃,是天大的事。不光对于我来说是,对于那些不讲究的,沉迷学习的工科生,奔走各个机构的商科生,整天无病呻吟的艺术生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平时穿梭于种种快餐与饭堂中,鲜少有乐意在吃上大做文章的人,但如果要从中挑一种最与众不同的假中餐,最能被广泛接纳的只会是火锅。
朋友间约饭大多都是火锅
留学圈子充斥着相对独立,聚餐吃火锅成为其中不多的去弥补生活中的缺憾的方法。虽然它制作方法简单地出奇,却牢牢把控着学院美食的头把交椅:高档食堂的牛臀尖肉,小镇老街上的意式西餐,不如一碗来自奶锅里的涮羊肉片。
印度阿三煮奶的锅我们煮了一年的火锅
这边厨房里可以不常备柴米油盐,但不能少了锅和漏勺,即便那锅是借的——毕竟,火锅象征着平民的终极美味。只需稍稍多请别人几顿火锅,不管你是学长还是学弟,女神都会对你刮目相看。初来乍到的新生虽然没有直接体会过火锅的魅力,但一定会发现火锅永远是老生告诫的不变话题。就连毕业多年的老油条都说,要不是当时上学时一年那几顿火锅吊着,没准真闹厌食。
火锅是简单的美味,而一般简单的东西都意味着不简单的流程。即便借用别人的锅,买着廉价的火锅底料和膻味很重的羊肉片,但却依旧注重食物准备的均衡合理和就餐的和谐有序。可能这里没有新鲜的食材,但却荤素合理,青菜,豆制品,菌类一应俱全;可能火锅附近围绕着很多人,但底料肉类青菜的下锅顺序和每个人的称取次序却丝毫不乱。
于是简陋或是鲜美的火锅,腾着热气,携着独有的香气,回绕在鼻尖。仅仅看到锅中那抹鲜红-——辣的气势与诱惑,就早早地令穿牛仔裤的工科宅男急红了眼和穿时髦西装的商科女汉子开始流口水。甚至不懂事的学弟抢先夹了一筷子,所有“食客”立即疯狂谴责。
红白鸳鸯锅是留学生的主流饮食时尚
说火锅不可替代也好,廉价垃圾也罢,终究是为平淡的留学生活注入一丝不一样。往往,吃罢火锅,饱腹感明显,回味却被浮躁的老干妈辣酱或者麻酱覆盖住了,但,这种饮食的参与感正是好吃的来源,不在于吃的精致,而在于吃的本身意义——果腹之余留有期待。大概不是价格高的牛排,或是特立独行的墨西哥卷饼所能替代的吧。
食物的美好,是获得快乐最短的路径,最快的实现。但这种快乐通常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消退了。所以我们才要追逐那些抛开单纯的味觉体验注重良心与效率的餐饮,即便吃的不够优雅,却能做的端庄,想的圆满。
好想
在国内提火锅,多数人的反应都不是冲动和渴望,对比精致的其他餐饮,火锅本身存在明显的内在矛盾,“重口味”和“流水线”使火锅显得和主流美食格格不入。
但在海外,正是依靠沉重的味蕾刺激,火锅化身成为了留学生情感的寄托。你可以想家的时候吃火锅咂咂嘴,也可以压力大的时候做火锅忘记烦恼,甚至失恋的时候蘸料里多加一点辣椒和老干妈,当情感无法正常的宣泄,火锅便成了载体。
留学在外,更多学懂的是如何面对生活。世故与忍耐一次次地给你上课,告诉你生活不是多愁善感,也不是暗自神伤,而是一种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要习惯不熟悉的东西,也要习惯熟悉的东西变成不熟悉的东西,今天你家门口的老鸭汤店关门了,一周后可能你往年必赏的玉渊潭樱花开了,于此同时你得熬整晚去复习明早的考试,为一两分与老师据理力争,甚至发现你即便简历再漂亮,依旧因为你的国际生身份而没公司要你······你在重复着忘记和建立,以及无能为力。
复杂的生活与复杂的火锅不谋而合,没有层次感的味道,却能辣的过瘾,浓到鲜美,淡到无味,咸到惊人。只在于你用哪种底料,哪种蘸料罢了。即便生活诸多磨难,你多少也能从火锅的味道中找到所谓的共鸣。
走心的准备,莫名的敞开心扉
另一方面,不开心可以用开心去替代,火锅聚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过是一种另类的社交形式,只不过就着火锅独特的香气和水蒸气,你模糊地看不到他人的脸,闻不到其它的味道,反倒方便你分享你的不快乐,在进餐或饱腹后畅所欲言,吃的不单是火锅,也是别人的烦恼。走心的火锅,更走心的相处,那些雪藏的情感宣泄出来,大概人会平静很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美国舍友问我:“XX,你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吃火锅,这种食物不像其他中国菜有明确的特点,比如:甜,辣·····”我跟他说:“尽管火锅没有明确的味道,但它可以有明确的感情,比如小时候北风呼啸里一家围在一起打火锅,想家的时候来一顿火锅,味蕾上传递的温暖多少淡化了思乡的苦涩,那种明媚,别的食物可能没有。无论何种情感,火锅都能给予一个合理的寄托,因为大多中国人可能没吃过特定的菜,却很难不在火锅上留有回忆的痕迹。”
