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除了腐女还有什么】谨防耽美文化过早影响未成年人

文/侯晓

图片/照片网络,图片与内容无关

很多成年人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BL、GL、耽美、腐女、同人、鬼畜、YOAI”等新名词。

目前在国内青少年中盛行的耽美文化,就是日本传入的BL(boy’s love)类型漫画的代名词,在日本称为JUNE,耽美文化流行后被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这类漫画捕获了大量女性簇拥者,也就有了“腐女”这个称号。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动漫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其中裹挟着耽美型动漫和一些包含耽美元素的经典漫画。现如今网络世界中的“腐女”“耽美”等亚文化流派广泛传播,其文辞优美地推崇唯美的同性爱恋。青少年能够轻易接触众多的耽美网游、小说、漫画网站、广播剧与手机软件等,加速促进了他们对同性恋、双性恋身份的认识。在日本这类型漫画书籍甚至是在线小说,大多被划分成了“青年向”或者“成人向”的标准。

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为小众兴趣群体提供了完美的滋生环境,网络社区的半封闭性和匿名性让一些无法正面流动传播的耽美作品得以“暗涌”。跟其他亚文化一样,耽美文化的传播也具有小众化特点。耽美文化只在青少年女性和少数青少年男性中传播。同时,耽美文化也有供其受众实践与参与的活动,耽美爱好者把网络作为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新阵地,并以此来建立其明确的群体目标和期望,继而形成群体凝聚力,从而推动族群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这些内容在网络上随手可得,漫画书籍没有分级管控,波及人群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出现在很多小学生群体里。

这些动漫作品以网络、漫画、书籍、动漫短片、耽美剧等各种形式渗入到青少年人群之中,让一些无法分辨的低龄未成年人有了接触,我们在校园的图书角,甚至很多书店都能看到大量的这类书籍出现,一些网络作者为了趁热度,大量产生或者夹杂着这类内容,无关人物的漫画都会有美少男图片等剪接。未成年读者在不对等关系中三角恋、出轨的狗血套路,耽美剧里两个男主角势均力敌、互相扶持的相处方式让人感到既陌生又新奇。于是,几部由耽美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先后成为爆款,使制片方和播出方赚得盆满钵满。资本也嗅到了这个风口,各路热钱蜂拥而至,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一时间,耽美IP成了片方争相购买的香饽饽。被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和华策、慈文、工夫等头部影视公司都争相抢夺大神级耽美作品版权。2017年以来风靡全国的耽美剧,从《镇魂》《陈情令》到《成化十四年》《山河令》,其原作也都高高盘踞在网络浏览耽美文榜单之上。网上也滋生了大量涉及耽美文学的平台,晋江文学、长佩、废文、海棠、寒武纪年、米国度……,为耽美小说作者们提供了变现的平台,也为耽美剧提供者源源不断的素材。2021年,由耽美小说(多指男男同性爱情小说)改编的“双男主”电视剧立项、拍摄、开播数量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耽美101”元年。耽美剧所选的男主角,在颜值上的优越,在精良服化道和剧情的加持下,极易挑动广大青少年观众的心弦。可问题在于,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时期,被耽美剧错误的引导,或许会带偏青少年的个人审美倾向,以及性取向。

除开这些表面上的潮流,还有别有用心的团体在暗地里推动,在200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就资助了我国北师大的刘文利教授,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研发并在2010年正式出版了小学1-6年级的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内容涉及推介同性恋和LGBT(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跨性别、间性人群体)文化、制度;并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北师大流动儿童性健康教育项目,直接给10岁左右的儿童灌输同性恋、双性恋的所谓美好幸福生活场景。

二次元文化的风行,又使得耽美文化披上了一层流行的外衣,更快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着传播,高流量作品几乎是网络小说和漫画改编的动漫和广播剧,其中很多包含武侠和耽美元素:《魔道祖师》《六爻》《破云》……。家长们由于没有太在意这类型作品的内容,认为孩子们只是在看一些漫画和动漫作品,基本没有加以干预或制止。

