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家庭情感之类的电视剧推荐】专题看了《幸福到万家》,才知道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什么样的孩子

"喜欢务农的人除了务农什么都不会。"

这是热播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王景来说的话。


赵丽颖饰演的妻子何幸福,一身正能量,敢想敢做不怕事,简直是女性独立的教科书。


而王庆来自己不上进,还责备妻子跑得快。


同为两口子,为何人生差距这么大?


每个人走到今天都不是偶然,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


父母的认知影响孩子,孩子的性格又决定命运。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父母看见孩子,也就看见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如何将爱的双手变成孩子成长的推手,剧中这3个家庭的养育方式值得父母深思。


父母越胆小怕事,孩子越懦弱


整部剧下来,网友最关心幸福和王庆来什么时候离婚。


作为丈夫,他没有一点担当,反而处处让妻子担待。


在关涛公司做内勤,由于忘记及时邮寄合同,导致公司损失200多万。


王庆来没有一句道歉,一个人溜回老家种地,把烂摊子留给幸福。


幸福不解地质问,为什么在家挺好,进城后什么都做不好?



庆来坦言自己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只有种地,才觉得踏实。


这或许是事实,但从他的成长经历上看,种地不过是他对人际关系的逃避,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


庆来小时候被同村孩子欺负,父母胆小怕事,带着孩子去给人家道歉。



总是弱者心态,迎合讨好每个人,孩子的性格底色唯有自卑软弱。


社会观察学习理论曾指出,幼童不具备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父母的行为就是他们最直接的学习途径。


现实中有太多的“庆来”,性格内向孤僻,遇事过度担心,两性关系充满猜忌,既畏惧权威又渴望被庇佑。


所以说,如果孩子在父母身上学到的是无助,他的内心就无法拥有安全感。


曾刷过一个视频,被网友喻为教科书式的保护。


女儿遭遇校园暴力坐公交车出走,庆幸被司机发现。


爸爸赶来,听到女儿的哭诉,不断地宽慰:爸爸告诉过你,有事就和爸爸说,天塌了爸爸给你顶着。



美国心理学者丹尼尔·西格尔说,没有什么比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重要。


父母不能帮孩子一辈子,却能做孩子一辈子的后盾。


在孩子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年期,替孩子出头,就是帮他们建立行走世界的勇气。


父母性格再软弱,也要在孩子的成长节点中,多维护孩子的利益。


我们的勇气,就是孩子命运的底气。


父母越疏于陪伴,孩子越叛逆


村书记的儿子,万家集团未来接班人万传家是典型的纨绔子弟。


庆来结婚,发现人家小姨子长得漂亮,便以闹婚名义聚众猥亵。


背着父亲花钱找关系,让妹妹顶替秀玉上大学,导致秀玉本该光明的人生被盗走。



父亲万善堂一世英名,为什么会毁在孩子手里?


母亲早逝,父亲作为万家庄带头人,将一个穷山村变成年产值10亿的示范村。


子承父业是必然,这种情况下,父母关注孩子的能力,胜过关心他的感受。


剧中有个片段,传家不止一次表达不满:父亲把那些虚名,看得比儿子的命重要。



父母不是觉得孩子不重要,而是眼光高了,对孩子的要求也高了。


因此,比起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孩子的对错更重要。


这样的教养方式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情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却又无法超越父母的高度,只能靠旁门左道刷存在感,获取暂时的满足。


电视剧《加油妈妈》中,李逸夫就是这样的孩子。


对老师谎称母亲出差,雇人冒充父亲,给主播打赏,甚至烧房子。


这些问题看起来是他和弟弟为了争宠,但实际上,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忽视陪伴和教育,留给孩子的时间太少,又希望孩子变得优秀。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无法令父母满意,为了获取关注,只能不断犯错误来吸引关注。


多关照孩子的内心,而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会因被接纳而自信,被鼓励而真正强大。


父母越放手,孩子越独立


单亲家庭的何幸福,为什么能打出人生的王炸?


村里征地建污水厂,赔偿没谈拢,一个外乡小媳妇,无权无势敢找书记理论,不怕打官司,也不怕得罪村领导,这种胆量不是每个人都有。


初中文凭却不认输,从保洁晋升成法律公司前台。


不想把家闯丢了,就毅然从城里返乡,众筹200万回村里开民宿创业。



有想法,有目标,有执行力,关涛十分佩服她:幸福想做的事,最后都能成功。


幸福的性格离不开原生家庭环境的塑造:


早年父亲去世,母亲拉扯她和妹妹,作为家中老大要维护家庭,出什么事只能自己扛。


不幸的经历也是一种教育启示:父母能力有限,不得不放手,也会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美国教育专家罗伯特博士提出现代孩子教育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独立性。


想让孩子未来有所成就,就要掌握独立思考、选择、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用当下的苦换将来的甜。


曾看过一个微电影,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走不同的路陪他上下学。


没有坐车舒服轻松,孩子也有意见,但爸爸告诉他:路是走出来的。


有一次,他们走到施工禁行路段,爸爸又引导他:除了这条路,还能怎么办。



有同学嘲笑他家里没车,孩子也想坐车上学,爸爸却问他: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每人生来不同,自己的路要自己判断。


我们不用效仿爸爸的行为,却可以借鉴爸爸的智慧。


想要孩子真正人格独立,光教会他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不够。


父母要将当下的困难转换成启发性问题,孩子对未来才会无所畏惧。



看过一句话:“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正因如此,父母要多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强调自己的用心。


父母要多关注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考虑自己的权威。


父母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而不是美化自己的动机。


《幸福到万家》是许多家庭教育的缩影,也是许多孩子人生的图鉴。


成功的父母,要放下优越感,关注孩子的价值需求;普通的父母,要避免自卑,重视孩子的自尊自信。


父母的教育是托举孩子的人生礼物。


用智慧的爱呵护孩子成长吧。


这是孩子改变人生的契机,也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作者:陶若素,来源:有书少年,分享育儿经验,提供亲子福利,推荐优质少儿读物,助你成为更好的爸妈,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童年。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