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7en》中文名《7宗罪》是一部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黑色惊悚电影。
导演大卫·芬奇,作为悬疑电影大师和黑色电影风格的传承者,先后拍摄了《心理游戏》、《十二宫》、《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等多部经典悬疑片,其所执导的众多经典作品长期霸占国内外各大佳片榜单, 拍摄这部电影时他还没什么名气,但对电影场景的构划已足够让我们惊讶。阴沉湿泠的电影场景就像后现代装置艺术的展览场。作为上个世纪的产物,95年的老电影,哪怕在二十五年后,它也足够吊打很多同题材影视作品。大卫·芬奇其实并非“黑色电影”的最早开拓者, “黑色电影”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欧洲影坛,后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成为了现在典型的电影风格之一。“黑色电影”着重于表现人性的彷徨、迷乱和世道人心的险恶与疯狂,导演常常使用大量暴力美学来构造全片黑色氛围,使得影片整体呈现出阴郁和愤懑的气氛。
剧情与天主教中的7种死罪紧密相连,但丁的《神曲》中有详细说明,“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机械性的将这其中案件罗列在一起,而是从两名警探的视角出发,逐渐的推理向案件背后的真相。
本片是典型的好莱坞“双男主”形式,一黑一白的资深冷静的警员威廉(摩根弗里曼)和血气方刚的新调职警员米尔斯(布拉德皮特)他们初相识就在凶案现场。那是昏暗,潮湿,外面一直在下雨的凶案现场,当然,这个经典阴郁场景一直持续了整部影片。暗色调的渲染、不停下雨的城市,昏暗的灯光和明暗处理,不论何时似乎都笼罩着一层诡异的面纱。
威廉在纽约警察局当了32年的警察,已然是个老练的凶杀案专家,他多年来的辛劳工作,并没有让这个混乱,肮脏,有着永不停歇的阴雨、充满着罪恶和恶行的城市变得更好,他曾是优秀的警察,见识过各种人性的黑暗与冷漠,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对这个城市(世界)充满了厌恶与悲观,无奈而又清醒的看着自己身边的世界堕落下去。
他觉得疲惫极了,幸好现在还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终于可以远离这个弥漫着戾气和绝望的城市。新来的警探就是为了接替他的工作,他叫米尔斯,做警探也有好几年了,对于他所看到的社会乱象,心中仍然保留希望和正义感,想能一尽己力,做出一番事业,来改变人们的罪恶改变这个混乱的城市。
也许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的,米尔斯的第一个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后一个案子:一个胖得无法出门的肥宅在家中被杀了。根据法医鉴定,是因为被强迫进餐12个小时以上撑破肠胃造成的死亡,可是在现场,米尔斯和威廉却没有发现什么线索。紧接着另一起案子发生了,一位富有的辩护律师格特被杀害,在凶案现场的地板上,凶手用血写着两个字:贪婪。细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个案发现场,就凭着些许丝马迹,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两个字:暴食。
威廉猛想到了《失乐园》中的语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这时他们才醒悟到为何杀手会采用12小时的漫长时间,强迫死者吃下大量的东西直到胃被撑破而死,这是“Preaching(布道)”也就是说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连环谋杀,接下来还会发生5个谋杀案,分别与其他的诫律可怕地联系起来。
按7宗罪,7天一共惩罚具有代表性7个的人,不多不少,
周一,警方发现“贪吃罪”的可怜胖子;
周二,“贪婪罪”的律师死于非命;
周三,风平浪静;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被称为受难周,在这几天中圣经记载了主耶稣很多的事迹和言行,除了星期三这一天之外。因为只有这一天没有记载耶稣做什么事,耶稣休息了。教会历史称这一日为静修日。
周四,警探在律师的死亡现场发现线索,找到“懒惰罪”的毒贩;
周五,被威廉和米尔斯发现住处,原计划被打乱。但却由此发现“愤怒罪”最合适的“被惩罚者”——愤怒的米尔斯,令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案,得以实施最后“愤怒罪”和“妒忌罪”。
周六,杀死“淫欲罪”的妓女;
周日,通知警方去找“骄傲”罪的女明星,并采取“自首”的终极方案,让米尔斯、威廉和自己一起完成对“愤怒罪”和“妒忌罪”的惩罚,7日时间完成“罪与罚”“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直到《七宗罪》故事结束,杀人凶手约翰·多伊到底是何许人,他来自哪里,一切仍然是一个谜。
显而易见的,“约翰·多伊”不是他的真名,约翰·多伊的英文是“John Doe”,英语的意思是“某人”,或者说“无名氏”。总之就是一个用来指代不明身份的人所用到的假名字,相当于中文里的张三,李四。
在发现凶手是用天主教的7宗罪来杀人后,威廉就利用FBI的非常规手段,美国法律不允许的手段,买到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他留在图书馆的名字,以及住处。
资料上显示的名字是乔纳森·多伊,两人都对这个名字感到困惑。米尔斯索性把名字读成了约翰·多伊。
这就像警察找到了一个嫌疑犯,他的名字叫张三。
一个警察都拿他毫无办法的高智商连环杀手,知道要切掉自己的指纹,抹去自己在社会上的记录,如此的谨慎,自然也会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
他应该一直在使用“约翰·多伊”的假身份,“约翰·多伊“这个没有特殊含义的名字只不过是他的代号。
纵观约翰·多伊的言行,就能知道他真不是一个纯粹精神失常的疯子,而是一个仇视社会的天主教徒。
他并不是没文化的暴徒,反倒是一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应当受过良好的教育,彬彬有礼优雅从容,哪怕一身鲜血去警局自首的时候,也是礼貌而又谈吐自然。
