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古今中外,对父母和子女的这种关系(亲子)的描述和解释看起来真的很豪爽,但话与众不同。(莎士比亚)。
今天,我努力地尝试将这些言人人殊的描述与阐释定维四个次元解析这一关系,求教方家。一次元,点线一维,爱的因承,是赤裸的纯粹的生物学阐释:一颗卵子与一条精子的偶遇!
偶遇,就像爱情!如果就这样确信无疑,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生物学从数学概率上说,是亿万分之一胜率的“暗道”竞争;从战争学上讲,是胜者为王入主“东宫”的天下图霸;从化学上看,是制因较多极具不确定性的不可逆反应。
父母最“缘初”的贡献,也只是一颗爱的卵子和精子。因为“入主东宫”的缘故,母亲的贡献可能更大些。但现代发达的科技已经可以让这种“偶遇”场景非人化,比如试管、借体、克隆等。
作为子女,即便是拟制血脉的子女,谁也无法否认这种贡献的“缘初性”,除非回到史前史。中国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亚当创世纪,希腊的普罗米修斯和泥都在传说人的泥性起源。可谁会说自己是天生地养的呢?只有孙悟空——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从图片上不难发现亲子关系的二次元——培养起来的感情,线面二维,即情感纠互。
尽管时代环境、国别风俗、家境境况、天性禀赋各不相同,亲子关系却都不约而同在人性的平衡上自然地繁生演化各类式样的情感纠互。
窃以为,亲子关系的这种情感纠互是所有人类文化的生发起点,重建人性中新的动态平衡,是人类生活的重彩华章。古往今来,凡描述这种情感纠互的诗词文章、曲艺影视,无不深深地触动每个人心窝里的泪腺,经久难息。
看过的曲艺影视:京剧《四郎探母》,歌曲《天之大》《亲亲我的宝贝》《老父亲》《烛光里的妈妈》,电影《长江七号》《亲爱的》……
读过的诗词文章:孟郊《游子吟》、傅雷《傅雷家书》、朱自清《背影》、龙应台《目送》、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搭错车》中哑叔与阿美《酒干倘卖无》式的传奇故事,今天依然有演绎且依旧让人怦然心动……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是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段公认的名句。听闻那些越是有钱有地位的父母,在子女的培养上越是严苛。我想那些品格正性的达官政要、钱霸巨星一定会把这句送给他们的孩子吧。
人到中年,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每个人的各种社会关系都会历世越深越发淡化,唯有这种围绕自己的亲子关系(父母——自己——孩子)越来越浓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二次元里努力地将线面描画的更好。
亲子关系的三次元,时空三维,即社会历时。三次元有两个重要的向量:社会历时中的道德约束与律法强制。
道德约束下的选择与评价,突出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类家训,诸如《诫子书》《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随着宗族制的淡漠,个人主义的复苏,信息时代“奔命式”向钱发展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很多家庭松懈了亲子关系的道德约束,所以才会出现当下不道德的行为越来越多的状况。
马云抢钱时代:
这是一个抢钱的时代,哪有功夫跟那些思想还在原始社会的人磨叽。只要是思想不对的人直接下一个。
这句话可谓是当下中国人全面走向“金钱时代”最有力的催化剂、强心剂,全民沸腾,都想着有钱就好过了。一部分教师、医生、农民、作家、教授、明星、公务员跟着商人的作风都钻到钱眼里去了。亲子关系中的“细胞核”已经开始慢慢癌变,个别“癌胞”开始挑战律法强制的亲子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如果这第三维度崩裂,将会迅速扩散。
你能从上幅图片中发现亲子关系四次元吗?俗称“人鬼灵异”或“人神灵异”,即异域灵异。古已有之——家祭无忘告乃翁。现今再举一例,贾平凹《写给母亲》: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基于四次元的二次元表述,现代科学从神经学角度的解释为:至爱刺激下的直觉或意识的恍惚。不知道是现代科学的无能为力,还是亲子的魔性依赖,很多人依然坚信异域空间肯定存在,这个四次元的也具有独立性,在诸多文学、影视、民讹中表现的神乎其神……
所有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述与阐释都可归纳到这四个次元里——爱的因承、情感纠互、社会历时、异域灵异,彼此纠缠交互着形成不生不灭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