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葬礼后举行祭祀的仪式
死者被埋葬后的第三天下午,原本是“葬礼”的孝子、女婿、侄子拿着“献饭”,拿着铲子去坟墓烧纸,建祭祀,修理坟墓,平整墓地和墓地,然后把“哭丧着脸”都插在坟墓的末端,又垂了下来。
从此,孝子才可以随意出入人家大门。带去的“献饭”献郭亡灵之后,孝子分吃,吃不完的就地埋掉,不许带回去。原来“送埋”的孝子和至亲,必须参加“复三”。俗语说得好:“送埋不复三,家里穷个干”。所以,人们都特别忌讳,“复三”时“送埋”者都得到齐。人死从咽气的那天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也叫“祭七”或者“过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直到第七个七天叫“尽七”或者“七七”。一般民间都比较重视“三七”、“五七”、“七七”。“过七”丧家及亲友多在坟头烧纸祭奠。
“祭七”过完到百天,再烧纸钱,进行祭奠。以后每天逢死者去世的日子,都要举行祭奠仪式,以表纪念,一般都是本家孝子及至亲参加,到第三年,第五年。第九年都比较隆重,跟过丧事一样,杀猪宰羊,布置祭堂,李阿克祭奠,祭礼繁杂。
逝者“三年守制”,都是本家孝子及至亲烧纸祭拜,坟上“换服”就行,在“守制”的三年内,孝子都穿白鞋。清明、农历十月一、冬至、除夕、新年时都要烧纸祭奠,孝子家不放炮、不作乐,过年门上不贴红对联。三年后,才可以举行正常的节日习俗活动。
二、其他形式的葬俗
1、船棺葬
船棺葬是我国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用船形棺为葬具,称为船棺葬。船棺葬分为天葬和土葬。
(1)船棺天葬盛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大多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
(2)船棺土葬是旧时四川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末。
2、天葬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安葬方式。但是关于西藏天葬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
(1)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是冻土层,很难挖得动,便根据实际采取天葬方式。
(2)天葬与佛教教义相一致,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以后,灵魂离开肉体开始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而后将尸体喂秃鹫升天,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善举。
3、悬棺洞葬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麓乡的瑶族人现在还沿袭着古老的悬棺洞葬葬俗,已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少数民族悬棺洞葬的族群。
在瑤麓乡,悬棺洞葬按照家族姓氏分占山林里的山洞,将成为亡灵安息的地方,老人去世后,族人把棺木做成“井”字形。瑶族画师用矿石颜料和蓝靛为亡灵描绘天堂、人间、占钱、海洋和地狱的月牙图腾及鱼形图腾的木板,镶嵌在棺木上。家人则为死者准备一份糯米饭和一块烤肉作为枕头,放进棺木内。年轻人围着棺木,烧起篝火,敲着木鼓,唱起古歌,围着棺木跳起“打猎舞”。
夜幕降临后,几十个年轻人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到村寨。依照古老的习俗,他们不能走有人走过的路,也不允许砍刀开路,必须钻刺蓬踏荆棘,走一条陌生的路。几十人抬着棺木钻刺蓬,攀悬崖,将承重的棺木运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而后一齐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得回头再看一眼,而且从此任何人不再进入这个亡灵的安息地。
4、火葬
因为古代的时候,我们都是信奉落叶归根,讲究遗体完好,因此火葬,这样的一种方式被认为是异端,甚至于被认为是有悖孝道伦理的恶俗,但是一直到了宋代、辽代、金代、元代,才被逐渐推广。
5、海葬。
就是将骨灰撒向大海,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这样的丧葬方式将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更是有利于国家所发展的移风易俗。
6、风葬。
这样的一种方式又称露天葬,它包括了数丈崖上冻葬等等,一般分布在东亚各国,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很早的时期。但是在我国的东北以及西南不流行过。这样的方式就是将死者的遗体裸落在树木以及旷野之下,也有的人将尸体放入棺材中,然后放置于用茅草以及木板制成的停棺棚里面。
7、塔葬。
打仗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被藏族中人视为最为高贵以及最高待遇,甚至是最高规格的一种丧葬方式,因此葬将其称为灵塔葬。一般来说,高升或者是活佛圆寂之后,就会用这样的丧葬方式进行处理。
8、树葬。
在古代的中国,一般只有东北以及西南的少数民族,才会使用数战这样的一种丧葬方式。而在现代,树葬成为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将逝去的亲人骨灰撒在树的下面。
9、二次葬。
二次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俗,原始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的一种葬俗,其显著特征是将死者的尸骨进行两次和两次以上的埋葬,多数是易地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