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离现在不远了。60后70后好像是昨天,但很多人已经开始怀念那个时代了。
彼时各类国外文艺作品被大量引进出版,各种思潮令人目不暇接,国内文艺创作同样精品迭出,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虽然那时候书籍装帧并不精美,甚至看着像盗版书,但丝毫也不影响人们的读书热情。下面是那个年代很火的一些书,看看你读过几本。
《洛丽塔》,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死囚亨伯特的之口,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没有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在欧洲出版。1958年出版美国版,曾长期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并被改编成电影。因为《洛丽塔》的风靡,后来衍生出“萝莉(loli)”一词。在那个年代,看这本书是要偷偷看的。当时同样火爆同样需要偷偷看的,还有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
《飘》,美国女作家米切尔( 1900-1949)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城市亚特兰大,父亲是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律师协会主席。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毕业后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过一部长篇小说,她从1926年开始创作《飘》,10 年后作品问世,出版后反响强烈。
《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创作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巨著,从中隐约可以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神曲》对后世影响巨大,虽然很难读懂,但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青年的床头必备之书。
《呼啸山庄》,出自英国著名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中的艾米莉·勃朗特之手,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作者英年早逝,更为这部作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译者杨苡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的妹妹,在她之前有梁实秋的译本《咆啸山庄》。杨译出版后,《呼啸山庄》几乎成为该书中文版的定名,令梁译本黯然失色。
这两本书都是前苏联作家的作品,在那个年代,苏俄作品的地位虽然已经有所下降,但却是文学青年装逼的利器。手里如果捧着这两本书在大学校园里走一趟,相信能吸引不文学青年艳羡的目光。
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都很适合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种经典作家的作品读者越来越少了。但这本书的书名颇吸引眼球,即便放到今天或许也能吸引一些读者,不过这本书现在似乎很少见了。
金庸、古龙、梁羽生,中国武侠小说三杰,现在三人均已作古。但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或点着蜡烛或打着手电,藏在被窝里看他们作品的情景。当然对我来说,可能还是更喜欢金庸一点,梁羽生也可以,古龙的风格我不大能接受,总觉不如金、梁二位的作品典雅。现在想想似乎并非如此,古龙小说句子短促有力,很有点《水浒传》的味道,他的风格或许更接近中国传统的侠义小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称为纯真年代,那时代的人们很单纯,做人、做事、做生意、谈恋爱,都需要有人教,所以书市上各种指南类的图书也特别多。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侠梦不能只停留在书中,还要付诸实践。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后,饭也顾不上吃,就跑去跟人练武术,练到月上三更是家常便饭。虽然没有练成过硬的本领,却也练就了一个好身体。李小龙、气功、武术、各种玄学,在那个年代都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