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和DC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们不仅在成年人中收获了忠实的粉丝,还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其周边产品(如t恤、手工处理等)数不胜数。
但若探究超级英雄背后的渊源,就得提一提神话故事了——这些超级英雄大多取自西方神话体系: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和北欧神话。不仅仅是电影,众神的隐喻还出现在政治、文学、哲学等与建构思想有关的学科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的教材中,就有讲到宙斯和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老师会把西方的神话人物与中国的神话人物拿来对比解析,并给学生布置阅读延伸读物的家庭作业。
图书的策划多多少少要迎合节假日或社会热点,但那些关于希腊罗马神话的童书就从不需要理会这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不同的版本上市。有的是把希腊神话完整讲全,十分厚重,比如《希腊神话全书》(中译出版社);有的会把世界各地的神话汇总成套装,比如《太喜欢神话了!》(中信出版社)和《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乐府文化);有的则把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与英雄分来开写,比如《绘本希腊神话》(爱心树);有的会把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分开来写,比如《我们亲历的古罗马传奇》和《众神讲述的希腊神话》(译林出版社);有的是中英双语,比如刚刚重版的《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双语珍藏版》(联合低音);还有的在书里插入西方建筑和名画的图片辅助理解,比如《希腊神话:诸神故事和英雄传说》(浪花朵朵),等等。
各种不同版本的“神话”
这些不同版本的“神话”,不仅写法不同,开本与排版上的差异也很大。可以说,从绘本到拼音读物再到儿童文学,每个年龄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神话故事书,单从书名上很难分辨。而翻开后,就算作者贴心地画了人物谱系图,在背景知识空白且人名翻译不统一的情况下,也很难马上理顺人物关系,这些对于家长选书和儿童阅读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基于此,我们联系到了一位对神话颇有研究的学者席路德,请她来讲一讲与希腊罗马神话有关的背景知识。席路德曾出版过写给神话爱好者的书——《神话之城》和《男神考》,因为小时候读过一本讲希腊神话的书,她从此就迷上了神话,之后很多年致力于对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进行考据。
《神话之城》,席路德著,低音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6月版。
采写丨申婵
神话起源于哪里,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新京报:古代人类出于对自然界的无知,参照自己创造了神的故事。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物种进化而来,天地万物的运行也自有规律,并不是神在操控。现在的孩子从亲子共读开始,就会接触大量的科普进化与人类历史的知识,比起以往任何一代,他们对世界认知都更科学。既然如此,阅读神话的意义在哪里呢?或者说它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席路德:“神话故事”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现代表述。它的含义即:虚构而成、绝非事实。但是这样的观点在最初口口相传故事的人看来,若不是亵神之说,便是无稽之谈,因为对他们而言,山川、江河、湖泊、森林里都有神灵。
在世界上尚没有科学家来推测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之前,神话传说解释了万事万物的起源、宇宙的存在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人类理解世界和建立信仰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神话的分量越来越弱,因为古老的神灵几乎都是自然力的代表,他们对人类内心甚少表现出同情或关心,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则因为对人类精神需求表示关怀而逐渐受到广泛欢迎。
作为信仰,神话现在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经历了数千年的时代更迭,它仍旧保持着原貌。圣经故事、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它们构成西方古典文化的精神原型。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讲故事与听故事都是一种精神疗法,帮助人们直面内心的恐惧与希望。电影诞生以后,观众们置身于梦幻般的黑暗里,面对宽阔的银幕,看着主角们投入的表演,犹如古人在黑暗中围坐在篝火旁聆听古老的传说。从传统神话中还不断地在衍生出新的都市神话,神话从未真的远离我们。
就阅读神话故事来说,它能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了解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就功利性目的来说,它对学习英语与理解西方文学艺术很有帮助。
电影《指环王1:护戒使者》(2001)剧照
新京报:刚刚说到神话从未真的远离我们,可否举几个例子?
