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杂谈#江上任,想谋求新的局面,他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拜访大学老师,也是研究生导师刘教授。咨询如何开设新局。(大卫亚设)。
老教授告诉他,改革,不得罪人是不行的。从交谈中,老师还告诉他,当初程副省长还向他问,对江河的评价,老教授当然是一顿猛夸。可见,江河确实是其得意弟子,而老师也可以说是江河的伯乐。第二件,是诚邀秦池出山。江河的局长位置是从天而降,挡了秦池出任一把手的路,秦当然有气,称病在家。如果秦这个第一副局长不出面支持,江河当然难以迅速打开局面,也就极有可能延误改革时机。所以,江河必须低姿态。
所以,到秦池家里,谈心、剖心。江打“亲情牌”,说自己是“港务子弟”,称秦为“叔”,恳请老局长出山支持工作,只有团结,才能一起面对改革。与改革大业相比,个人遭遇不足萦怀。
实事求是说,秦此时还不完全是反面角色,他曾经创造过辉煌,是“老港务”,对东江港有感情,也不愿意看到其没落,但是毕竟观念陈旧、私心杂念过重,能力魄力、品质信念不足以担当改革大任,再加上他也看出江河有些素质和能力,确实也是他所没有的,所以,他基本上算是答应了,当然也有等待时机的意思。
所以,用朱三材的话说,他“投降了”,当然是暂时。
人算不如天算,刚谋新局,却突然发生裕泰号沉船重大事故,一时舆情汹汹,更何况,江河还未正式走马上任,这个时候,江河等能有能力处理这个重大危局吗?是祸患,还未上任,就折戟沉沙,还是变坏事为好事,让人们,上至省市领导,下到普通群众、遇难者家属,能满意他的处理,认可他的能力吗?
很多人都是怀疑的眼光,从领导到群众;而有的人如秦池、朱三材等人则选择退后,看笑话,看戏,幸灾乐祸,甚至幻想着江河跌跟头,他们好“班师回朝”。
当然,只有沈奕巍一直尽心尽力地跟随着他办事,鞍前马后,也积下了战斗的友谊,有了这个契机,从而成为江河后来改革的左膀右臂。
江河选择迎了上去,他选择面对。他能渡过这个危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