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国内有什么好的动漫杂志】还记得童年暑期的动画片吗?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听大师们讲述国漫创作幕后

小时候充满蝉鸣声的夏天盛夏,最开心的事应该是有“看动画片”的选项。

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为了致敬经典,更为了传承文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联合推出了《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之国漫特辑。从第一部国漫《大闹画室》到百花齐放,从黑白笔墨的简单构图,到五颜六色的动画世界,从上古神话到科幻太空,国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也成为孩子暑期生活的快乐密码。

周克勤: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追溯中国动画片的历史,不得不提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周克勤,正是美影厂的一名老厂长。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中外的动画片,觉得这是在课堂之外寓教于乐的好的学习机会。”周克勤分享说,高考前他有幸到美影厂参观,看到动画制作的过程,令他大开眼界。“我当时感觉动画制作就像在做工艺品,特别有意思。”周克勤说,从那时起,他就决定未来要从事动画这个行业。

毕业后的周克勤,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顺利进入到美影厂工作。“初进美影厂,两个创作宗旨记忆犹新,一是‘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就是要做有中国特色的、有趣味的动画作品;二是‘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其主要讲的核心就是创新。”周克勤说。

“1981年的《猴子捞月》是我独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周克勤说,“猴子捞月源自民间谚语,当时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有‘猴子捞月一场空’的故事。”而这个剧本打动他的是:这次猴子真的用瓦盆把月亮捞起来了,因为瓦盆里面装着水盛着月亮。“这个跟原来猴子在井里怎么都捞不起月亮的谚语故事不一样了,但这种发展又合乎情理、出乎意料,满足了动画片想入非非的特点。”

周克勤说,早期的动画短片,都是在电影院播放电影前放映的。渐渐地电影院不再放动画短片了,而电视台则喜欢放《铁臂阿童木》这类的动画系列片。于是,美影厂也开始转向创作动画系列片。“《葫芦兄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由美影厂在1986-1987年原创出来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给孩子们在电影院试放映《葫芦兄弟》,坐在后排的孩子们从头到尾都站在椅子上,跟着拍手、跺脚,激动得不得了,作为出品方的我们也很受鼓舞。”周克勤说,对孩子们来说,《葫芦兄弟》里的兄弟情、祖孙情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也很感染人。

一部好的动画片中的精彩故事,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甚至美妙好听的歌曲,会使孩子们铭记一辈子。“《葫芦兄弟》自上映以来影响了几代青少年观众,善良、勇敢、团结、友爱的葫芦娃,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男儿。所以说,好的动画片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

如今,周克勤感慨于现代技术对中国动画的影响之大。“我们当年做《葫芦兄弟》时要做很多闪光特技,制作压力非常大。如果有了现在的电脑技术就很方便了,随时用程序调整,特别是3D动态捕捉技术,可以把人物的动作做得更真实和更有动感。”周克勤说。

近几年,国内动画片市场出现了不少诸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的动画片,这些影片都是很好地传承了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作为动画人,周克勤感到振奋的同时,也看到动画片市场上还有不少过多模仿国外风格或轻视内容,单纯炫耀技术的动画片。他说,动画片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不能过分依赖技术,而忽略了思考和创作。

“我对动画的追梦史、学习史、奋斗史,希望可以让孩子们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希望中国动画在诞生百年之际,多下功夫,多出精品!”周克勤的殷殷期望,诠释着他对动画的挚爱。

凌纾:好的艺术必须面向人生

《邋遢大王奇遇记》《阿凡提》,曾经的经典动画,为无数人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它们的创作者正是我国著名的动画编剧凌纾。

“我是个动画编剧。”凌纾说,这个岗位对孩子们可能有点陌生。“这好比盖房子,有人扛水泥、钢筋,有人开推土机、吊车,但大家不能一哄而上,要先有个设计图,有个总指挥,大家听命令,按照设计图一步一步干。这个画建筑图的,就是总设计师,也就是动画片里的编剧了。”

“有的小朋友一听就高兴了,说‘我最喜欢编故事,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凌纾告诉大家,其实不然。“表面上,编剧有绝对的自由,但其实,有一个最大的因素在管着他,这就是生活。”