席路德:大家熟悉的超人,就融合了许多英雄神话中的常见元素。他诞生于一个衰落的星球,出生后被派遣到地球上,与“弃婴”这个神话里的主题遥相呼应。漫威宇宙则是直接搬来了神话里的大神,诸如雷神托尔和狡黠的洛基的人气组合。
除了知名的神祇,还有许多周边的小故事非常有趣,与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星期、月份、行星、星座,许多都来自神话。
以太阳系为例,许多行星的英文名也来自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里的怪物们也是现在许多品牌或是影视动漫形象的灵感来源。漫威电影里的九头蛇,它就来自希腊神话里的大反派九头蛇海德拉(Hydra)。
还有星巴克的徽标(logo)双尾人鱼来自希腊神话里的海妖塞壬。最初的塞壬男女皆有,只是男性形象的塞壬公元前5世纪左右就从艺术作品里消失了。古典时期之后,塞壬的形象被慢慢地和美人鱼混淆在一起,逐渐演化成单尾人鱼与双尾人鱼。
范思哲的商标是希腊神话里的蛇发女妖美杜莎。抛开故事不谈,蛇发女妖在古希腊罗马的民俗里也是一种辟邪符号,许多古代建筑的正门拱顶下饰有蛇发女妖雕像,以防邪眼入侵,比如约旦玫瑰古城佩特拉的卡兹涅神庙。过去希腊的面包师傅也常在他们烤炉上涂上蛇发女妖,以防好事者打开烤炉门查看,导致面包被吹坏。
新京报:很多书会将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放在一起讲,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有什么区别吗?
席路德:有些学者认为,最早定居在希腊诸岛的土著居民被称作佩拉斯基人,这群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从巴勒斯坦来到希腊境内,而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当来自小亚细亚的早期希腊人通过位于爱琴海南部的昔克兰群岛抵达伯罗奔尼撒半岛时,发现这里早已有人定居了。他们之间的争斗产生了一系列早期神话的雏形。
希腊神话谱系
常有小伙伴们认为,罗马神话是对希腊神话的简单山寨,罗马神祇就是改个名搬过来的希腊神祇。其实情况并非如此。罗马神话的形成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罗马信仰本质上是万物有灵论,人们相信他们周围住满了精魂,万事万物皆有神灵掌管。最早的罗马人也相信,他们被先祖的灵魂所守护着。或许是受他们临近部落萨宾人的影响,起初罗马人崇拜一组三位一体的神,包括战神玛尔斯——他被认为是罗马创始者罗穆路斯和雷穆斯的父亲;奎利努斯,即神格化的罗穆路斯,他守护着罗马人;最后是至高之神朱庇特,他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们三位神祇被供奉在罗马七丘的卡彼托山一座神殿中。随后,受邻近的伊特鲁里亚人影响,罗马人的神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学者认为,罗马神话中有许多神祇来自伊特鲁里亚人。伊特鲁里亚人早在前8世纪时到达台伯河流域的北部地区,于公元前8至6世纪在意大利中北部盛极一时,罗马的兴盛使得他们最终被吸纳到罗马版图之中。
早期的伊特鲁里亚神似乎是没有面孔的,但古希腊文明的熠熠光辉影响了伊特鲁里亚人。到了公元前5世纪,许多伊特鲁里亚人的神被同化为希腊人的神,增加了他们的“人性化”,至少在艺术表现上是这样的,在陶器或镜子上的铭文中,有时能看到奥林匹斯山诸神的形象被赋予了伊特鲁里亚人的名字,诸如宙斯是提恩,尤尼是赫拉,埃伊塔是哈迪斯,图冉(Turan)是阿芙洛蒂忒,福弗伦斯成了狄奥尼索斯,等等。
但这些知识只有研究者会在意,小朋友阅读的时候也无需做详细的区分,作为周边扩展知识了解一下就好了。比如宙斯、赫拉、雅典娜,它们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名字而知名的。而战神玛尔斯或者爱神维纳斯,它们又是以罗马神话中的名字而知名的。
怎么看待希腊罗马神话的不同版本?