耽美文化刚涌入国内时,基本是在城市盛行,乡村知之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处乡村的未成年也从多个平台接触到这种亚文化,由于留守儿童的增多,没有家长的严管和手机的普及,这类文化的传播低龄化在乡村更为广泛,由于乡村未成年人对融入社会的求知欲更强,所受到的影响更大。当代青少年是在物质充裕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富有个性、思想开放而又极其崇尚自我,其内在需求和以前相比已有了巨大变化。“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追逐流行,一方面出于模仿他人、适应社会的协调性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希望区别于他人的差别性愿望,这是一个矛盾而统一的过程。”同时,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他们的文化观念及其思想、行为和趣味与前几代人具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更愿意选择特异的生活方式,并不介意边缘化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同人男/女之所以喜爱耽美文化,主要表现在对“性”的需求和对“自我”的认同,也受到文艺作品渗入,甚至是群体喜好潮流的影响。

引用《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对该省1260名青少年性身份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男生有2.9%自认为同性恋,4.9%自认为双性恋,12.4%不确定自身性身份;女生比例分别为2.4%、12.4%、14.3%。37.5%的人知道“耽美”或“同人”,其中表示“喜欢”的占32.3%,11.9%表示憧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同性爱恋。

《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大学生中双性恋的比例高达8.92%,同性恋4.58%,不确定的占比6.46%,其实如果加起来,非异性恋的比例占19.96%,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而近几年这个趋势的低龄化更加严重,大有弟弟妹妹们跟随哥哥姐姐们潮流的趋势。

2021年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发布了《青爱工程“性教育防艾的社会疫苗”探索与实践》白皮报告。报告分析称,目前,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人群。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近3000例,性传播占98.6%。另外,2020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中,男性同性传播占81.7%,异性性传播占16.9%。这个数据中不难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低龄化越来越严重,而同性占比巨大。

当大家听到几岁、十来岁的孩子口中说出“同性才是真爱,男女只为繁衍。”的这些言论的时候,耽美文化就已经植入到孩子们的认知里面了,这些向低龄人群下沉的观点和引导,不亚于血腥、淫秽、色情等内容的破坏力。

关于动漫作品分级、文字类作品分级、电影分级的呼声,从九十年代开始不断都有人在提出,但目前还没有细分的管理政策规定、法律法规出台。虽然耽美文化是从日本传播到我国的,但在日本这类型漫画书籍甚至是在线小说和动漫,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各处的《青少年保护育成条例》中都有规定,行业自律上还将各类漫画和动漫划分成了“少年向、青年向、成人向”等三大年龄层,“映画伦理委员会”也对这些影视动漫作品进行了分级管理,公分4级:G:谁都可以看;PG12:12岁以下由监护人陪同观看;R15+:15岁以下不让看;R18+:18岁以下不让看。国内目前儿童及青少年中流行的日漫《寄生兽》《JOJO》《日在校园》《萝莉的时间》《妖精的旋律》《记忆女神的女儿们》等这些动漫,在日本因为部分内容过于色情、乱伦和暴力,甚至有诱导儿童的成份,有些被定为R18+,被禁播。当然国内也下架了部分作品,但由于盗版猖獗和网络传播途径的便捷,加上禁止的相对晚,还是有相当多的书籍和电子版本流入到了青少年甚至儿童人群,特别是有些下架书籍流向了管辖相对薄弱的农村,影响着大批低龄人群。

呼吁大家关注到网络世界充斥的这类暴力、乱伦、色情及耽美中的同性恋文化对青少年和低龄儿童对自己性身份的认知产生了极大混淆和影响,针对青春期少年们性身份认同和认知的教育(学校/家庭)也刻不容缓。在教育过程中,应覆盖和建立自我身份的正确认同,建立起健康的行为规范,针对青少年甚至儿童的开展针对性、阶段性、可及性的自我性身份认知教育,也能避免低龄儿童及青少年过早的受到外界影响错误的认知了自己的性身份,也能避免过早的性行为和同性行为的发生。

看到这个目前存在的现象,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学校及家庭共同参与,严格审查相关作品,避免部分诱导性极强的暴力、色情、乱伦的耽美文化作品流入低龄儿童及青少年手里,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读物应该设立严格审查。也建议能够立法或者有相关部门能够落实对应规定,来对这些相关读物和作品进行分级,避免低龄儿童接触到这些未经分辨的内容,避免这类亚文化过早的对低龄儿童的性取向等进行不良引导从而使其受到严重影响。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