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主妇的反击电视剧推荐理由】专题由反派撑起的女权剧,冲撞了谁的玻璃心

1908年3月28日,妇女们在游行时高喊“面包和玫瑰”的口号。

除了享受面包的物质保障外,还要获得玫瑰象征的生活质量。


这便是女性在倡导平权时的基本要求。


可如今,不见平等,更多是一种戾气。


而今天,我们就要聊一部连女权者都看不惯的女权剧。


这便是讲述美国历史上女性平权运动的美剧——


美国夫人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连女权者都看不惯的女权剧?


因为,女主角竟是菲利斯·施拉夫利——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反女权斗士。



乍看第一集,让人感觉走错了片场。


不是说好的女权剧吗,怎么凯特“大魔王”都快把45分钟演完了,还在带领一帮家庭主妇反对平权呢?


怎么印象里攻气十足的布兰切特在剧中收敛了锋芒,成了一个思想极为保守的反女权人士呢?


还以为后几集会有反转,都看到第4集了,除女主继续捣乱外,倡导男女平等的平权修正案居然还流产了。


所以,《美国夫人》实质上是一部讽刺女权的剧作?


当然不是!


在了解一番真实人物的历史背景后,我们才会明白:《美国夫人》与女权运动一样,并非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



近代西方女权运动,历经三个阶段,而《美国夫人》聚焦的正是第二阶段的一项重大事件:


上世纪70年代,菲利斯·施拉夫利对《平等权利修正案》(ERA)的挫败。


先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对战双方——


平等权利修正案 VS 菲利斯·施拉夫利


一句话概括ERA的目的:


无论性别,保障公民均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重点聚焦对薪酬平等、家庭暴力、孕妇歧视、堕胎等问题的改善上。


要说ERA的支持者也是不少。自20世纪初拟定,不光得到了艾森豪威尔、尼克松、肯尼迪等总统的全力打call,还在1973年获得了美国的30个州的支持。


六十四拜都拜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仅差3个州的支持,ERA以破产而告终。


为何?且看这位菲利斯·施拉夫利都做了些什么。



那边厢,ERA女权斗士们各个激进非常;


这边厢,菲利斯只玩转一张牌,就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平民。


虽说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后彻底垮台,但还是保住了阵营形象:为普通的美国家庭发声。


家庭,民众,小人物……菲利斯正是看清了历史环境,并在家庭主妇间传播同性婚姻以及女性参战的恐惧情绪。


剧中就有一个真实情节:主妇们写信给议员表达观点,并自制面包去发放。


最终,通过对平民舆论的掌控,菲利斯在这场斗争中力挽狂澜。



而在《美国夫人》中,故事并没有站在正邪两股势力的角度去讲述,而是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镜头前的菲利斯,成了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女主角。


你能说她是一个反女权的恶人吗?并不是。她所做的,都出自一定考量。


菲利斯不止一次强调自己之前涉足政坛的原因,是为了构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


她并不是为了诋毁在当时象征自由独立的女权思维,而反对ERA。她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她观念中的权威。



一开始,菲利斯是不屑于反ERA运动的。是什么让她开始站在了ERA的对立面?


菲利斯兴冲冲进入白宫,本准备了一肚子应对局势的方案,结果因一件小事使她忍无可忍——


记笔记


为了会议的私密性,长官叫走了女记录员;但考虑到内部能有个记录备存,长官命令起菲利斯,与会者中唯一一位女性。


行,你们拿我不重视,那我就挑一件事,让你们看看我的实力。


于是,她瞄上了窗外那些倡导《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女权分子。



菲利斯担忧的是:


《平等权利修正案》通过后,家庭主妇的地位会下降,甚至会产生强迫女孩征兵的情况发生,这样,一个国家的后勤就没了保障。


当她事无巨细地说明《平等权利修正案》的隐患后,其他人的态度是:


我们之所以通过这样法案,是为了拉拢别的势力,让他们觉得我们民主,从而支持更有实际效用的税务改革法案。


由此看来,菲利斯的做法实际上保留了女权主义的味道,只不过她代表的是传统女性思维——家庭至上。


为此,菲利斯决定在男性面前做出一番事业,让女性获得一定认可。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菲利斯如其他女性一样,活在传统的男权制度下。


这一点她也很明白,甚至表现出无力感。


尽管进了白宫,但在自己还没表达观点时,男性角色已经对她进行了否定。



尽管自己非常疲惫,但还是要满足丈夫的性需求。


在丈夫心中,给她机会去竞选,不是为了支持她,而是让她看清现状——


你是女的,你做的一切必将毫无意义。


正是菲利斯的不甘,使她产生了与ERA相抗衡的想法。



以布兰切特饰演的“反面角色”作为主角,并揭露出她的心路历程,恰恰表明女权运动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美国夫人》多视角的叙述模式,也展现了ERA中女权斗士们所面临的窘境。


