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关于梅葆玖梨花颂我想说章诒和:梅葆玖也叫大师,京剧真的是完了,到底该如何评价梅葆玖

梅宝9弟子跪下

“安,你的胳膊好点了吗?”梅鲍知道老邻居摔倒受伤了,就特地去探望了。

“梅先生,我早就活动自如了,劳烦你这位京剧大师亲自跑一趟啦。”老朋友之间的互相打趣,在梅葆玖和安女士之间早已见怪不怪。

“别叫我大师,一叫我大师,咱们距离就远了。”

梅葆玖也一如往常很不愿意接受别人称呼他为大师,他一向只认为自己是个干活儿的。

“明儿个晚上那出戏,票都给你留好了,可要养好身子给我捧场。”

梅葆玖逢年过节就会给来往密切的老邻居们送上京剧演出的票。

戏迷们大都知道干面胡同住着一位京剧大师,有乃父之风。

干面胡同的老人们却觉得这里住着的是一位爱好京剧的老朋友。

他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向来是一位谦谦君子,不骄不躁的,让人总想与之成为好朋友。

在干面胡同之外他是享誉全国的大师,走到哪里都被尊敬被景仰。

多少学京剧的都向往能成为像梅葆玖先生这样的京剧大师,但梅先生也许更喜欢这样悠闲自在、不被过分关注的生活,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大师。

梅葆玖拒绝承认自己是京剧大师,但不代表可以容他人置喙。

前人的成就无法超越,但梅先生依旧凭借自己的努力,总算也恢复一点昔日荣光,不至于让后人都无法一览旧日辉煌。

梅葆玖是梅兰芳第九个孩子,梅家姓便注定了他这一生与京剧斩不断的缘分,“梅家”也成为他身上揭不下的标签。

梅葆玖出生时,他的父亲还在武汉演出,渐渐长大也很少见到父亲,那时起他就知道父亲肩上担子有多么沉重,一个戏班子都指着梅兰芳才能吃上饭。

10岁时梅先生开始学艺,时值战乱年代,梅兰芳息影谢客。梅先生只有每天放学在夜里学唱戏。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梅先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条件,能不能接过父亲的衣钵。

梅兰芳大师的一家

但他的家世注定了他的老师也不会差,梅先生的基本功是跟着著名京剧大师王幼卿一日日打下的。

缘于梅兰芳的教育方式,梅先生虽然起步晚,但是他基本功十分扎实,无可置疑。

梅兰芳认为先学好基础,才能学习梅派戏,才能进步。

梅葆玖因为最初兴趣并不在戏曲上,更喜欢研究摩托车和汽车,甚至还自己改造了收音机。

他的底子比起一般的弟子还是有所不同,很多戏迷甚至到现在都还在调侃“玖爷没腰”。

直到梅兰芳去世,梅葆玖一下子担起梅剧团的担子,他知道他要做的远远不止如此。

他对于梅派艺术,比起热爱,更像是责任。这是他的血脉传承,是他父亲的宏愿,梅派艺术不可断。

青年梅葆玖和梅兰芳

经历了特殊时期,昔日辉煌的梨园早已沉寂荒芜,京剧的戏迷们在那十年里,不敢看也不能看热爱的戏。

戏曲表演者没有受到迫害就很不容易,更遑论坚持演出自己喜欢的剧目。

那时的梅葆玖已过不惑之年,耽误了十一、二年,再开嗓情况尚不好。慢慢进入恢复期的时候,只能唱一折,调门低着唱,才慢慢找回来当年的感觉。

他心中明白,梅派艺术的传承并不只是梅兰芳那几出名戏。他要做的不止承袭梅派,更重要的是改良新戏。

即便十四年荒废艺术,但是梅家的艺术气息深深地刻在骨子里。

在很多人眼里,梅先生根本比不上他的父亲,但是据一些内行人私下传言,他的唱腔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

梅葆玖根据《太真外传》改编了《大唐贵妃》,在原有的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的元素。

