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传承过程中,皇位战斗事件从未缺席。
除去皇子之间的争斗以外,甚至就连外戚、权臣以及后宫都会参与进来。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只要有机会,那就必须要想办法把握住。
而为了成功,各种各样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让人感慨人心的复杂与狠辣。亲情在权力面前,实在有些微不足道。
不过要说古代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夺嫡事件,还应该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
为了继承康熙的皇位,九个皇子各显神通,只求能够将清朝掌控在自己手中。
可只要经常观看清宫剧的人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当他们演绎“九子夺嫡”的时候,往往只会出现八个人,那么最后也是最神秘的一个人究竟是谁呢?
九子夺嫡
了解这个问题以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九子夺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其他八子是谁?最终的胜利者又是谁?
要说九子夺嫡的责任人,还真得怪到康熙皇帝头上。
这位君王虽然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让清朝发展更加强大,但在继承人这件事情上摇摆不定,搞得每个皇子都认为自己有机会,才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已经确立了太子的情况下,又连续两次废掉太子,进一步挑动诸位皇子脆弱的神经。
太子确定了,没机会了;太子废了,机会来了。皇子们反反复复、幽幽暗暗中追问,才知道继续坚持斗争,说不定皇位就能轮到自己。
就这样,九子夺嫡愈演愈烈,只要皇位一天没有确定下来,即便立太子也不再引起皇子们的重视。
为此,皇长子胤禔、皇太子胤礽、四皇子胤禛(即雍正皇帝)、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这八个人皆摩拳擦掌,朝着皇位冲刺。
只不过在冲刺的过程之中,九皇子、十皇子以及十四阿哥逐渐站队八皇子,十三阿哥则站队四皇子。清朝皇位争霸赛,进入高潮赛段。
在不同的资料之中,对康熙究竟钟爱哪一位皇子都有不同的分析,甚至还提出了足够令人信服的观点和论断。可事实上,康熙从来没有刻意表现出对某一位皇子过分的关照。
如若不然,其他人又怎么可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热情。尽管对康熙来说,这样的热情算不上一件好事,但他的确没有厚此薄彼。
康熙皇帝始终希望自己所有儿子都能够做到兄弟齐心,虽然他明白这不太现实,但他的确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他也希望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出一个最优秀的继承人。
原本很多人都认为太子胤礽以及支持者更多的八皇子胤禩更有机会成为皇位继承人,结果没想到四皇子胤禛不声不响的准备,最终闷声发大财。
三皇子胤祉
那么分明叫做九子夺嫡,为什么前文仅有八个人蓄势待发呢?神秘的第九人又究竟是谁?
其实他就是康熙前期最宠爱的妃子,荣妃马佳氏的儿子——胤祉。
按排位来看,也就是康熙的三皇子。而他在九子夺嫡中很少被人提及,其一是胤祉本人勤勉好学、喜书法文学和骑射,但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像其他皇子一样激烈。
换句话来说就是,胤祉比较佛系,你们争你们的,我在一旁观战就好。与其当个苦哈哈的皇帝,不如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
其二则是三皇子亲近太子,往往被后人归入太子党之中。
可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之中,胤祉又没有和太子走得太近,这让康熙十分高兴。倘若自己的儿子都能像他一样,清楚明白自己的定位,那他也不用那么操心。
因为这一点,当胤祉犯错的时候,康熙皇帝甚至都没有过分处罚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他被封为郡王的第二年,十三阿哥的生母敏妃去世。
按照当时清朝皇室的规定来说,妃子治丧未满百日,皇室成员不得剃发。结果这小子率性而为,一点没把规定放在眼里面,提前剪了自己的头发。
看到胤祉如此不守规矩,康熙气的将郡王封赏都给他拿掉,顺带着还把王府里面长史以下所有人都处罚了一顿。
不过无论康熙还是胤祉,其实都明白这样的处罚无关紧要。只是胤祉希望能够更多的“自由”,康熙则希望胤祉学会遵守皇宫之中的规矩。这不,还没到一年时间,康熙又重新给他安排其他事情做,向众人表明自己的心意。
不仅如此,自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以后,康熙都会前往胤祉家里举行家宴。