你看到的是一群姑娘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外敌吗?当然不是。


那个是理想化的历史书写,而荧幕呈现的是逼真的人性事实。


历史上的女权运动不是几个姑娘在那喊口号,内部矛盾一刻也不曾停歇。


头上来,ERA的几个重要人物不是讨论问题,而是发生了内部纷争。



因为之前在与别人的争辩中,激进主义者贝蒂的态度过于强硬,使得原本想联合其他阵营通过修正案的计划瞬间泡汤。


于是,领头人贝拉与记者格洛丽亚达成一致意见:内推长相与情商兼备的格洛丽亚为对外统一发言人。



没成想,前脚刚达成统一战线,后脚就因为堕胎法案的实施而决裂。


贝拉的计划是慢慢来,格洛丽亚认为形势刻不容缓。



内部分歧还产生在ERA成员与激进的贝蒂间。


贝蒂有多激进?要想通过ERA,只靠女性不靠男。


而贝拉、格洛丽亚则认为,通过与敌对阵营的求和,推进ERA。


于是,同一组织里的两种观点发生碰撞,矛盾不可调和。



历史总是盖棺定论,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


比如格洛丽亚“墙头草”的印象:


正因亲身经历过堕胎,所以想将堕胎合理化;正因感同身受,她才无所不用其极。


剧中有一镜头,是格洛丽亚碰见一位堕过胎的女人。此处没有寒暄,只有一个动作——格洛丽亚时不时注视着对方。


她是备受争议的,但在致力于堕胎合法化的问题上,她无愧于己心。



多视角叙事,一集以一个女性角色的主视角进行阐述。


正是这种多女主的视角,诠释出一个风起云涌的政坛斗争。


同时,也揭露出她们的无奈,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妥协于权力。


剧集通过门这一意象,让观众体会到那个年代女权运动以及女性形象的不可说。



当菲利斯出门拿便签的时候,有一个镜头——


门内,是一群男性政客。


门外,是自己,一个自以为进入上层机构,但实际上还是被不公正对待的女性。


男权社会的不认可,让女性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焦虑。



片中还涉及一位黑人女性,即当年想要竞选副总统的谢丽。


看她的头衔:美国第一位国会黑人女性议员和黑人女性总统候选人。


然而,面对大局势,加之黑人身份,都让她遭受不公的待遇。


看似是坐在卧室内,但屋外的男权社会仍旧不把她放在眼里,甚至对窃听束手无策。


对于女性平等权利的获取,正如她对着通风口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那样,没有任何回响。



妥协于男权社会,恰恰表现出一群女权运动事业者的无奈。


在权力面前,每个人只能臣服。


行动总会碰上各式各样的阻碍,甚至要有所平衡与妥协。可是这并不会阻碍她们的脚步。


台上,谢利与劲敌站在一起,微笑着看着台下。她明知道对方背后的势力不会让她获胜,但她没有言败。


台下,贝拉、格洛丽亚、贝蒂大喊着谢利的名字,因为她们知道:当希望变得渺茫,站上舞台的那一刻,你已被历史铭记,对未来展示出一个先例。



说了这么多,《美国夫人》对于当下思想的反省作用,也很重要。


拿“大魔王”饰演的菲利斯来说,且不说她的言论有多吊诡,其一些思想并非无的放矢,她的担忧,的确也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想法极端,但也不排斥其合理性。


既然平权了,那是不是说未来男性执掌的社会可以越发放任自己的行为。


之前让男孩子去打仗,那是不是未来就会强迫女性参战?



你倡导女性要有自己工作的权力,那未来会不会有一些人,以女权的名号,排斥那些家庭妇女。


本强调遵循每个女性自由选择权的平权运动,会不会成为一些极端分子的宣传工具?



且不说这里涉不涉及阴谋论的问题,一些极端女权主义的确存在。


关于《余欢水》的争论,剧里明明讽刺的是一些田园女权派,即光嘴上说说,把男女两性放在绝对对立面上的人。结果被一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利用。


本是一部提倡平等的提案,结果却变了味,这样的事不得不提防。



历史上的西方第三次女权主义运动,就被贴上激进主义的标签。


妇女做家务活,在她们那被称为“性剥削”;


妈妈在家带小孩,在她们那被一窝蜂解读为“性束缚”。


男性被描述成暴躁的施害者,而女性则全部成了羸弱的被害人。


男女两性的割裂,对传统家庭观念的绝对排斥,甚至是女权至上的极端态度,愈演愈烈。


菲利斯的忧虑并不无道理。



第二次女权运动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在剧中也有体现——精英主义。


不得不说,好好的平权运动,在实践中的确存在“鄙视链”的情况。


当菲利斯去发面包时,几个支持ERA的人去讽刺菲利斯,话语里无非几个关键词:


你懂法律吗?你有学士学位吗?


结果菲利斯回去狂补知识,第二天用行动打了她们的脸。



在菲利斯的鼓动中,也提到了“精英主义”。


女权精英们把自己塑造成开化的,新时代的女性。


而在当时的一些女权主义者眼中,家庭主妇则是一个被贬低的存在。


这也是为何菲利斯能够动员主妇们,完成对ERA的有力回击。



女权并不是什么不可触碰的话题,就像反女权一样。


要看到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一味指责对方的夸大以及阴谋论,要看到:


在女权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如何辉煌,又因何暗淡。


把正方反方的观点都亮出来,让真理与谬误决斗,用反增添正的阴影,使其更立体。


如今,有些人把女权当做一个标签,肆意诋毁。这便是发展过程中的阴暗面。


而我们要做的,是看到它们,分析它们的成因,让女权成为不带任何偏见的、真正平等的自由之物。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