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咒怨里面小男孩有什么用】网红宝宝的流量密码:让小孩暴露在镜头前,会不会对他有伤害?

恐怖电影有一个常用的经典方法,就是利用孩子的形象增强恐惧感。

比如《咒》里满身写着咒语的女儿,《闪灵》里那对双胞胎姐妹,《咒怨》里的那个小男孩。

恐怖片为什么喜欢从这种反差里找刺激?因为儿童的形象可以极大地增强对世界的失控感。从常理上讲,孩子是不应该出现在恐怖故事里的。

笔者在看恐怖片时,也时常诧异,这些小孩在拍电影时,就不会落下心理阴影吗?

据说好莱坞是有一套保护儿童演员的工作守则,比如不让孩子真的去面对恐怖场景,有的时候甚至不告诉他们在拍什么。

如果说,拍电影或电视剧是对小孩子人生的历练,那直接把小孩当成工具,期待能成为网红宝宝赚取流量,这就不可取了。

你在各个平台搜“网红宝宝”这个关键词,可以找到一个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几大网红,主角都是出生在2015年前后,拥有近千万的粉丝,是专业MCN公司运作的。

这些千万级别的网红宝宝,已经把流量话题玩明白了。

我们来看次一级,几十万级别的网红。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在网上爆红的原因是她的胃口大,体重已经达到了70斤。

在镜头里,她对父母摆手说“不要了”,父母还是继续往她的盘子里放汉堡、可乐和泡面,兴奋地向粉丝宣布:“马上突破100斤了!”

面对着弹幕里的指责,她的父母置若罔闻,还感谢老铁送的礼物,让大家关注他们。

观众不知道父母这么对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意思,谁又能去管。

还有少儿美妆博主,5岁的孩子娴熟地对着镜头说要给自己画一个“纯欲妆”,边画边说:“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用,快让妈妈给你购买吧。”

但看这个镜头感和话术,你都怀疑自己看错了,难怪现在的小孩都不爱看书和学习。

还有家长向观众展示孩子正在做的练习册,说想要同款习题的,可以在橱窗直接购买。橱窗里的销量大概有几万单。

对儿童网红的父母,很多人是持指责态度的,但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孩子和网络媒介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我们在日常用影像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当然没有问题,只是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时候,注意隐私信息过滤。

可是如果整天举着自拍杆,用摄像头把孩子暴露在视频平台上的围观者面前,那就需要特别地慎重。

问题首先就出现在这个“围观”上。

描述网络现象的两个名词:一个叫“监视”,一个叫“凝视”。

监视的概念来自政治学家边沁的 “全景监狱”。按他的设计,在一个环形的空间里,中间是一座看守所在的瞭望塔,四周是一大圈牢房,在瞭望塔上可以一览无余犯人在牢房里的活动。

网络媒体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数字化的全景监狱”,每个人都在监视着所有人,自我展示等于是自我暴露,因为你不知道谁在看,他看了以后,会拿看到的东西,对你做什么事。

很多女孩子的自拍,通过朋友圈或者微博展示,结果被有心之人拿去变成涉黄的信息,自己还不知道。

如果是一个小孩,又会是什么后果呢?孩子的一生都被如此草率地记录下来,再放到视频平台上展示,这会对孩子有什么潜在的、长期的危害?

人是需要一个不被看见的个人发展空间,就像孩子在成长里,需要有一些任性的自然行为。

再来说“凝视”,它指的是监视和被监视所形成的权力现象。凝视对象的是一个隐身人,同时又是一个有掌控感的人,他可以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恶意。

被凝视的人,很容易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里扭曲自己,取悦对方,比如争取被观众刷一个火箭。

有时候,网络施暴者什么都不用做,持续地监视和凝视,就足以毁掉一个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想法太危言耸听,毕竟小孩什么都不懂。

实际上,全世界的心理学家,一直在思考如何弄清楚儿童心理和记忆的形成机制。

康奈尔大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记忆是很容易在存储过程中被修改的,比如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过几天再用错误的信息取代这个故事,孩子可能就会彻底地忘掉原始的版本。

在镜头前,让孩子演那些半真半假的搞笑段子,很难说会把孩子的记忆形成什么乱七八糟的样子,说不定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创伤和恐惧感。

人会因为承受不了痛苦,而压抑掉一段记忆,这种痛苦的记忆往往就是由亲人的伤害造成的。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健全的情感表达都会严重地受损。

所以,偶尔给孩子记录一些可爱的瞬间,保存在记忆本里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希望孩子成为网红,给自己带来流量变现,这种想法建议不要有。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