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275什么意思】1959美国核打击计划:180枚核弹覆盖中国110余城,有你家吗?

人类历史上只有两次在实战中应用原子弹的记录。

但是,仅仅两枚原子弹就留下了几千年战争史上最可怕的记忆,人类不得不考虑对使用这种武器的严格限制。(莎士比亚,温斯顿,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

但你又是否知道,在原子弹诞生初期的某个时期,美国曾将100多枚原子弹对准了中国多个城市。

这其中有没有你所生活的城市?

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为什么后来核战争又没有爆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1959核计划。

图1

冷战的产物

1959核计划起源于冷战时期。

在讲核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冷战,才能对冷战双方所做的一些决定有更深刻的理解。

简单点说,冷战是从二战结束后到1990年代,美苏两国因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而形成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敌对状态。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迅速崛起,取代了英、法、德原有的地位。

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要把美国式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全世界。

而苏联则不断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扶植共产党政权组织,两国矛盾由此加剧。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这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图2

美苏争霸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59核计划涉及到的是第一阶段,也就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此时双方关系既有紧张也有缓和。

缓和方面最知名的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关系紧张的表现是1961年修筑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美苏冷战涉及的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国家。

而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全面对抗。

也就是说,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参加了冷战,这也是美国要把原子弹对准中国的原因之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上了美国总统,此时朝鲜战争已经接近尾声。

图3 赫鲁晓夫

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没占到什么便宜,天下无敌的神话被彻底打破。

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受到鼓舞,纷纷发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美国认为,这是“共产主义国家对美国的挑衅”。

为首的当然是苏联了。

美国政府认为,苏联极有可能会“侵略”美国。

为了防患于未然,也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发展,艾森豪威尔执政后开始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即“大规模报复战略”。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核战略。

1954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发表讲话时,首次公开阐释了大规模报复战略。

他表示,要想威慑那些潜在的威胁,就需要依靠强大的报复能力,“能够即刻以我们所选择的方式迅速进行报复”。

图4 艾森豪威尔

不用说,这个“强大的报复能力”指的就是原子弹。

1954年12月,艾森豪威尔曾表示,如果不是对方先挑起战争,美国不会使用核武器。

这表明,大规模报复战略是一个防御性的战略。

然而实际上,大规模报复战略极具进攻性,因为此时美国的核力量远超苏联。

1954年,美国有1750枚核弹,苏联在1953年也只有不到一百枚;

这一时期美国的波音B-52B型轰炸机有效作战半径达到了3500英里。

还在北非、英国、太平洋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将苏联领土基本纳入了打击范围。

而此时苏联连远程轰炸机都没有。

图5

也就是说,美国自己宣称核武器是防御手段。

其实他们所做所为显示,他们是把核武器当成了进攻性武器看待。

《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美国之所以热衷于使用原子弹,除了它的威力巨大外,还有着其他原因。

一是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对常规军备进行了削减,把军费开支都花在了核武器的研制、生产上;

二是如前面所说的,苏联的核力量根本威胁不到美国本土,美国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能起到威慑作用。

美国原子弹计划的发展过程

美国想用原子弹轰炸苏联的想法可谓是由来已久。

图6 赫鲁晓夫与约翰·肯尼迪

早在二战刚结束不久的1946年,随着美苏双方关系的紧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提出了朝苏联扔原子弹的想法。

美国人认为,如果和苏联开战,极有可能是一场全面战争,到时候肯定要用原子弹。

当时他们选定了苏联24个城市,计划用50枚原子弹进行轰炸,这就是所谓的“铁钳”计划。

1948年,美国又制定了“半月”计划。

打算以50枚原子弹轰炸苏联,使苏联一半的工业设施遭到破坏,彻底消灭苏联的战争潜力。

1949年,苏联原子弹研制成功。

美国见对手也掌握了核武器,又搞出了一个“特洛伊”计划,要用133颗原子弹炸毁苏联70座城市。

图7

朝鲜战争期间的“敲诈”计划,原子弹总数上升到200多枚,要炸毁100多个城市。

1953年,苏联氢弹成功爆炸。

1954年,美国一下提高了标准,要往苏联扔735枚原子弹,把苏联炸成废墟。

美国之所以这么猖狂,主要还是有自身强大的运载能力撑腰。

当时没有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原子弹是靠远程轰炸机投送的。

正如前面所说,美国的飞机能飞到苏联,苏联飞机却飞不到美国。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核技术发展迅速。

美国政府决定制定新的核武器作战计划,考虑到中国和苏联的紧密关系,美国将对手定为“中苏集团”。

图8

1956年6月,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制定了一份《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

假设三年后的1959年,美国和苏联发生战争,美国需要多少的原子弹才能完成轰炸目标的任务。

相当于是一份核战争的作战计划。

这个文件共800多页,主要内容就是城市名单,是美国“最高机密”。

根据文件中的计划,美国定下了1200多个目标城市,以及大量工业、军事设施,预计要用掉3500枚原子弹来进行轰炸。

这些目标城市里,有110多个在中国境内,剩下的都是苏联和受苏联控制地区的目标。

美国当时估计,要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轰炸,将消灭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共约3.6~4.3亿的人口。

图9 1959核打击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对苏联可谓是下了狠手,莫斯科被定为头号目标。

苏联的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定为二号目标。

城市和工业设施是优先打击目标,有900多个,基本上包括了所有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为了斩草除根,文件中还强调:

即便遭到了苏联的核袭击,美国还应该有能力进行二次攻击,再次向苏联投放三百到四百枚原子弹。

最终的结果是,消灭苏联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摧毁一半到四分之三的工业生产能力。

让苏联的大国地位从此不再。

图10 美国战略轰炸机

中国的目标有哪些?

