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骨头社哪里来的钱】日本动画衰落万恶之源:外包,日本业界甩不掉的“遮羞布”

熟悉日本动画制作的学生们知道,现在一种制作方式越来越流行。就是“外包”。

“外包”之恶,我想通过很多崩坏的画面,就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尽管如此,我们只知道外包不好的一面,却不知,之所以“外包”盛行,其实更多的是如今业界的无奈和辛酸。

无外包,不动漫

如果仔细检查现在的日本动漫,我们甚至发现,如果不外包,如今的日本动漫根本无从谈起。别说产能无法保证,整个行业甚至都要陷入衰退。

其实早在1970年代,日本动画就已经有了外包,不过当时还只是外包给日本本土的小公司。比如今天大名鼎鼎的骨头社,在成立之初就没少接外包的活。

随着日本动漫的发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这就导致动画盈利越来越困难,甚至发生了大量裁员。1982年东映动画裁员640名动画制作者,就是这一困境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从那时起,大量的动画外包业务,都渐渐转移到了国外,韩国成为第一个动画外包大国。《哆啦A梦》《蜡笔小新》《银河铁道999》等著名动画,都有韩国公司的身影。

到了1990年代,日本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消失的二十年”间,动画界随之进入低谷期(也许到现在也没缓过来),日本公司不得不把大量动画业务外包给国外公司,以节约成本。

业界生存困难,从业者的收入就跟不上,大家更不想进入这个行业,所以日本的动画制作者就越来越少,日本动画公司为了维持产能,就不得不外包给国外公司,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至今都看不到摆脱的希望。

现在的日本新番,如果你有兴趣翻一番节目最后的制作人员表,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新番,都有外包公司位列其中。

可以说,没有“外包”,如今的日本动画界根本无从谈起。

日本软件公司薄山馆,针对2019年共114部新番动画做了统计:除去难以统计的5分钟、15分钟、60分钟的作品以及海外公司没有记名的NHK电视台出品动画,剩下的95部作品,一共需要绘制约5,730,400张中间帧的画稿。

根据测算,其中约有1,858,980张由日本国内产出,约占总数的33%。这也就意味着,剩下约67%的绘制工作都是由海外的动画师完成的。仅作画一项,海外外包早已成为日本动画的主流。

到底什么是外包

尽管“外包”的结果,很有可能看着非常随意,但其实整个外包业务,是非常严格的,它有着一整套完整流程。在日本动画界,其业务层级基本上就是下图这个样子,包括从上至下发包。虽然都是日文,但基本上都可以看懂。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发包和承包在日本有专门的法律——《下請代金支払遅延等防止法》(简称《下请法》),其中专门针对动画外包的法律是《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業界における下請適正取引等の推進のためのガイドライン》,大概意思是《关于推进动画制作业界承包公平交易的指引》。

这部法律,直接规范了所有外包业务的各种行业规范,限定了资金范围、禁止事项、权利义务等等内容,非常详尽。

这部法律还规定了什么不能用来外包,比如监督、声优、作画指导这三大核心岗位,就不能作为单独的外包业务。

但如果承包方是整集承包的,那么承包方如何使用人员就是他们的自由,当然可以使用自己的声优和监督。

日本的外包非常非常细致,它包含了剧本、分镜稿、原画、中间帧、上色、背景美术、CG、后期合成、剪辑、声音制作和音乐制作,几乎所有的动画流程都能外包。当然也可以整集外包。

如果制作公司A想要外包原画业务,那么它就会找到外包公司B,把原画交给他们来做,这个时候,B公司就是承包方了。原来的作画监督就需要对B公司所作的原画负责。其他流程也与此同理。

外包公司就相当于一个工具人,为原来的公司提供各种服务。

制作公司之所以要外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不够。资金不充足,制作公司付给动画制作人员的人工费就跟不上,尤其是现在日本人力费居高不下,选择把活交给人力更廉价的外包公司,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所以问题就来了:在资金有限、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即使是外包公司也往往力有不逮,很难达到非常高的品质。同时在层层“剥削”下,外包公司能拿到的钱往往非常微薄,他们自然就要偷工减料。

你看到的那些作画崩了的镜头,很多就是由外包公司制作的。

外包成了万恶之源

如今的日本动漫——正如前文所说——外包已经极其普遍,反而“纯血”日本做稀少如熊猫,已经很难一见。

像《紫罗兰永恒花园》,它完全由日本公司京都动画制作,是非常少见的。京紫画面精致、动作流畅、特效拉满、帧数也高,制作水准远超普通TV动画,恐怕跟这方面不无关系。

说到外包之恶,不得不提“制作委员会”了。作为当前最流行的运营模式,它几乎存在于日本动画制作的方方面面。普通的动画,出资人往往占大头,动画制作公司说白了就是打工的,这就决定一切以资本为马首是瞻,节省经费在所难免(不差钱的除外,比如网飞爸爸)。

在制作委员会统治下的日本业界,外包早已成为常态,甚至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是主流,因此动画质量很难彻底把控。

反观京都动画,他们独特的运营模式,决定了即使他们采取制作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也是自己占主导地位,动画质量当然由制作方(也就是京都动画)说的算。因此,你很难看到京都动画的作品质量拉胯。当然好不好看那另说。

在这里多说几句:京都动画从原画师、动画、上色到监督,甚至连产品设计,他们都自己招人培养,就是要把动画的全流程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匠人精神,不过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前的京都灾难,对这家公司影响极其深远的原因。

不仅制作质量难保证,管理也是个问题。毕竟鞭长莫及,承包方的人员到底能干出什么事来,制片方根本不可预知。比较有名的是2013年《革命机》泄密事件。

当时《革命机》的几个镜头,被外包给了无锡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一个实习生泄露了动画镜头,给片方带来不小的影响,被索赔一亿多日元。

其实仔细一想,也挺无奈。想做好动画,就不得不自负盈亏,生存压力陡增,这在日本动漫界确实很难混;风险小,就不得不背负动画质量上不去的压力,即使盈利了,也得经受观众抨击——实在是太难了!#动漫#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