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是秦汉时期两广地区与当地南越族融合而流传下来的语言。
粤语又被称作白话、唐话。受五代十国大量中原人南下的影响,粤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用词。▲中国汉语方言分布
“粤”来自何处?
“粤”古通“越”,来自秦人赵佗在古代岭南建立的南越国,南越国是古代岭南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地方国家政权。《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南粤王赵佗,真走人也。秦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適(谪)徒民与粤杂处。”赵佗在秦末天下大乱,北方中原地区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将汉人迁移到岭南地区,尊重越族的风俗习惯,鼓励汉越两族通婚,促进了民族交流,也将汉族先进生产力带到岭南地区,进一步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粤”在明清之前都一直跟“越”的意思相通,直到明清以后,“越”只代指浙江、江苏一带的吴语分布地,而“粤”也专用于岭南一带。直到中华民国时期,粤进一步收窄,成为了广东省的代称。
西汉初年,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趁南越内乱之际,南下灭南越国。《汉书》卷六十五《南粤传》记载: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陕,破石门,得粤船粟,因推而前,挫粤锋,以待伏波将军,遂俱进。楼船居前,至番禺,建德、嘉皆城守。会暮,楼船攻败粤人,纵火烧城。粤素闻伏波,莫,不知其兵多少。楼船力攻烧敌,反欧入伏波营中。迟旦,城中皆降伏波。吕嘉、建德以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
▲古南越国遗址
粤语名称
粤语在港澳地区被叫做广东话,而在广西说粤语的地区被叫做白话,而在海外华人社区,大多数被叫做唐话或者广东话。中国大陆官方将其定位粤方言,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粤语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
粤语起源
粤语起源于汉代广信,至于广信在哪?至今还未给出定论,大致是今天广西梧州至封开一带。据清同治《苍梧县志》记载:“古广信土城也,昔苍梧赵光始居此土。后汉置郡县交趾刺史因之。考其旧基,依茶山,傍桂水,大江绕其前。”可以清楚的知道史书中广信就是梧州,但是史料也存在严重的矛盾问题,史书记载“广信城,在府治东”,“府治”指梧州,明显排除了广信县治在梧州的可能,那梧州东就是封开了。
▲粤语各片划分
粤语起源于广信一带,起初使用人口十分狭窄,而后不断向东发展,就如同两广地区的母亲河珠江一样,“源出马雄”之后,便“汇北盘于蔗香,合融柳于石龙,迎邕郁于桂平,接漓江于梧州”,“更会北东二江,锦织三角河网”。粤语的发展迁移史离不开珠江,同样也离不开北方不断南下的中原汉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大量中原世家大族“衣冠南渡”,东汉末年交州一带,总人口不过200万,而到了南朝时期,迁入的汉人就达到了250万。这批人很多都是从山东河南一带迁移过来的豪门望族,很多都是举家迁移。他们将先进的汉文化带到了边地,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由于自身先进的文化水平,迅速在当地站稳脚跟,并且影响到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例如泷州陈氏、高凉冯氏、钦州宁氏等等。陈氏一脉“以孝义教化溪峒,所至镇俗戢奸,盗贼屏息”,得到了当地人的推崇。在这种情况下,中原人的方方面面都影响了当地土著,最直观的便是原先的中原雅音获得了正统地位。
▲泷州陈氏刺史祠
这批人对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汉越人民的交融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而在粤语发展史上,另外一支——珠玑巷人,也对粤语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唐开元年间,南北交流频繁,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迫切需要一条连接两地的交通要道。张九龄请求在大庾岭修建一条南北通衢,方便两地商旅往来。大庾岭通衢修建好以后,在广东南雄兴起了一个中原跟岭南商业贸易的中转站——珠玑巷。珠玑巷吸引了北人不断南下定居,迁移的人越来越多,毕竟珠玑巷地狭人稠,而且地处要冲,天灾兵祸,时有发生,及至南宋末年,乱及岭南,珠玑巷也成了难于安居乐业之地了。所以来此驻足的中原氏族,或因避乱,或因宦游,或因寻求新的发展等原因又纷纷南迁珠江三角洲而去。他们带来的口音影响了已经被粤语占据的广府人,为粤语又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语言音调。
▲广东南雄珠玑巷
珠玑巷所在地古时候属于豫章郡(今江西),杨雄《方言》一书记载:豫章多说“南楚方言”。珠玑巷通行的正是以“南楚方言”为主的一种融杂了大量中原雅音、闽语和吴语的多元化语言。南迁到珠江一带的珠玑巷人为了更快适应当地语言,将这种南楚方言逐渐融入到了粤语中,由此形成了粤语四邑片。
总而言之,粤语起初是由中原移民传入广信的汉朝雅言中分化出来,融合了当地土著居民语言而形成的;形成之后,又继续吸收不同时期共同语及不同地域方言的成分,这些复杂多元的语言不断融合发展成了现如今我们所听到的粤语。
粤语文学
粤语文学历史悠久,粤剧、童谣、山歌、粤讴和木鱼书一起构成了丰富的岭南文化。但在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交流频繁,人员流动远超古代较为封闭的社会状况。让粤语等一众方言受到了严重打击,粤文学也渐渐步入夕阳时代。
方言争议
由于西方文字多为表音文字,在语言学上,西方多认为语音即意义,因此对语音要求比较严格。所以西方认为中国的方言完全不能相通,应被判定为一种语言。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汉语文字本就是意音文字,跟西方不能并论。粤语等方言原本就是汉语方言,不能因为不能互通而被认定为不同语言。
其实文化的差异很显著,即使西方一般按照不能相通则为两种语言来看待语言,但在北欧地区,依旧由于某些原因将能够互通的语言被划分为不同语言,例如挪威语、芬兰语和瑞典语;东南亚的马来语和印度尼西亚语。而一些不能互通的语言却被划分为了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分支方言,最显著的便是阿拉伯语。中国方言与语言之争由来已久,粤语等方言究竟属于独立语言还是方言,这一问题无论语言学界还是社会上都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
藤树先生说:
现如今社会急躁不安,物欲横流,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以母语方言为依托的繁荣并且充满着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不断消亡,这些我们都需要警惕。粤语现如今还是比较强势的汉语方言,但仍然避免不了在走下坡路,而一些弱势方言例如赣语、湘语等等,形势则更加严峻,是确实在走向消亡……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可能有人会说方言消失还有普通话取代,但是方言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座桥梁,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每个方言积淀的沉沉乡愁!
▲普通话的带领下,各方言齐头并进才是最好的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史记·南越国传》
·《汉书·地理志》
·《道光广东通志》
·《罗定县志》
·《六朝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
·《中国方言》
·《方言》
·《珠玑巷人迁移路线研究》
·《粤语文学发展史》
·《广东省志》
·《梧州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