大多数人认为梅葆玖先生不接受创新,其实并不是。

梅先生只是认为京剧只能姓京,不能姓洋。

他能接受一切尊重京剧本身的改编艺术,也建议大部分梅派戏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示。

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本身就是一项很大的尝试,这是值得鼓励的。

他把梅派艺术传承的很好,父亲每一出经典的戏,都被传承了下来,有一些也进行了合理的改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京剧,开始认识梅葆玖,京剧迷没有不认识玖爷的。

在大众眼里,他早已是当之无愧的京剧大师。

梅葆玖《百年巨匠》

但在一些戏曲家看来,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根本无人能比。

确实如此,梅葆玖从未想过与自己的父亲进行比较,在他眼里他的父亲自是独一无二的。

著名民主人士中国戏曲研究员章诒和,认为梅葆玖先生不配被称作大师。因为她是梅兰芳大师的忠实粉丝,在她的心中,没有人能真正懂梅兰芳,他的思想他的贡献在后世无人能超越。

电影《梅兰芳》上映后,本意是想让大众更加了解这位大师。

梅兰芳已经离去太久了,就如电影里的调侃一样,现在很多人都快不记得梅艳芳了,何谈梅兰芳。

对于梅兰芳先生的一些纪念作品,似乎只要子女通过,就可以进行翻拍。

章诒和

在章诒和看来,这是何其荒唐的一件事,梅兰芳先生是公众人物,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是整个民族的瑰宝。

《霸王别姬》的导演芦苇在采访中说,没有人能懂梅兰芳先生,他们也不懂为什么梅葆玖会认为《梅兰芳》这部电影拍得很好。

而作为梅兰芳忠实戏迷的章诒和先生更无法接受这样的言论。

对于梅兰芳先生,子女并没有权利垄断解释权。

正如电影中福芝芳对孟小冬所说:“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

也许这是章诒和先生唯一认同的一句话。

说到底,她认为梅葆玖先生不是京剧大师,还是认为他不够懂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才是京剧大师。

章诒和特写稿

章诒和的文字一向散发坚硬的冷气,十几年的女监经历让她变得更加冷峻犀利。

都说往事如烟,但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往事无法如烟,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也许梅戏是她唯一的慰藉。

在章诒和先生的心中,梅兰芳的戏是空前绝后的,可以与李白的诗,司马迁的文相比较。

她总是推荐大家去阅读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这本书也给了章诒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比起说梅兰芳是大师,梅兰芳更像是一代宗师。在武学上,叶问是一代宗师,那么在京剧上的宗师就是梅兰芳。

梅派戏脱胎于京剧艺术,他的创新是举世无二的。

梅兰芳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表演大师,就是因为至死都在想着京剧的创新。

梅兰芳的一生,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了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臻于完美的境界,成为旦行中影响深远的流派。

自成一派的人不是没有,四大名旦哪一个不是自成一派,但在京剧上的造诣梅兰芳一定是第一。

他不仅有新想法,更有勇气挑战十三爷的权威,打他走到台前,就预示着梅兰芳的时代到了。

四大名旦

所以拿梅葆玖和梅兰芳比较,既是对梅兰芳的不尊重,更是对梅葆玖的不公平。

他起步于京剧发展最没落的时候,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梅派艺术需要传承的何止是那几出戏。

特殊时期过去,不仅仅是梅派,整个京剧行业都百废待兴。很多都需要重新进行学习。

梅葆玖先生向很多父亲的老朋友请教过自己父亲的一些思想与技巧。

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梅派艺术渐渐开始复苏。他对于这些其实并不着急,他更担心的是这些在他之后又该如何传承下去。

男旦需要童子功,现在愿意下苦功学唱戏的孩子太少了。

很多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男扮女装,走到台前雌雄莫辨。他们不理解男旦艺术的高雅,也不愿意去懂。

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但是京剧的没落,让已近古稀的梅葆玖先生很是头疼,他不愿意看到传统戏种的没落,他经历过一次不愿意再经历第二次。