他很富有,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实施他所谓的“布道”,他折磨那个“懒惰罪”的毒贩已经有一年了,房东邻居都没有发现,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把房租以邮寄的形式提前交予房东,并且住在一所堆满书籍的大房子里,不去工作还有钱收买警察们的个人资料。
他还非常有耐心,在实施“惩戒”之前埋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研读有关七宗罪的书,二是寻找并调查目标人物。同时,他还记录着自己的感受,就像是科学家在写实验日志一样。他所写的日记,写满了2000个笔记本,每一本大概有250页。假设一天写满一个笔记本,也得要5年的时间。
从他的日记能看到他的心路历程:
他认为这个世界是肮脏的,不堪的,违背了上帝的意志。
他不能与堕落的世界同流合污,世界是上帝的心血,眼看着上帝的心血被一个又一个不知好歹的人糟蹋,他看不过去了。
这些人蔑视上帝教条,耽于享乐,在俗世中堕落。在约翰·多伊生命的大多数时光中,他曾经尝试过忍耐。
直到有一天,作为虔诚教徒的他再也无法忍受。
上帝定下了“七宗罪”,人类却屡屡犯下罪行,而毫无收敛。
约翰·多伊想要“布道”,他有这种想法,是上帝的指引。他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他要帮助上帝以“7宗罪”
的标准来惩戒世人。
一开始也没想到要杀人的,他曾经好言相劝,去劝导人们,不要辜负上帝,要反省自己的罪孽。
却是被人当傻子一样看待,遭到了冷嘲热讽,他觉得自己应当做点什么引起众人的反思。
他必须制造出一起引人关注,有宗教色彩的,能够起到警示作用的事件。
于是,约翰·多伊开始策划他的“布道伟业”。
准备制造一起震撼世人的连环杀人计划,首先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接着精心挑选需要接受“惩戒”的人,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做这件事情,最后,他需要一个够格的见证者来见证这一切
一个够资格的警察。
他想要让更多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并不希望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他更希望的是“以身殉道”。他的目的是需要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如果负责办案的警察能了解他的意思,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为大众解释凶手意图的作用,相当于多了一个免费帮忙传教的人。
为了尽可能确保事情能顺利,他得找一个靠谱的警察。
利用假记者的身份,他能够轻松买到警察的资料。
威廉在警局呆了三十多年,一个资深警探,作风严谨,办事老成,又经常去图书馆看书,跟自己一样与这个消极又堕落的城市格格不入,又有着与自己旗鼓相当的洞察能力,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就在沙摩塞即将退休的最后7天,仿照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一周“受难周”,约翰·多伊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懒惰罪”受害者以精准的时间被发现,显示出了他高于常人的智慧,即便中途发生了意外,约翰·多伊还是有强大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就算在中途被发现藏身之地时,还能顺利脱逃,并打来电话说“越来越敬佩”,强大的内心令他不会“感到意外”。
约翰·多伊做出了残忍的,不可饶恕的犯罪行为,只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只会觉得,他做出的行为是“警醒众人”的“布道”,不叫“犯罪”。
他信奉上帝,只相信上帝定下的“七宗罪”是真理。如果人类的法律不能迎合上帝,不能惩罚犯了七宗罪的人,那法律就是错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约翰·多伊悲剧的根源在于,他对犯罪的观点与普世观念出现了偏差。
酿成悲剧的驱动力是,他希望全人类都按照他的价值观来进行,才算是对的。他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是天主教教义中所阐述的价值观,并且自私偏执的认为世人都得去信仰他的信仰,并遵循他的价值观。
从他嫉妒米尔斯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并且试图取代米尔斯,在他妻子那里获得温暖的情节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缺乏家庭关爱的人,他缺少他人的关心和了解,不善于他人交往。长期与外界缺乏沟通,使得他在自己的宗教世界里迷失。没有人接受他的极端观念,他就想要逼迫所有人都去接受,他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俗世中是孤独的,其他人都随着这个世界堕落了。他把自己幻想成替天行道的使徒,但又没有像《达芬奇密码》里的白化病教徒赛拉斯一样,天天鞭笞自己。他给别人“布道”,却又清高的以为自己是“出淤泥而又不染的”
其实他所触犯的“7宗罪”比别人还要多,除了他自己知道的“嫉妒”还有“傲慢”,把自己的偏执和意志强加于别人难道不是“傲慢”吗
这部电影是对犯罪心理学的讨论,对有意义暴力和无意义暴力的差别的探讨,对宗教教义人性中的原罪提点乃至隐晦地表达着这个社会和世界的思考和劝诫
影片的最后,究竟谁才是罪人,对犯罪的概念,宗教概念与普世的概念是不同的。
悲剧中真的有正邪么?
“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在电影里,七罪、七罚、犹如末世般的阴雨7日,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忠实教徒以“上帝意志”作为“惩罚标准”,作为传道者以身殉道警示世人。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出生既带有“原罪”的渺小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