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是学术论文,只是希望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了解海洋生物,了解海产品。
上一篇初步了解头足纲以及八腕总目的最新分类,这一篇继续探讨十腕总目。
十腕总目所有成员在学术上通称为乌贼,日常生活中具体到不同外形则有墨鱼、鱿鱼、花枝等叫法。乌贼是所有头足类渔获量中占比最大的一类,每个沿海国家基本都可达90%以上,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头足类海鲜。
乌贼占比(FAO数据,图改编自陈新军)
不过,在开始细致探讨十腕总目前,我先补充一下上一篇八腕总目没有细致到的地方,那就是中国沿海常见的各种章鱼!希望以具体可参的图片,一目了然、从容区分市场常见蛸类;但须知,最准确的区分仍然是分子遗传学标记,当然,也可查看仅有的坚硬部分——齿舌radula与颚片beak。
齿舌是软体动物独有结构,由多列角质齿板组成,形似锉刀,一般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央齿与侧齿尖的数量、位置以及在中央齿列中的排列方式等是重要的分类依据;颚片就是组成口器的那几块,用以咬碎食物。
章鱼的主要结构,图自编
囿于篇幅有限,且市场常见八爪鱼种类也不多,故这里只列举三种:
- 真蛸/Octopus vulgaris,又名普通章鱼,俗称八爪鱼,是世界性常见种,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海域以南。体长可达1米,胴长一般是25厘米左右,体表密生疣;中央齿之间通常是2个3齿尖型和2个5齿尖型重复交错。栖息场所多为近海岩礁、藻场等。
八爪鱼,图自编
-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北方俗称长八带鱼,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区,但更多见于北部近海。个体较大,常呈淡黄褐色,受惊扰时体色会变深;也具有5个齿尖,但中央齿尖两侧的2个侧齿尖位置在相邻中央齿间呈升或降走势。肉质肥厚,可食部分占总体90%以上。
长八带鱼,图自编
-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旧名Octopus ocellatus),北方俗称八带鱼,同样常见于北部海域。体小腕短,生命周期也短,游泳能力较弱,有钻沙隐蔽习性;5齿尖中央齿前后分别相邻1个和2个3齿尖中央齿。肉质鲜美,是北方重要的海产品之一。
八带鱼,图自编
三、十腕总目
十腕总目/Decapodiformes,即乌贼,英文通称Squid。
Squid除了可以翻译成乌贼,也常译作鱿鱼!但在中文意思里,鱿鱼往往是指十腕总目其中一类,因此将squid叫作鱿鱼很容易造成偏解;另外,乌贼在分类上又有目、科、属定义,乌贼目英文便叫cuttlefish,而在中文语境里,乌贼还能指代一类常见的头足海鲜,这就更容易产生混乱。
正确区分鱿鱼与乌贼,首先是理解学术上的定义,再根据不同语种对应理解,便能洞若观火。
台湾省区分乌贼图示,改编自台湾好农
以乌行头,说明这类头足动物也以喷墨为最大特征;不过,与同样会喷墨的章鱼相比,乌贼体型更长,眼睛更大,并带有内壳;另外,乌贼虽然具有十腕,但其第4对已特化为带有吸盘的触腕,这对长触须平时收纳于第3及第4腕间,捕捉猎物时才会迅速射出,极具收缩性。
乌贼结构,图自编
过去十腕总目通常分成旋乌贼目/Spirulida、耳乌贼目/Sepiolida、乌贼目/Sepiida、管鱿目/Teuthida等几类,其中管鱿目再分作开眼亚目与闭眼亚目,但近来对种系发生学的研究表明,开眼亚目与闭眼亚目并非管鱿目的演化支,WoRMS甚至不再沿用管鱿目,代以将两亚目抬升为目,直接取代前者。
根据WoRMS分类,如今的十腕总目包含以下目类:
- 深海目/Bathyteuthida(9)
- 微鳍目/Idiosepida(7)
- 闭眼目/Myopsida(48)
- 开眼目/Oegopsida(252)
- 乌贼目/Sepiida(198)
- 旋乌贼目/Spirulida(1)
十腕总目最新分类,图自编
这六目中,旋乌贼目、微鳍目、深海目平时都比较少见,种类也不多,渔获价值并不大,例如,旋乌贼目目前只有一种——生活于深海的会发光的卷壳乌贼/Spirula spirula,体长仅约4厘米;除了会发光,这种深海乌贼还具有独特的羊角内壳。
羊角内壳都是从深海漂浮起来的,有时能在海边捡到。
卷壳乌贼,图自编
微鳍目目前确认有7种,以肉鳍微小为重要特征,常见如侏儒乌贼/Idiosepius pygmaeus,这种乌贼比卷壳乌贼还要小,成年体长甚至没有2厘米,以至于有人称其为最小乌贼!不过,与卷壳乌贼不同的是,微鳍乌贼主要栖息于近海,也不会发光。
侏儒乌贼,图自编
深海目目前确认有9种,一般生活于海平面下700-2000米处,其中以深海乌贼/Bathyteuthis abyssicola较为人熟悉;深海乌贼也叫深海鱿,其胴部长度通常少于8厘米,这种乌贼不仅体型小,腕足也短,腕足上的吸盘更不多,每只腕足大概只有100个吸盘。
深海乌贼,图自编
除了这些比较罕见的乌贼,更多进入人们视野的是闭眼目、开眼目以及乌贼目的乌贼,它们也是人类的主要渔获对象。
乌贼目/Sepiida,又名墨鱼目,通称墨鱼或乌贼,闽南语地区亦称之为花枝,英文叫cuttlefish。主要分类有乌贼科/Sepiidae(116)、后耳乌贼科/Sepiadariidae(8)以及耳乌贼科/Sepiolidae(74)三科,其中,乌贼科占比最大,也最常见,下分3属。
乌贼目主要分类,图自编
耳乌贼以肉鳍如耳为重要特征,此科并非小科,它拥有20属74种,在头足类王国里也算是一个大单位;不过,这一科体型都比较小,产量并不多,虽然也有个别地方经常捕获,以至被叫作墨鱼仔,但一般都不获重视。
常见两种耳乌贼,图自编
后耳乌贼(台湾叫拟耳乌贼),这一科目前仅确认8种,其中,条纹睡衣乌贼(学名Sepioloidea lineolata)最为出名,体长大约8厘米,外观甚可爱,但却是一种罕见的带有河豚毒素的软体动物。
条纹睡衣乌贼,图自编
根据WoRMS最新分类,乌贼科又分花乌贼/Metasepia(2)、乌贼/Sepia(107)以及无针乌贼Sepiella(7)三属。其中,花乌贼有两种,分别是火焰乌贼/Metasepia pfefferi与樱花乌贼/Metasepia tullbergi;火焰乌贼也叫火焰花枝,又是一种带毒的乌贼,其毒性甚至与蓝圈章鱼不相上下,体长一般不超过6厘米。
两种花乌贼,图自编
无针乌贼/Sepiella以内壳后端不具骨针为重要特征,这一属计有7种,其中,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inermis与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是最重要的渔业资源。曼氏无针乌贼即传统墨鱼,由于大肆捞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近绝迹,近来已逐渐恢复元气并成功养殖。
无针乌贼,图自编
下一篇再继续整理乌贼与枪乌贼。
(整理、校正不容易,希望你能……我才能……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