新京报:不同的书对这些人名的翻译都不太一样,如果阅读的时候对名字不熟悉,换一本书就又要重新适应名字,这些神的名字有没有比较权威的翻译呢?
席路德:名字的翻译不同,可能涉及一些历史的因素,再加上中文翻译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中文用法。早期的翻译是根据希腊文/拉丁文的音译来的,而现在很多翻译是使用英文的发音来的。比如宙斯的第一任妻子墨提斯,古希腊文是Μῆτις,英文是Metis, “Me”如果按照英文就有可能翻译成美提斯。
但是希腊神话的人名在翻译这方面还算是相对统一的。像宙斯、阿波罗、赫拉等最著名的神,现在都是通用的翻译。还有些名字只是个别的字写法不一样,但读起来差不多。比如阿波罗的姐姐Artemis,有的译为阿尔忒弥斯,有的则译为阿耳忒弥斯,美神Aphrodite,有的译为阿弗洛狄忒,有的译为阿佛洛蒂忒,或者阿芙洛狄忒。如果看凯尔特神话等其他神话,就会发现由于英文发音和威尔士语/盖尔语等发音的不同,名字的翻译差异会更大。
要想准确地把人名对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看英文的名字。
希腊罗马神名对照表
新京报:关于希腊罗马神话的童书有很多,作者来自不同国家,结构框架不一样,选取的人物也不一样。这样就会给人造成一个困惑,有没有最原始的完整版本存在?怎样才把这些故事讲得更动人呢?
席路德:希腊罗马神话并不存在一个原始的版本。从公元前13世纪左右开始,早期希腊人入侵到希腊,后来又被罗马人征服。希腊人吸收了原来的希腊土著的神话。然后希腊城邦之间彼此征战,每一个新的政权强大起来又对城邦的神话进行改编,所以它有一个不断融合和改编的过程,流传下来体系就变得十分庞大。每个国家的每个人在讲述它的时候,都可能截取其中的部分内容。
我们可以把希腊罗马神话比喻成一个圆柱体,有的人横切看到的是一个圆,有的人纵切看到的就是一个椭圆。每个国家的作者对这些故事再演绎的时候,都会切入自己的角度。但这些角度并不影响我们了解故事本身,而是启发我们对故事产生更多的想象。
后人在不断地重复神话时也会出现多种描述。就拿美杜莎如何成为蛇发女妖的来说,不同神话的说法不同,有几个神话提到她生来就是蛇发女妖,是众怪之父福耳库斯与半蛇半鱼的海怪刻托所生的戈耳贡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有神话说她原本是一位美丽的海洋女神。
土耳其以弗所古城的哈德良神庙,外面是胜利女神尼刻(英文名为Nike,运动品牌“耐克”就来自这个女神),里面是戈耳贡。
孩子不会去想有多少不同的版本,他们可能只在乎读故事时的体验。我小的时候,就很重视神话的故事性与想象力。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讲神话故事的书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纳斯尼尔·霍桑写的《神奇的故事》,它是一本儿童读物,挑选了希腊罗马神话中的12个故事来讲,有些地方的描述非常优美,比如他在描写飞马珀伽索斯的时候,这样写道:
啊, 做一匹飞马是多么幸福啊! 珀伽索斯晚上在高高的山巅睡觉,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飞行,似乎根本就不是人间的生物。每当它在高空中飞过时,阳光照耀着它银色的羽翼,你会以为它属于天空。有时它会从低空掠过,飞得过低了一些,便会迷失在薄雾和水汽中,急着寻找回去的路。它冲进一团闪亮柔软的白云中,短暂地迷失在里面,又突然从另一边冲出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有时暴雨阴沉,天空中布满乌云,这匹飞马从云层中飞下,云上那令人愉悦的阳光会跟在它身后闪耀。然而一瞬间,珀伽索斯和美丽的阳光就会一同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不管风暴持续多久,任何有幸见到这种奇异景象的人,会一整天都觉得很快乐。
我当时读了这段之后也觉得非常快乐,就一直都记得,等我长大了拿出这本书再读,依然觉得十分快乐。
也因为希腊罗马神话的故事体系庞大,不可能每一个故事都加入这么多丰富的想象,有些作者也就只选择部分故事来讲。
《神奇的故事》,[美]纳斯尼尔·霍桑著,周晓贤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新京报:说到讲故事,每一本讲述希腊罗马神话的书里出场的人都特别多,而且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结合的情节也比较多,这些可能“少儿不宜”的内容从孩子的角度要怎么理解呢?
