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首映,完全没想到会这么漂亮!
很多人可能会看到这个题目,完全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我跟你们一样啊。
但我看完,真的大为震撼,和我一起看完的小伙伴,口罩都哭湿了,我也多次落泪。
很复杂的情绪,首先是为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其次是被片中的角色的情感羁绊所打动,亦有是被这段跨越60年的时空找寻。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个片名骗了,这部电影虽然叫《海的尽头是草原》,看上去很文艺,但实际上故事很有后劲,讲述方式也不是常见的平铺直叙。
等你看完电影,你就明白为什么电影会有这样一个名字。
我到现在都无法抑制想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的心情,太怕你们因为片名错过了这部影片。
导演尔冬升,出了名的暴脾气。片场要求非常高,所以电影出来的质量也很好。
1、导演
要知道,比较早前尔冬升就开始筹备这部电影,并在一年多前在b站更新拍摄的vlog,从选角,选地,训练动物,都亲力亲为。
导演vlog系列,几乎全方位地展示了《一部电影的诞生》!
这些短视频不管是对于观众来了解电影,还是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来说都大有帮助。
你很难想到一个香港的老炮导演能够这么好的利用短视频。
可以说这是国内第一个边拍摄边自己制作vlog揭秘的导演!
拍摄一部电影之前要做很多基本工作,导演都亲力亲为,比如在横店看景,为了追求年代感,里面的陈设道具都是需要精心匹配,墙面的做旧感,道具的年代感等等,这是一部电影的面子。
为此导演还感慨自己拍摄《路人甲》的时候的男女主角的台词,她说横店一切都是假的,但是里面的演员台词情绪是真的,到那一刻就感动了观众。
电影就是把假变成真的魔术师。
毕竟最后感动我们的情绪是真实的。正如这部电影,当我们离开座位走出影院,那种感动是真的。
除了横店拍摄,这部电影大部分都是草原戏,所以剧组也要去内蒙看景,地方非常大,大到导演完全没概念。
但是他知道要开很久的车,而作为导演,需要安排的事情非常之多。尔冬升感慨:导演就是体力活。导演都65岁了,还如此拼,是我们的榜样。
2、演员
除了看景之外就是演员的表演部分。
大家知道这里有些年轻演员,比如阿云嘎,丁程鑫,王锵等,导演都悉心教导,一个年轻演员能遇到这么大的导演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并且,这几位演员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感觉都很好,导演太会调教演员了。
带丁程鑫开越野车
与王锵聊相识
和阿云嘎聊音乐剧和电影的演绎不同
年轻演员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和导演正面的去碰撞角色,这不管是这部电影,更是对于他们以后对待电影的理解都会不一样,年轻时候遇到对的人能少走很多弯路。
演艺经验如此丰富的马苏说拍摄这部电影让自己多了自信。
片中她全程蒙语对白,下了很多苦功。
当然除了这些青年演员,还有动物和小孩的戏,这是最难的,里面有马还有狼的戏。
这些狼也大有来头,都是当年拍摄《狼图腾》这部电影的后代。
所以这些狼都是训练有素,算是“演二代”。
另外片中的一部分马是从北京运过去的,因为内蒙那边的马没有经过训练是没办法拍摄的。
驯马师说,这些马第一次见到草原,兴奋坏了。原来马和人都是一样的,它也有诗和远方。正如我们看到电影里面的草原一样,非常“洗眼睛”。
3、故事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In Search of Lost Time》,追忆逝水年华,故事是从哥哥的视角去追忆这一段往事。
从几个小人物的个人情怀,去折射大时代的大情怀,非常见功力。
电影讲叙1959年我国遭遇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灾害让很多家庭无力抚养孩子,不得不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孤儿院。
很痛,但很无奈。
留在家,可能饿死,送去孤儿院交给国家抚养,还有一线生机。
活下去,是唯一的诉求。
电影中的主角杜思瀚的妹妹杜思珩,就是这样被送去了孤儿院。
但是都往孤儿院送,显然不是办法。食物迅速挤兑,孤儿院不堪重负。
总理决定把孩子送去内蒙,内蒙政府也不负所托,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当真把孩子都接了过来。
尔冬升导演在北京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说,其实这个故事最后是超过了5万个小孩。
这些孩子也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2019年电视剧《国家孩子》就是以此为原型。
而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并没有打算采取宏大的主旋律叙事,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一对龙凤胎,从两个人的不同人生轨迹来展开。
电影以陈宝国饰演的杜思瀚寻亲开始,她要寻找的同胞妹妹杜思珩正是60年前被送往内蒙的“弃儿”。
他要找到她。
所以电影分两条线,一条是杜思瀚前往内蒙寻亲之旅,他时日无多,所以寻亲显得越发紧迫。
一条是60年前,被送往内蒙的这3000名孤儿的经历过往,其中就包括了妹妹杜思珩,这是本片的重心。
平行蒙太奇增添了叙事的魅力,也让这个故事充满了吸引力,我们在一开始就开始期待两个平行时空的交汇。
他们最终会相遇吗?
