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并不奇怪。
你明明工作了5天,打开日历一看,呃?
星期三!
还有比这更奇怪的事吗?
真的有。
今年Sir看过最诡异的剧之一。
题材诡异,画风诡异,评论更诡异。
一边大骂主演建议“封杀”。
另一边,词条在豆瓣热榜上挂了整整一个国庆假期,这两天冲上榜首,还不断有自来水到Sir后台催更。
评价两极的作品见过不少。
但矛盾如此,舆论如此,口碑和质量还能呈反比,噌噌上涨,不得不说句稀奇。
Sir今天必须亲自探一探。
到底,何人作妖。
唐朝诡事录
阵容确实看起来不算亮眼。
双男主杨旭文、杨志刚,出品/监制,郭靖宇。
有人秒懂。
仨名字,仨雷区。
后两者曾参与过现象级雷剧《娘道》。
杨旭文则在新版《射雕英雄传》中演郭靖,后因牵涉自杀案件陷入争议(公安机关已结案,判定为意外)。
△ “娘”在本剧也有出演
Sir更纳闷了。
乍看一小糊剧,怎么就成了话题作,热度赶超几个国庆大片?
于是。
当晚点好秋天第一顿小龙虾,夜深人静后拿出窖藏冰镇啤酒,怒刷30集之后……
Sir有点理解观众们的复杂心情了。
《诡事录》显然是超出国产网剧平均水平的诚意作。
然而。
作品的优缺点,却也同时被过分放大了。
某种微妙的集体情绪在作祟。
因为它的底色。
亦是当下我们国剧观众望尘莫及的一抹“异色”。
01
剧集目前豆瓣分数7.4,Sir认为对于现在的市场有些偏低了(为什么这样限定,后面会说)。
打开剧集的直观印象。
邪。
邪在气质。
怪力乱神、猎奇轶事、绮梦娇娃……各色情趣杂糅。
邪在背景。
以盛唐气象为幕布,却涂抹着暗黑阴郁的笔画:碎尸断手、破案捉妖、人心诡秘……
邪,固然也在案件。
大唐景云年间,睿宗执政,东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各自为营,盘踞一方。
充满不确定的时期,长安城内怪事频发。
午夜时分。
长安县尉(类似现在的警察局长)从床上惊梦而起,房内,似有异动。
太岁头上动土?
切。
一只黑猫,装神弄鬼。
△ 陈凯歌:这幕我熟
但。
县尉似乎等的就是这妖孽,拔剑刺出。
转眼间,黑猫化身飞天妖女,言语挑逗。
武郎~
你真的忘了我吗?
这……唐朝版聊斋?
非也。
第二天早上县尉就死了。
而且是被发现溺毙于池塘内——八尺男儿,淹死在不到半人高的浅水,怎么可能嘛。
查,必须查。
县尉死后,新官上任,大名鼎鼎狄仁杰弟子之一,苏无名(杨志刚 饰)。
他来为两件事:
调查前任县尉溺毙案,以及长安惶惶已久的新娘失踪案。
这查案方法也是邪乎。
前者,他选择。
投湖“自尽”。
感受死者临终前,快被淹死的酸爽。
后者……
不知道为何。
近日,长安外嫁的新娘子,十之八九被贼人劫走,曝尸异地,浑身血液被抽干,还被戴上鬼怖面具。
死状那叫一个吓人。
观众不解,特效做成这样,是在暗示是鬼神杀人?
对了一半。
的确有人搞鬼,但这“鬼”不止一个。
当时城中流行一种饮品:长安红茶。
茶末如豪,鲜红似血,喝了之后人会产生幻觉,如临仙境,一天不喝浑身不爽。
△ 云南蘑菇可与之一战
此等妖物出自谁手?
Sir放个图,可别吓着你们:
3。
2。
1。
哦不对,是这个。
十一娘
见过仙长
人妖妖人十一娘。
可靠易容术变换男女,通过在鬼市售卖红茶,掌握整座都城乃至朝廷命脉。
至此线索出来了:
前任县尉喝过长安红茶,落水之前惊厥产幻;死去的女尸被抽干血液;红茶沏成浓艳似血;新娘失踪案与茶叶上市几乎同时出现……
三点一线,谜题浮现。
妖人杀戮取血,用妖术制成红茶,原料,皆选取至阴之体的婚嫁女子。
所以到头来就是个销售生产违禁药的勾当?