如此情形虽然在每一位皇子府邸中都会出现,但也恰好说明康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对于此时已经逐渐年迈的康熙来说,儿子们对皇位的争斗,自己已经无法阻止。但只要自己还活着,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趴着。
胤祉的选择
至于后人为何会将胤祉列入太子党,康熙又为何会高兴他在权势争斗中懂分寸,原因也很简单。
前者是因为胤祉大义灭亲,举报皇长子胤禔魇镇太子胤礽。
后者则是康熙针对这一关系对胤祉展开调查以后才发现,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十分干净,并没有像其他几个皇子一样坚定的站位。
《清实录》中记载,皇长子胤禔的个人能力虽然也十分出众,但由于是庶出,所以自出生以后,就注定和皇位没有任何关系。
原本胤禔对这件事情也已经认命,结果康熙一次又一次地重用他,让他产生了不必要的幻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胤禔不甘心,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继承皇位,证明即便庶出,也同样能够治理好国家。
可皇太子胤礽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始终挡在他的前面,这也导致胤禔的性格变得十分极端。
如果非要用一种情况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你既然生了我,干嘛还生那么多弟弟。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不过胤禔的命运也确实悲惨,作为距离皇位最近的人,却永远无法更进一步。
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胤禔请求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帮助自己做法魇镇皇太子胤礽。而这一事件被胤祉知晓以后,他立即上报给康熙皇帝。
一直希望兄友弟恭的康熙皇帝听闻这样的事情,一怒之下将皇长子胤禔幽禁。此时胤禔还不知道,他无意间帮了皇太子胤礽一个大忙。
原来当时康熙皇帝虽然确立了胤礽为皇太子,但真是一点传位的意思都没有,他的身体实在是太好了。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康熙皇帝即便执政晚期,依旧贤明能干。皇太子胤礽兢兢业业,长期生活在父皇的巨大威压之下,性格已经逐渐扭曲,做了很多让康熙不高兴的事情。
此次事件曝光以后,康熙皇帝选择对胤礽既往不咎,认为责任全都在胤禔身上,对胤祉也大加赏赐。
然而根本原因没有解决,太子胤礽注定还会继续犯错。
等到康熙皇帝第二次废掉太子之位的时候,他还专门派人查探胤礽与胤祉之间的往来。结果发现他一如既往地“不争气”,高兴之余,康熙再次赏赐胤祉白银五千两。
胤祉的归宿
那么作为九子夺嫡中最佛系的一位皇子,胤祉的归宿究竟如何呢?
康熙在为期间,因为胤祉文采出众,康熙曾命令他去编撰两部大书,即《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
前者称得上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极高价值的一部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后者则是包罗万象,中国古代图书目录、介绍,大都可以在这部书上找到答案。
等到康熙去世,雍正继位之后,胤祉仍然没有改掉自己的本性,依旧我行我素。
面对这位哥哥,雍正心里虽然不爽,但也没想着要怎么处理他。
直到雍正六年,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这才让雍正觉得面上无光,认为他无人臣之礼,决定剥夺胤祉的爵位,并将其囚禁在自己府邸之中,禁止外出。
至雍正八年,估摸着胤祉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雍正皇帝下令恢复胤祉亲王的爵位,并准许他参加怡亲王胤祥(雍正最好的兄弟)的丧礼。
结果胤祉竟然迟到,并且还没有任何一点忧伤的神色,这让雍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或许当时胤祉对雍正皇帝仍有不满,但他绝不应该在雍正最重视的兄弟面前“甩脸子”。
就这样,雍正借助庄亲王胤禄等人的弹劾,永久剥夺胤祉的爵位,并将他和他的家人一同囚禁在景山永安亭中。
仅仅两年以后,胤祉逝世,以郡王例被安葬。至此,这位不慕权贵、不事权贵、不争权贵的三皇子,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在九子夺嫡中,他或许只是一个参与者,但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上,他也算做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