父亲开创的时代他必须延续下去,这是他在心中暗暗立下的誓言。他总是在思考:如何能让京剧活起来?如何让京剧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梅葆玖先生总是温文尔雅的,他不太急于表面,但也一直在努力。

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希望能吸引新人来,而不是只有那些老戏迷。

他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京剧的一席之地,他亲力亲为,得到的一定也是更好的结果。

很多人认为宣扬传统文化不需要他这样地位的人去做,这些都是小辈该做的事情。

他已经做到把梅派艺术带回来,这就值得歌功颂德了,但梅葆玖先生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得知《京剧艺术》的选修课只有十名同学时,仍旧落下眼眸,为京剧艺术感到惋惜,所以京剧传承得从孩子抓起。

因此梅葆玖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议京剧应该走进校园。

比如《穆桂英挂帅》这样的经典剧目,背后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很有价值。

在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时,梅葆玖先生打从心眼里开始着急京剧的宣传,梅派的传承。

对于梅派的传承,梅葆玖先生坚持认为“戏以人传”,所以培养弟子必不可少。

他一共收了44个弟子,每一个都为京剧的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的四十多个弟子能让梅派艺术不至于在他手中如流沙般消逝,即便到另一个世界也对得起他的父亲。

但是在所有弟子中,他只收了一个男旦,也就是胡文阁。

在那样的时代,愿意学习男旦的少之又少,怨天尤人也是无用的。

虽然心里着急,但也没有办法。

他只是告诉胡文阁,不求男旦能恢复荣光,只求这一门不要断了,巴特尔也算是胡文阁的下一代的传人。

青年梅葆玖和其父梅兰芳

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不管这一步发展得如何,他都不能停下脚步,只能继续进行下去,将培养弟子变成培养观众。

他的身体不比往日,奔波却从未停止,组织梅派艺术研习班,又在操劳纪念梅兰芳巡演活动。

他始终坚信,京剧艺术会越走越好。

梅葆玖生前秘书叶金援曾说过,玖爷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也许是从那时起,大家都明白梅葆玖所做的一切不再只是为了他的父亲。

他对于京剧的热爱不敢说比父亲多,但一定不比梅兰芳少。他对于京剧所做的贡献,都是出于自己心底所愿。

他是真正热爱京剧,希望京剧发展更好的人,而不局限于实现父亲的愿望,不仅仅是把梅派艺术传承下去。

在还能自主生活的时候,他就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他很佩服自己母亲福芝芳的先见之明,在父亲死后就捐出那些有价值的文史资料,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能了解到那个时代。

他把自己的资料也保存得非常完善,等到百年之后,两代人的资料放在一起,也能让后世更加了解梅派艺术。

他也曾言身后之事不要太浮夸,就安安静静离去就好,他的父亲母亲还等他团聚。

他所做的是为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是为了整个京剧行业的荣光。他自己实在是算不上什么,这些在他看来也是他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分外之事,所以他总是拒绝被别人叫做大师。

梅葆玖

梅兰芳自从去美国演出之后,他被授予博士学位的照片总是出现在各种场合。

身为他的儿子,梅葆玖也不差,他也被授予名誉博士的称号。

梅兰芳在他的眼里仍旧不可超越,他相当谦虚,不把这些当作炫耀的谈资,自始至终,他就是以一个票友的身份出席会议,领取学位。

他的这些成就也许还是比不上梅兰芳,但也能让后世一晌贪欢,不会看不见那些辉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梅葆玖先生没有选择乘凉,而是继续种树。

他的视野也没有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种下整片林子,为世世代代造福利。

梅葆玖弟子肖迪饰演《穆桂英挂帅》

梅葆玖大师故去,贵妃醉酒的杯子还在,醉酒的贵妃却不在了。

他把梅派艺术传承的很好,不仅培养了唱戏的人,更培养了无数看戏的人。

也许没有进行更多的创新,但他的改良也一样为人称道;他也许没有被所有人认可,但他大师的名号一定名副其实。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唱完这曲梨花颂,玖爷就此谢幕。

梨花又开了,梨花又落了,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大师梅葆玖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有一段又一段梨园佳话罢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