不止不止。
线索拼起一个环环相扣的惊世阴谋。
比如,蛇精脸口中耐人寻味的遗言:
他还说过
若能靠长安红茶建功立业
就奏明圣人
封我为鬼市之王
结合时代背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姑侄相斗可知,当时朝纲并不是唐睿宗的一言堂,而是在接收了韦氏、武氏残余力量的太平公主与储君李隆基之间,彼此牵拉相协。
朝廷也因此划成两派党羽。
茶,不仅是生意,更是武器。
再譬如,结尾太平公主手中那杯天子所赐,却没有半分血腥气味的红茶。
她缓缓道来,意有所指:
这,才是真正的长安红茶
这还有宫廷特供版本?
人分三六九等,茶也必须双标。
它不仅是人心媚药,更是权力的“春药”。
这尺度算是国剧少有的生猛。
人心、官场、罗织罪名、幻术斗法、政教内乱……哪个都不是寻常查案缉凶。
但诡事二字。
命案只第一层。
往下看,则是王朝大幕下,众生群像,奇情交错,徐徐图之。
02
古装探案剧的特点是什么?
单元剧外表下,案与案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勾连着一条主线。
好处,每一案子独立成章,哪怕突然打开一集,也不会脱节太多。
但这样的叙事模式,一旦没有埋好逻辑,便会让人产生间隔割裂的感觉。
这也是《诡事录》最大的毛病。
就像Sir说的。
它的精工细凿大多只在外部。
服化道、场景调度、人物群像……细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
上至君王贵胄,下到甲乙丙丁。
至今六个案子出场一百五十余人,哪怕是一个打酱油的小配角,也有名有姓。
有关唐朝风俗的科普。
几乎每一个故事,都会给出相应人文历史的解释、参照。
比如“红茶案”涉及到的东西两市、地下鬼市,以及大族姓氏、官阶、地位分化等等封建习俗。
东西两市
都有二百二十行
因达官显贵多居于东
故那边相对更为规整且多手工业
西市则华胡杂处
是胡商集聚之地
……
场景也是精挑细选,构图考究。
哪怕是只出现一幕的庭院、郊外,争先悦目,有种高级别致的侘寂美感。
可无论形式上如何修葺,无法完全遮掩内容的瑕疵。
何为探案剧最重要的“内容”?
反转、核诡、手法。
以本格推理为主流,在叙述与线索的链条之上,将观众与主角的视野合二为一,尽可能视角持平,可以让观众满足自身逐步破解悬案的猎奇心理与推理的成就感。
你场景再宏大沉浸,没了内核,也是空壳一副。
《诡事录》的不足,其一就是诡计太简单。
前几案中依赖鬼神之说与幻术,屡次与推理过程相矛盾。
拿“红茶案”与“黄梅杀”来说。
许多不必要的剧情存在,只为了拖时间,而并没有对案件本身起到什么作用。
手法也儿戏。
如何让武艺高强的警察局长自杀?
剧集给出的答案是:嗑药。
不是西域幻草服用过量
没有别的可以解释啊
怎样让案件第一目击者做出伪证?
编剧作出的最终解释:催眠。
师父除了暗器还教了我一项绝活
那就是用毒使迷
真·金手指。
Buff技能如此明目张胆,不说Sir都忘了时间线是唐朝,这是部彻头彻尾的古装推理剧。
或许有人不解,幻术迷香什么的,别的古装剧也有啊。
但问题在于推理的精髓就在于本身的可操作性,线索与手法一定要从现实出发,而非凭空生造。
刑侦部分也不算考究。
看了几个案件的验尸、搜证即可发现,勘尸手法简单。
无外乎“死后伤口没有生活反应”、“焚尸or烧死观察口鼻是否有烟灰”之类的常识,缺少进阶干货。
搜证与审讯环节也多为逼供了事。
变格元素(梦魇、神异、幻想等)当然能有。
却不能本末倒置,鸠占鹊巢。
其二,相比以往的古装推理剧,侦探本人往往身处司法系统,理应可以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悬案。
那没有这样的人设怎么办呢?
剧里的安排是:
侦探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编剧大笔一挥,让主角二人到处调官,破了案子就走人。
好家伙。
上任是为了查案,分内之事全然罔顾,除了帮百姓侦破大案之外,看不到地方官应尽的行政职责、州内义务。
结案后,也未见针对百姓的善后工作。
在其位而不谋其事,要真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官员,怎么好借查案之名选择性工作,还美其名曰厘清官场,巧辨人心?
我哪有工夫干这些啊!
探案,探的只是案件真相吗?