席路德:希腊罗马神话里也有许多少儿不宜的内容,但在给儿童的读物里肯定都省去了。在现有内容里提到谁和谁结合了,很多也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不一定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血脉关系,而是名义上的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这与神话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举例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很多王朝,包括比希腊更古老的两河流域比如苏美尔时期,女性在祭祀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在当时的苏美尔,各城邦的国王名义上都是苏美尔最重要也是最任性的女神伊南娜的神夫,也就是仪式上的丈夫。城邦的繁荣与伊南娜的眷宠密切相关。一个国王如果想要维持统治,就必须得到神权的认可,要证明自己得到了神的庇佑,有一个做法就是去娶代表女神的女祭祀。但这也只代表这个国王在这一任期内是合法的。如果这个国王决定延长任期,超越传统所限定的长度,他就需要与年轻的女祭司(名义上是他的女儿)举行婚礼,而不是让下一任国王迎娶她,夺取他的王国。母亲与儿子通婚也类似,这是权力之间的一种传递。
再说雅典娜的出生。最为人熟知的版本来自荷马和赫西奥德。《伊利亚特》里说,雅典娜是宙斯非常器重的女儿,但没提到任何她母亲的消息;《神谱》则说,宙斯的第一任妻子墨提斯是雅典娜的母亲,雅典娜则是在宙斯吞下墨提斯后,从宙斯脑袋里蹦出来的。这并非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一种精心构思的神学教义,有学者认为,这其实隐喻的是将雅典娜由母系传承变成了父系传承。墨提斯女神此前即是智慧的象征,墨提斯被宙斯吞噬,寓意一切智慧都被归功于父神宙斯;又因为头脑是产生智慧的地方,所以雅典娜就成了智慧女神。
在文字尚未出现的社会之中,神话传说是人类所有的记忆载体。当时社会中君主或勇士的事迹有时候会被夸大并世代相传,如同中国远古神话和帝王造势用的传说那样,在一件史实之上,人们不断添枝加叶,直至真正发展成不可思议的奇迹传说。
电影《特洛伊》(2004)剧照。
新京报:你觉得希腊罗马神话里哪些故事比较有趣?
席路德:关于星空的神话很有意思。占星学就是来源于古希腊。现在孩子们了解天文知识,其实也可以先从星座的故事入手。
以水瓶座为例。在希腊神话中,水瓶座常被认为与美少年伽倪墨德有关。据说,在青春女神赫柏嫁给死后封神的赫拉克勒斯后,众神的酒桌前少了个倒酒的侍者。于是宙斯某天外出时捉走了俊美的特洛伊王子伽倪墨德回奥林匹斯当侍酒童子。宙斯对他十分宠爱,还把他的形象放上天空,成了水瓶座。
这个神话还有情节更曲折八卦的版本,称伽倪墨德先是被爱幕其美色的黎明女神厄俄斯(Eos)绑架,之后才被宙斯从厄俄斯处偷运到奥林匹斯山上当酒童。不过一个不那么八卦的神话版称那个人并不是什么美少年,而是曾被宙斯传唤上天,给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统治权比赛当评委的雅典国王刻克洛普斯一世(Cecrops I),他向众神献祭的也不是酒,而是水。
不过水瓶座的历史远比上述神话产生的年代更久远。在巴比伦星图中,这个星群被视作手持满溢水壶的智慧水神埃阿(Ea),对应冬至前后45天的周期,有时被称作“埃阿之路”,与巴比伦人经常经历的洪水有关。在古埃及,水瓶座被认为与尼罗河每年春季的洪水有关,每当水瓶座的瓶子浸到河里时,尼罗河便会开始周期性地泛滥。
挖掘这些星座故事的不同版本很有趣,但它们可能不会出现在一本书里,还是要在了解基本的神话框架后多做延伸阅读。
希腊罗马神话与其他地区神话的不同
新京报:希腊罗马神话和其他地区的神话有什么不同吗?