“我们的生活,由无数的细节组成。文艺作品也一样,所有的故事、人物,都是由细节组建起来的。”凌纾说,《邋遢大王奇遇记》里就有好多细节。比如要当地球球长的老鼠国王有一个怪癖——特别爱闻汽油,这个细节,使老鼠国王有了个性,让人印象深刻。“多年以后,大部分人对看过的动画片主题、结构可能都会忘记,但有些好的细节,却不会忘。”

“一个好故事,最核心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内涵。”凌纾自问自答道。他说,从原始人开始,大家就围着火堆讲故事。讲打猎的趣闻,讲外面世界的新鲜事。虽然这是种娱乐,但主要还是帮助大家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当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已经飞出了地球,动漫也无比丰富多彩了,但深刻、独特的内涵仍然是好故事的核心。“艳丽的色彩、紧张的打斗、眼花缭乱的变化,只能愉悦我们的眼睛,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是内涵。”

凌纾认为,动画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孩子的想象力、幽默感、善恶分辨能力,勇敢和团队精神都可以从中培养和建立,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强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凌纾说,《邋遢大王奇遇记》中那个不爱清洁的孩子邋遢大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他有缺点,有过失,但也有正义感,有社会责任感。“小朋友看完片子,一定会迷惑,邋遢大王究竟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我们要从他身上学习什么、改进什么呢?一连串问题在他们脑海中闪过以后,就是成长的过程了。”

凌纾说,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优秀的动画片,比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人之下》等,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有三维动画,也有二维动画。这也充分表明,动画的表现形式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核心,还是故事和内涵。

“我很高兴地看到年轻的动漫人成长起来,他们有才华,视野开阔,他们并不轻视传统文化,但又不拘泥于古籍,而是大胆重构,甚至颠覆,将传承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凌纾说,“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充满了这个年代年轻人的热情、自信、敢于拼搏、坚持奋斗的时代精神。”

“我搞了一辈子动画片,算不上什么大师,但我愿意参加大师讲堂,想再为孩子们做点事。”凌纾说,也许一堂课并不能立竿见影,让孩子们马上变为中国动画的“接班人”。“但如果我们曾经的经历,还能给大家一点参考或启发,让他们感受到上一辈人对动画事业的热爱和敬业,我就十分欣慰了。”凌纾也把自己总结的理念传递给未来的动漫人——好的艺术,必须面向人生。

金城:小小漫画是孩童美育的第一课

“中国最早的漫画来源于广东人谢缵泰在1898年画的一幅时局图,是展现英法俄日等列强瓜分中国地图时的一幅漫画,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记载……”

“中国的单幅漫画起源自漫画家丰子恺,他的画作有一个标题叫‘子恺漫画’,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把这个画种定义为漫画。随之发展为四格漫画、多格漫画、连环画……”

在“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镜头前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漫友》杂志创始人金城目光柔和、面露笑容,谈及漫画时更是神采飞扬。这位被业内称为“中国漫画超级伯乐”的“讲师”,彼时正身在位于广州的JC动漫馆,结合馆内件件珍贵的漫画作品,串联起一则又一则动人的小故事,柔声地为学生们讲述着中国漫画的“升级之路”。

“‘三毛’,大家知道吗?《三毛流浪记》,正是早期四格漫画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经典。”金城介绍,“三毛”这个主人公就是一个小朋友,他头上只有三根头发,这是夸张的处理手法,也是这个角色的典型特征。

“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三毛’在日军的铁蹄下,是怎样机智幽默地求生,又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去获取知识、去争取中国人的尊严。‘三毛’身上乐观、勇敢、幽默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人生。”金城说。

而说到连环画,顾名思义,是用图画来连续地讲故事。提到它,则不得不提到另一部经典——《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作品对于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金城向孩子们袒露心声,《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给了少年时的金城无穷无尽的幻想,在读物贫瘠的年代,简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给养,激发他的无限想象力。“后来,我有机会和条件引进日本漫画版权时,也由于这个情结,选择引进了手冢治虫的《阿童木》和《我的孙悟空》。”

正是源于内心对连环画、漫画超乎寻常的热爱,在1998年,金城创办了《漫友》杂志,也见证了中国动漫故事点滴汇聚的精彩。“从创刊时,我们仅有一篇中国原创漫画连载,到后来变成两篇、三篇,再到如今,全部是我们本土的连载漫画。”金城笑着说,敖幼祥的《乌龙院》、朱斌的《爆笑校园》、夏达画的《长歌行》等,在《漫友》杂志上一期一期连载,杂志的小粉丝们也追着一期一期往下看。

