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千言万语也不能拥抱。——叮当猫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发现,年幼的恒河猴除了食物外,对一种东西还有强烈的需求。就是温柔的拥抱。
在实验里,奶瓶挂在了“钢丝妈妈”身上,小猴子饿了的时候就会趴在钢丝妈妈的身上喝奶,可是除了需要吃东西的时候,小猴子基本上都会趴在另一只身上用柔软的布料包裹起来的“布料妈妈”身上,常常会紧紧地抱住它,而对于“有奶”的钢丝妈妈,却没有产生这么强的粘性。
哈洛发现,如果小猴子的成长环境里,只有能够提供食物的“钢丝妈妈”,那么小猴子回归到猴群里时,会无法融入到群体中,同时也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抑郁与焦虑情绪,以及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哈洛的研究开启了心理学界对于“触感”的重视,很多学者们都意识到,触碰与抚摸,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它对于构建一个人的社会感与爱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长期的缺乏身体接触,往往也会导致一系列生理上与心理上的不适,尽管这一系列的症状还未获得心理学界正式的认证,但有学者将其称之为“皮肤饥饿”,又名为“渴肤症”。
什么是“渴肤症”
亚利桑那大学的感觉剥夺研究专家Kory Floyd认为,被抚摸的欲望与食欲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当我们获得的触摸量低于正常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皮肤饥饿”的感觉。
“渴肤症”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比如强烈的孤独感、暴食、焦虑、失眠、乏力等,感觉的匮乏往往会让人去寻求一些强度较高的刺激活动,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感,但缺乏成长性质的活动又往往会对一个人的自我感受产生反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
当一个人的皮肤产生饥饿感时,还有可能会产生以下一系列的现象:
- 淋浴或泡澡的时间增长
- 认知功能下降
- 对生活产生较强的失落感
“渴肤症”的成因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随着独居人口的不断增加,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经历过“皮肤饥饿”的感受,调查也指出,人们的孤独感指数比起上个世纪提升了约16%,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
一个人之所以会经常性地产生皮肤饥饿的感觉,与缺乏深度的社交关系有着直接的关联。
而一个人之所以难以建立起深度的亲密关系,往往是由于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导致的。
有研究指出,低强度的皮肤刺激,如触摸与抚摸,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催产素,这是一种能够刺激人产生爱意的激素,也有助于减轻一个人的压力。
对于在原生家庭中缺乏抚摸的孩子来说,催产素的分泌往往会低于正常水平,导致了负面生理与心理状态的产生,长期下来往往就会形成一系列的负面认知模式,因而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社交关系。
拥抱的替代物
学者认为,当触摸与正向的情感相结合时,对于一个人的疗愈效果是最强的。
皮肤能够识别出触感里的情感因素,并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大脑。和一个自己爱的人拥抱,大脑的眶额叶皮层会被激活,它是人类情绪产生的主要神经机制。
而对于单身狗或者“缺爱”的人来说,往往会寻求一些替代物来满足自己渴望拥抱的需求。
- 找按摩师
- 公仔娃娃或抱枕
- 宠物
心理学家认为,与自己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连接的人是拥抱的最佳对象,虽然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个人的情绪,但由于它建立在一种商业行为之上,因此通常是缺乏情感性的,也无法刺激人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而宠物与人的情感往往是真实的,与宠物之间的亲密接触,通常也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疗效”。
触觉里的心理现象
- 心理学家建议,在抱被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较重的被子,这样更加接近与真实的拥抱触感,因而也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一个人的负面情绪。
- 触觉是可以解读情感的,有些时候和一个人握手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到对方是否保持着善意。
- 柔软和温暖的触感能够提高说服一个人的几率,因此,想要说服一个人,可以让TA坐在一张柔软的椅子上,以及给TA一杯温暖的饮料。
虽然“渴肤症”还没有成为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名词,但心理学家们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的过程中,触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感官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事实上,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感官感受互相传递的。
爱有很多种表达,或许,拥抱就是最温柔,也最温暖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