美国人将中国视为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分子,无论发生战争时,中国是否参战,都将遭受美国轰炸。

对于中国,美国计划投放180枚原子弹轰炸这110多个城市。

由于这些城市不是按照国家进行归类,而且中国的一些城市采取了韦氏拼音。

如北京为“PEI PING”,承德为“CHENG TE”,加上后来行政区划的变化,导致各种资料中列出城市数量略有差异。

本文整理出了111个城市,仅作为参考。

为了便于查找,按照省区做了归类。基本情况如下:

图11 计划城市

一些细节

这份文件里,一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图12

我们以图中的鞍山为例,来解释一下这些数字都是什么意思。

左上角的“131”指的是优先级,数字越小意味着这个城市越重要,也就是投弹时会优先选择,如北京就是“13”;

“0249”是城市代号;“AN SHAN”是城市名称;

之后是所属国家。

搞笑的是,美国人把中国东三省的许多城市所属国家都标成“MANCH”(满洲国)。

溥仪的伪满洲国已经亡了多少年了,美国人还不死心,暗戳戳地在这份文件上“地图开疆”。

也说明此时他们还不认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这片土地上的合法政权。

右上角的第一行数字“4107-12257”指的是城市中某一代表建筑物的坐标。

图13 美国对苏联的投弹目标

下面的三行指的是原子弹投弹点的坐标。

也就是说,投弹点有几行,这个地方就至少会投几枚原子弹。

下方的6行数字,前面的三位数指的是打击目标的代号。

如“075”是指焦化产品(工厂),“204”是铁合金(工厂),“270”是生铁(工厂),后边是指它们的坐标。

这份文件最反人类的地方在于,它将人口也列为了打击对象。

在文件中,人口的代号是“275”。

这里多说一句。

国际上早在一战前,就形成了战争时不针对平民的原则,军事行动要尽量避免平民伤亡。

然而实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在战争中都是优先考虑军事效果。

图14

二战和朝鲜战争时期,美国都热衷于轰炸城市。

原因是此举可以很大程度上打击对手士气,促使对方迅速投降。

在这份文件里,美国计划扔到中国的是Mark6型原子弹,这种原子弹长3.25米,重7吨左右,当量在12~15万吨TNT。

这个威力已经不小了,要知道,轰炸广岛的“小男孩”当量是1.3万吨。

轰炸长崎的“胖子”是2万吨,就已经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伤亡。

《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为什么没有实施?

万幸的是,1959年到来时,美苏两国并没有发生战争,而是关系缓和。

这份超过人类文明底线的计划也没有实施,否则,世界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图15 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

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抵达美国,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

9月25日至27日,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在总统别墅戴维营进行了非正式的会谈。

会谈中,美苏双方就裁军、核试验、柏林问题、经济文化交流等交流了意见。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会谈成果,但双方关系得到了缓和。

《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计划没有实施。

当然不是美国人仁慈,也不是美国人从此不再仇视苏联,而是有着多种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的核武器和运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美国变得不相上下。

美国的优势没有了,自然也起不到核威慑的作用了。

图16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1956年,苏联制造出了图-95战略轰炸机,载弹量超过12吨,从苏联出发后,空中加一次油,就能飞抵美国全境;

1957年,苏联又发射成功了“多级超远程弹道导弹”;

1958年,苏联部署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射程8000公里,可以打到美国东海岸。

此时苏联的核武器达到近600枚。

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报复战略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作用也不再那么让人放心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加上美国的欧洲盟友认为,大规模报复战略所依靠的军事基地都设在他们自己的国家。

如果和苏联发生核战争,苏联肯定会对这些军事基地发动核反击。

图17

到时候他们自己也将受到核武器轰炸,因此极力反对。

所以到艾森豪威尔下台后,大规模报复战略终于寿终正寝。

结语

距离《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的制定,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

但这份文件中那些地名和目标代号,以及美国人对平民生命的轻视,读起来还是会让人感受到核战争的残酷。

它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多么恶劣的国际环境。

现在你应该明白,我国为什么要在饭都吃不饱的那个年代研究原子弹了吧。

在那个波云诡谲的年代,要想和世界强国和平共处,你自己就先得成为一个强者。

只有这样,当敌人想对你动手的时候,他才会仔细掂量一番。

图18 我国学者研究

1964年10月16日,随着罗布泊里的一声巨响,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人民从此免受核战斗的威胁。

1972年1月7日,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正式加入了大国间的核武俱乐部,有了话语权。

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的背后,有一群人为此隐姓埋名多年。

在大西北艰苦的环境中,做着繁重而又危险的工作。

这些人很多已经去世了,但他们留下的核武器,却成为了保护一代代中国人最有力的武器。

美国针对苏联、中国的核计划肯定不止这一份。

但这些计划之所以没有实施,靠的正是苏联、中国背后强大的核力量。

图19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今天我们能无忧无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辛福生活,不用像有些小国的民众一样遭受战争的苦难。

就是因为这些无名英雄作出的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