金城还由此酝酿了一个追星计划。“用一句比较形象又直接的话说,我要做一个造星机器。于是,金龙奖应运而生。如今,每年都有作者从四面八方主动投稿,它也被称为行业的一个风向标。”金城说。

从2010年之后,二维动画逐渐减少,很多动画开始无纸化作业,用电脑做三维动画。这也无形间让金城充满紧迫感。

“我要为动漫收藏制订一个系统化的收藏计划,让更多的孩子们知道,像宫崎骏的《龙猫》《千与千寻》,像中国著名动画《黑猫警长》等二维动画,都是一笔一画手绘出来的。”动漫馆正因承载着这一使命而落成,金城把历年收集的动漫藏品陈列出来,就像把中国动漫历史植入这里。“当下一代的动漫爱好者来到这里时,我希望他们可以感知到中国动画、漫画的历史发展,更希望老一辈艺术家对于动画、漫画艺术的热爱、坚持,也能够通过这些美好的作品得到传承。”

在金城看来,动画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不单单是动漫领域、美术领域的事情,同时是教育学、心理学与艺术家共同完成的时代课题。“动漫是引领少年儿童走进文学、走进科学、接受宇宙知识的重要载体,小小的一页漫画,是孩子接受美育的第一课。”金城说。

童自荣:用声音“演活”动画人物

《大圣归来》里的混沌、《天书奇谭》里的内侍、《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警长……这些耳熟能详、活灵活现、风格迥异的动画角色背后,配音演员竟是同一人。他就是我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被业内誉为“中国的佐罗”“配音王子”称号的童自荣。

“这个世界有很多艺术,比如戏剧、电影、书法、绘画,语言艺术也是其中一种。为动漫配音,正是语言艺术。”童自荣说,“动画配音演员就是一个为孩子们倾情服务的职业,用声音把孩子们热爱的动画人物演活了,那么工作就做到位了。”

胡迪角色,就在他的配音中有了生命力。“他是一个英雄,但也有缺点,他的缺点并不影响他是一个英雄。”童自荣在揣摩了动画人物的初心和人物特点后,力图通过自己的演绎,让角色变得更为立体、丰满,也让青少年所感知的动画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在童自荣看来,配音工作者身居幕后,不常跟观众见面,相反,应保持一种距离感。“这正好是搞配音工作的独特魅力,就让观众去想象、去好奇,把配音演员想象成角色。”

与之相应地,配音工作者的日常也变得格外神秘。“简单地说,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本子,熟悉自己和全剧的台词,有激情地去表达。”童自荣为学生解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配音工作者,第一位,是要好好理解作品,喜欢上自己的角色,第二个特别重要的,是一份松弛。到棚里配音和在棚外准备不一样,能在红灯一亮、导演喊‘录’的瞬间不怯场,在话筒前声情并茂地演绎角色,必须要反复磨炼、多实践、下功夫。”

“配音,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童自荣笑道,而他沉浸在这一趣味世界中已有30余年。“我在青少年时期喜欢做梦,做的正是配音的梦。20世纪60年代初,在连看了三遍苏联电影《白夜》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自己一生的理想就是要当配音演员。”

起初的几年,他一直配的是跑龙套的小角色。“我是圆了梦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毕生最喜爱的工作。这份对配音的痴迷使我用功、用功、再用功,将龙套角色也当成主角来配。”

令童自荣欣喜地是,当前有很多青少年为了配音成立了兴趣小组、工作室等。“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真是值得庆幸!”童自荣为年轻朋友们连连点赞,“我百分百支持大家,对这份积极性要好好呵护。”

同时,他也为喜爱配音的年轻人指点迷津。“现在,有声读物、朗读小说的发展势头很好,大家平时练习配音时,就可以从朗读小说开始,一个人扮演所有角色。一有机会,马上就可以投入配音,去塑造角色。”童自荣说,“我们这些过来人,总会有一种期望:希望大家做一个好人,有一份爱国心,更有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心。配音工作是语言艺术,希望大家可以将其推向更加辉煌的那一步。”


原文刊登于2022年8月26日《 人民政协报 》 第9版休闲周刊

记者:刘圆圆 徐金玉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