大概独立的留学生依旧没法避开偶尔的感情流露,脆弱的心,特定的时间,触景生情,往往需要他人的抚慰。火锅的味道,火锅的气氛,更像是一把导火索,帮你宣泄,帮你沉沉淀,无论你想得多还是少,他总能将你的渴求变成现实,比如温暖的汤底,迷人的麻辣,清爽的蔬菜,或是羊肉的味道,所有感情都用单一的印象构建,进而释怀,大概就是物品奇迹般的效果了。
记忆里的火锅是羊肉味道和飞火星的铜锅
食物的价值,感情层面上的寄托,多于本身的物品价值。就像哈利波特中的比比多味豆,也许在吃到你最中意的朗姆酒口味以前,你需要经历鼻屎口味、呕吐口味、灰尘口味等等考验。但这并不意味没有意外的惊喜,比如也许你会发现,其实芒果口味也不错。火锅也一样,去尝试食物,去探索你自身与食物的共同之处,去形成回忆的过程,反倒是是食物最可贵的地方。
好笑
最近,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UCSB) 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自杀身亡的消息让留学生群体倍感悲痛。而她本身是个美丽阳光的女孩,照片里洋溢着她温暖灿烂的笑,很难将自杀与这个爱笑的女孩联系到一起。然而在留学圈里,用阳光开朗的外表来压抑内心的焦虑和负能量是一件“常见的事”,由于“工作,面子,礼节,尊严和责任的需要”,“患者”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被称之为“阳光抑郁症”或“微笑抑郁症”。
假装微笑,其实压力很大,因为所绽放的每一丝微笑与欢乐,都耗费力气与心力,带来的欢乐越多,他的世界留下的阴暗面越大。直到像蜡烛那样,燃尽自己,这种事情并不稀奇,我们中的很多人,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为了保持所谓“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得不保持笑容,在结束白昼与聚会以后,他会一脸表情疲惫与麻木,耗费了全身的力气。那时候的他,令人感觉到害怕,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他,却也是部分真实的他。其实他已经无法分辨,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是朋友人群中的逗趣,还是夜深人静的麻木。日与夜生活的分裂,却也让他更加封闭自己。
而涮火锅最令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大多数人可以毫无保留地畅怀大笑,每每从烟气里看到朋友爽朗的笑脸,我都感到火锅令人变得真挚起来,即便彼此的距离没有拉近,但至少让人可以短暂地靠近真实的自己,真的去笑,不需要迎合他人的那种。
即便春假出来玩耍也不忘在旅途中来顿火锅
尽管火锅不是孟婆汤,不能令人忘记苦恼;也不是催化剂,无法帮你将想念变成期待,但是却是教会你豁达,给予你正能量。本来就该大口吃肉,蘸最好吃的酱,浸最麻辣的油,在饭桌上说真话,当真人,卸下伪装,坦荡地吃也做人。
所以来我家吃火锅的人,我大多都鼓励他们多开怀大笑,多胡说八道,多释放,少思考,无脑地享受一顿火锅,对就是将吃当成那片刻的唯一要事,变得纯粹却明朗。
所以吃火锅,请多笑,毕竟没有一家快餐或者高档餐厅比涮火锅更能够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吃想吃的,回忆温暖的,笑快乐的。
不愿你时时微笑,但求你笑的豁达真实。
结尾
写这个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小学看的一部台湾偶像剧名叫《微笑Pasta》,剧中的女主角赋予意大利面魔力,既将阴差阳错的爱情假戏真做,又带领男主角走出阴影,学会微笑。
我记得里面有两句经典的台词:“你干麻管别人,你又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活的,你要先喜欢自己,再去想想要不要讨好别人吧”,“他总是把真心话放在心里不肯说出口,或许是怕被别人看穿他的心事,怕受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吧”。这两句都是在说男主角何群的,我们身边的留学生朋友不也是一样,表面坚强,内心多少都有隐瞒和故事。想想先喜欢自己倒是没错,喜欢自己的人才能爱别人吧,敢表现真实的自己的人也不会想不开吧,具有魔力的不是火锅,而是那种放开自己,放开回忆的自由吧。
所以记得下次吃火锅,请务必保持最真诚的微笑,谢谢。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ME&ISE专业
查天伦 | 作者
图片由本人提供
点击 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