脱离现实逻辑后,剧集也绕过了真正神秘的“人性真相”,让妖邪之说沦为幻术制造的纸老虎——你第一眼被它吓得鸡飞狗跳,蓄力挥刀朝它奋力一砍,砍了个寂寞。
要知道。
曾经这股邪气在国产影视里,不仅有形状,有气息。
还刺进血肉。
03
县尉溺毙案的那只黑猫还记得吗?
它一出场,相信有不少人想起《妖猫传》。
妖猫成为执念的载体,在春琴、陈云樵、杨玉环与白龙之间形成恩怨的来回,因果相报的环扣。
“我不是那个身体,已经很久了。”
令人成瘾的长安红茶。
不由得让人想起徐克作品《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流传于唐朝官员、皇室之内的长安名茶,雀舌茶。
茶中含蛊。
人若久饮,会有慢毒之效。
而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因地面塌陷而成,供牛鬼蛇神们暗通往来的洛阳鬼市,几乎是1:1复刻。
李冰冰用过的银针刺穴易容术,在这里也有特写。
苏无名一行人在鬼市找到的妙手名医费鸡师,与《通天帝国》中的鬼医汪驴几乎同一套出厂设置。
相比一竿子打死的借鉴之说。
Sir更倾向于,团队是在已成型的设定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
对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朝代,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在正史之外,故事的另一种写法。
但,这就足够了吗?
Sir想讲一个细节。
第六案,《鼍神案》。
一桩因邪教信仰而引起的政教相冲,教法大过王法的无头尸案。
鼍,鳄鱼也。
在那里可吞噬人命,不信鼍神者会被群起攻之,视为异端。
△ 红帐内就是鼍神
案子的结局自然是邪不压正。
而地方受邪教所制多年,官场因此倾轧,早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幕后黑手落网了,然后呢?
当事的官员,那些同时既为帮凶也是受害者的人们,该予何罪?
狄公弟子。
主角苏无名给出的办法是,烧毁证据,日行一善。
这些东西
就都付之一炬吧
不仅如此,他还把鼍神饲养的大小鳄鱼全部放生,曰之回归自然。
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一个小小的宁湖司马,越权中央,决定将地方所有官员与邪教利益勾结、私相授受的的案底尽数销毁。
还在老百姓住的湖边放生大量鳄鱼,并圣父发言,希望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荒诞程度堪比洋葱新闻。
类似案件,曾经国剧做出过完全相反的示例。
2005年的《大宋提刑官》。
宋慈一介提刑官,不敌封建腐败,也无法靠一己之力扫平阴霾,澄清玉宇。
告老还乡前,他决定孤注一掷,将所有证据卷宗呈给皇帝,整整八箱。
皇上什么反应?
冤情被洗刷了吗?
正义被伸张了吗?
剧集没有正面回答,只留下皇帝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他微微一笑:
内侍失察,引起大火
还好扑救及时,没有引起大灾
只是宋爱卿,你刚才送来的那几口箱子
不巧毁于大火之中了
言外之意,两种猜测:
皇帝没看,让人烧了;
皇帝看了,还是决定让人烧了。
这才是编剧老辣之处。
让你(观众)也参与“探案”。
比起呈现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结果,它更希望让观众凝视和反思那些现成的“答案”,黑与白,错与对,赢和输……
不夸张地说。
许多具有邪典元素的“童年阴影”,其实如今回想,亦是我们的价值启蒙。
它们过早地寓言了现实之扭曲,人性之莫测。
《少年包青天》的“暴雨梨花针”、“隐逸村干尸”或是《神探狄仁杰》中吓呆李元芳的“无头将军”。
一桩桩融合了历史背景,真实人物加以戏剧改编的故事。
我们能够身临奇幻,旁观儿女情长,家国恩怨……
同时识别我们每个人心里根深蒂固又羞于承认的欲望与执念。
主人公也不是神。
只是如同我们一样,热烈地渴求着真相与正义的平凡之士。
鬼当然也不是真的“鬼”。
不过真实的B面。
奇情案件,背后都是数不清道不明的因果相生;魑魅魍魉,皆为人心所向。
Sir为《诡事录》感到遗憾。
不是因为它没有拍出这些,而是它差一点点就拍出来了。
就像那个怀疑自己杀妻,被幻术迷惑的书生,每日陷入多层的恍惚梦境。
医师告诉他。
你知道吗,人做梦,分为三种。
一是某个人的经历出现在另一个人梦中。
二是两人所做之梦,相通。
三则是一个人闯进另一个人的梦中。
梦者魄妖,意思是人的魂魄成妖,即为梦。
末了。
他补上一句。
但我更相信,梦,是人心最深处的欲望。
说到底。
诡事录。
我们能记录的,从来不是妖魔鬼怪。
而是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倒影。
我们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