席路德:要说区别的话,希腊神话的延续是相对比较好与比较完整的。先是希腊人创造,然后是罗马人继承,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又对它进行了再创造,与文学、艺术、建筑等各领域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融合,到现代,运用得也非常多。其实格林童话里也有许多故事是希腊神话的改编,这种口口相传的故事在一代代传递过程中都在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
《格林童话初版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美] 杰克·奇普斯注,姚了了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相比较来说,埃及神话、凯尔特神话等其他地区的神话流传下来的就没有希腊罗马神话那么丰富多彩,与现代的互动也相对较少。北欧神话算是也有许多故事可讲的,但是也远不如希腊神话那么完整,在文艺复兴期间被再演绎的也不多。
新京报:中国的神话故事也非常庞大,那么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的区别在哪里呢?
席路德:这个问题非常宏大,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解释。我提供一个我的角度吧。我觉得很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神话对血统或血脉没有看得那么重,它更像是人间社会映射到了天空众神那里。不管你在人间是妖也好,是人也罢,只要认真勤奋地修行,就有机会被招安到天庭,变成神仙,这个是不讲究出身的,只看努力程度。
但是在希腊神话或西方神话中,血统非常重要。英雄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首先你的父亲或者母亲必须有一半的神的血统。一个凡人,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你都不可能被人说成是英雄。如果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宙斯或者波塞冬的后裔,那么他的敌手可能永远都是怪物或者妖族。怪物的宿命就是被英雄当成了练手的工具。但是在中国神话就不一样,嫦娥的宠物玉兔下了凡可以变成妖怪,而黑熊精在人间为非作歹,被观音收服后马上就能成仙。
希腊神话里重视血统的特点也反映在现在的西方奇幻电影里。比如《魔戒》里有好几大种族,他们都是按血统来区分的。而且母亲的血脉是比较重要的。现在中国有些流行的电影或电视剧里强调魔族、神族与妖族,也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神话对现代商业世界的影响
新京报:做神话方面的研究与考据,对你的生活和对世界的看法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席路德:入了神话的“坑”,做了许多研究,也算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全情投入的精神空间。有时候抬头看看太阳,看看星空,就会想到关于它们的神话故事。去旅行的时候,看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建筑,不同文化,也会想它们与神话的关联,这个过程很有趣。我也希望用通俗风趣而又不失严谨的科普文向大家推荐神话,吸引更多人来爱好神话,这也是我写微信公号“三分钟读神话”的原因。
新京报:现在做神话研究的人多吗?
席路德: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神话研究本身是一个很小众的爱好。但因为神话在很多电影或美剧中有大量露出,对神话感兴趣的人也不少。《异形》的导演前不久拍了一个美剧,就跟罗马建立时的神话有关。包括之前很火的《冰与火之歌》,因为它的流行,而催生了一大批神话爱好者。还有一些游戏公司,它们会有世界观设定小组,这个世界观的架构就需要用到神话的元素在里面。想要经营一个宏大的游戏,架构世界观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比古老的神话更给力的了。
我感觉现在中国的电影也好,游戏也好,电视剧也罢,对中国古老神话的挖掘做得还不够,翻来覆去的就是《山海经》,对《山海经》的拓展也做得不太好。反观邻国日本,一个推理系列,就把日本各地所有能挖掘的神话都挖了个遍。希腊罗马神话并非美国本土的神话,但美国利用从这些神话中提取出来的元素拍了很多不错的电影。所以,商业化运用也是现代社会中神话得以存在,并不断进行再演绎的重要方面。
作者丨申婵
编辑丨安也
校对丨李铭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