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山里山外,干货看这篇!山里山外——华州蕴空禅院之旅

山山外——冬天到达运工船员

图文作家云雀

冬季融化后,黄土派总是给人温暖的感觉,道路从这一刻开始进入安静的田野。


不知不觉已是山脚,举目望去,从山口隐约可见那一抹淡淡的植被,那里有一出现实版的传奇——大明王朝太子的悬棺。


进山的必经之道,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置的林站,管制乱砍乱伐林木。


不必奇怪土崖的笔直,那些分明的棱角正是当年人工一搞一撅开凿,那里有许多农家人的故事,如今为了方便,已经迁到依路而建的新居,屋前屋后是平阔的川道。

村落消失了,一座古庙城楼孤零零的迎着冬风,也享着阳光。

远山上两处浓绿遥相呼应,其间正是沟道,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山脚第一村。彼此相邻,却写着三代人的往事:

纯土板墙的木青瓦房,是五六十年代所建;一砖到顶红机瓦房,是八九十年代所建;贴满白生生瓷片的平房,是新时代的。


商店招牌依稀可见,显然弃置已久;某某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牌子,也少颜寡色……

山外人家最不缺的就是柴火,闲时劈哩叭啦,一堆一堆的柴火码好,用的时候顺手有了。


黄色的菊花,在这冬季枯败的土地上很抢眼。

早已弃而不用的木华犁、扁担,依然高高挂在后墙上,犁的铁头早已不知何处去,只有这木架,在风吹日晒中,无声无息地传递着渐渐远去的农耕文化……

大磨盘,曾经是农家人不可或缺的大家当啊,如今被岁月遗弃在村外的一角,繁华落尽,谢幕已久,石器时代的绝响!

离大磨盘不远处,立有一界桩:秦岭保护•华州界。


秋玉米,是这样晾晒的。


春天,曾经为看看老式农家的四檐平,进过这家人的屋里,发现门前砌成砖墙,唯独留下这两处是土墙,还不等走近,就听到“嗡嗡嘤嘤”的声音。

对了,是蜜蜂,也不对,是地地道道的土蜂!

生计,生计,要生就得有计!

西向,为什么呢?

地处秦岭北麓,西晒的日头才暖和啊!

西向冬日,暖暖活活,把缝纫机抬出来,停在自家台阶上,拿出要缝纫的活儿,晒着太阳,干着活,谝闲传,其乐融融……

小宝宝在一边玩去,大人也不闲着,拿一方十字绣,一针一线,上下穿梭;或者是一方喜欢的图案,细细发发的纳起鞋垫……

一方小凳,依墙临门而坐,搭起二郎腿,膝头摆上花红柳绿的彩线,一针一针的忙活着……

一位老人,深深地弯着腰,扫着门前的大路……

晒着嫌热,就在阴凉处劈柴火。


冬麦并不怎么醒目,最惹眼的是那些依然招摇在枝头的柿子,一树一树,阳光一照,红彤彤的,鲜艳欲滴,特馋人……

原本空荡荡的树上,突然热闹起来,一群灰喜鹊落下,还没停稳,又有一群花喜鹊飞来,连忙举手拍照,谁料,竟然还是空空如也。

正是:喜来喜去枝头空,忙来忙去都随风!

其实,鹊鹊本在自在逍遥,轻松觅食,被人惊扰,躲开了柿子树,落在他处,偏偏是人不知趣,要追着自由自在的鹊儿,岂有不空手的!

过了林站,有一块大牌子。上面有每年三月十七庙会的管理通告和有关须知。

山沟沟里少有人走的,路上铺着一层树叶,踏着,发出“呲呲啦啦”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地方显得很“喧闹”的。

平时的水沟里成了冰,只是一路过去,时断时续……

沟里的太阳照得总是很短暂,阴冷阴冷的,突然发现一片荻花,为之一乐。


雪的痕迹。听山里人说,前些日子下了一场大雪,在阳光晒不到的地方,存留些许。

这里,才是真正踏上了登山的路。之前,只是外山的路。

右边是一个很浅的沟,绕到蕴空山的西南边;左边的沟也不深,依山而上,有蕴空山上吃水的源头……

卧虎石。一路山坡,只有这一处是连山石,非破此石,无以为路也!

以之开始十八盘之旅。

斜阳西照,荻花雪亮,迎着阳光,很有看点。

慢十八盘的尽头,是一个小槐树林,登山人可以歇息,可以回目一望:来路弯弯,不知何处。


经幡飘飘。

回头望是苍茫大地,抬头看是房隐于树枝间,何也?


房屋内外失修已久,正面墙上有图有文。竖写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为:“文章庙”。

正梁上隐约有字:大清某某年时日之类……不得分明,实在遗憾。

很多地处山中的寺院附近都有一处与“文”有关的阁子,叫“魁星阁”,而位置多居于高处,以应“高中”之吉瑞。而这里偏偏是在半山腰,费解么?

过了文章庙,就是紧十八盘,路越发的陡峭。

猛然间,听见有人说话,正寻思着,一个小男孩撞进镜头,就在摁下快门的间隙,小宝宝被陌生人的举动惊着了,楞头楞脑,怵在哪里,大有回身呼救之意。赶紧向宝宝招手微笑,接着大人转过弯来,才知道是山脚的当地人。

又是俩个宝贝,却大不一样。男孩胖嘟嘟的,手持自拍杆,女孩的样子看到了啊……

还在路上,转弯处,西边的山梁还横在眼前,向西望去,已经能看到层叠的山脊了。

终于走完了紧十八盘,纵目放眼,山外尽收眼底。

经幡飘处,已到禅院之前。一些简单的设施,说明这里也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佛事集会。


青砖铺路,通往禅院。左边就是汲水的小路……

蕴空禅院,赫然入目,这就是一路经幡飘飘的原因所在:为这个古禅院正名封匾。

禅院内外设有太阳能莲花型音响,经声漫起,余音袅袅……

无缘

莲音声声入耳来,院落空空门未开。

小径大道无去处,隔墙探望祈福台。



青塔巍巍

青砖无语层叠起,风雨有缘洗轻尘。

元明钟鼓闻千里,太子悬棺遗旧恨。

悬棺悠悠

末世重生望兴国,空怀热血山河破。

羞见先人布覆面,悬棺拒土百年多。

蕴空禅院,始建于元,兴盛于明,当时,高僧云集,大布其道,弘扬佛法,称颂功德,道场盛大,可谓空前。以致明亡后,太子隐其间,以复国为己任,今有地名“大明”镇与此古迹相互佐证,足见悬棺之说绝非后人附会。


下山,只在不经意间,没有上山的气喘吁吁,没有停停歇歇的延误,没有走走看看的迟缓,不知不觉就是山下。透过躬身而卧的树洞,太阳已经不那么亮堂了。


图文来源:网友推荐~美篇

图文作者:云雀

整理编辑:云雀、华州文史荟萃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