到了内蒙,这些孩子怎么安置成了最大的问题。
有些孩子本身体弱,更是扛不住长期的舟车劳顿,发烧,结膜炎频发,当时内蒙的医疗水平也很一般,但是牧民们还是克服困难,悉心照顾孩子。
电影里面王锵扮演的哥哥就是连夜骑着马去卫生院去给孩子拿药,为了抄近路,要经过一些危险的泥沙地带,但是时间紧迫,不得不骑马涉险。
当时看到这里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一个剧情,看到最后才知道,这闲置一招的后劲有多大。
这里先不剧透。
当然牧民们领养孩子都需要孩子的同意,牧民们说这是靠“眼缘”。
没有“眼缘”,可能就领养不到。这更衬托孩子的“幸运”,终于有人“要”他们了。
当然,“幸运”的还有杜思珩——故事的主人公,她被马苏饰演的额吉领养。
这种“幸运”也是她“不幸”的印证,因为她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
妈妈把我送去孤儿院,为什么不来接我。
观众都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但小小的杜思珩不知道。
所以,她被领养后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抗拒,一种本能的抵抗。
这种抗拒就是一根刺,刺痛片中的额吉马苏,也刺痛银幕前的观众。
毕竟“融入”需要时间,更需要爱。
罗意淳(杜思珩)与马苏
电影不胜其烦的表现额吉,爸爸,哥哥给予杜思珩的爱。
比如为她专门盖一个厕所,教她骑马,给她最好的食物等等。电影在表象上给予了杜思珩所有的尊重,这些尊重可都是出自牧民的赤诚之心。
而杜思珩如何表现她的爱呢?
爸爸阿云嘎要出远门,杜思珩骑着快马一路追赶,途中偶遇沙尘暴不得不半路停下,通灵气的马替她完成任务,把爸爸带回她身边。
剧作上,这是确定杜思珩接受了这个家庭的一场戏。
这里要狠狠的夸一下小演员罗意淳,演的很好,很有灵气。
她害怕这个爸爸和自己的妈妈一样一去不复返。
所以,她必须追出去。
行为的魅力胜过千言万语,说明杜思珩心里的那根刺还在。
我看视频里面陈宝国说:对一切都要珍惜啊,尤其是对自己的家人。
小杜思珩太想珍惜这重头来过的爱,她不想再失去一次了。
在杜思瀚这条线上更是埋下伏笔,又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当他最终找到了当年与杜思珩一起长大的四位牧民哥哥,他们终于说出了一个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
不得不叹服剧作上的用心之处。
当杜思瀚袒露自己的心声,四位老人也决定把往事和盘托出。
这里也不能给大家剧透了。
这个结局也是电影的华彩段落。
尔冬升说,拍这个电影希望感动到大家,并让大家了解到当年发生在内蒙的这一段往事。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海的尽头是草原》,肯定有人好奇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海,是一个巨大的意象,象征那个年代。
草原,广阔天地。本来纳百川的海在这里变成了草原来承载。
海与草原两个毫无关联的载体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是属于电影人的浪漫。
也是献给那个时代草原母亲对于“国家孩子”养育的赞歌。
9月9日上映,希望大家可以去相遇这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