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杨继业】专题历史上的“杨家将”第一代金刀杨业为什么改了多次名字?

从“刘无敌”到“杨无敌”

——养业出身和他的青壮年时代

要说杨家庄,我们必须从第一代杨家庄、杨业、老将军开始。

许多读者和观众都知道《金沙滩》这个剧目,京剧、豫剧、晋剧、秦腔等多种地方剧种都有。从《金沙滩》说起

《金沙滩》这出戏大概内容如下:

老英雄杨业投附宋朝之后,正好赶上宋、辽在金沙滩一带交战。辽王心怀叵测,佯装讲和,邀请宋王到辽营举行“双龙会”,真实目的,是想一网打尽宋室君臣。杨业等人四处打探情报,得知辽王摆下的是“鸿门宴”。为确保宋王安全撤离战场,杨业让儿子大郎假扮宋王赵光义,命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八郎等人随行,老将军自己带六郎、七郎等,保驾宋王突围。“双龙会”上,大郎误喝毒酒,用袖箭射死辽国天庆王。辽国人见状,即命伏兵包围了赴宴的宋室文臣武将。经过一场恶战,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战死。那边厢,六郎在前开路,杨业和七郎断后,父子三人拚力征战,终于使宋王突出重围,安全返回军营……

《金沙滩》这本戏,故事非常曲折,它改编自宋朝小说《杨令公》和《幽州救驾》等,母本所本,是宋太宗第一次北伐的历史真实:宋太宗平灭北汉之后,贪功心切,继续进攻辽国。结果,宋军在幽州城外,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被辽军打败。宋太宗本人中箭受伤,最后狼狈地乘坐一辆破驴车才有命逃到范阳,即今天的大兴……

但在真实历史中,杨业和他的儿子们,并没有参与宋太宗这次护驾保卫战。因为,当时的杨业,是一个从北汉刚刚投附宋朝的降将。虽然宋朝给了他一个“右领军卫大将军”的荣衔,可杨业手中并无兵权。猜疑心甚重的宋太宗,绝对不会把一个刚刚投附的降将当成贴身的禁卫军军将。至于金沙滩这个地方,现在山西怀仁县城南黄花梁有个旅游点,旅游招牌说是当年宋、辽交战古战场“金沙滩”。如果说到历史上真实的“金沙滩”,应该在今天北京清河镇附近的沙河沿岸……

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杨业是在宋太宗第一次北伐时刚刚降附宋朝,那么,他前半生又是如何渡过的呢?他的籍贯又是哪里呢?

■在北汉作大将的时代,他抗击过辽国军队吗?杨业“杨无敌”的威名,从何而得呢?

■杨业所处时代的历史大背景,到底又如何呢?

杨业到底是哪里人呢?多年以来,梆子戏曲给我们的印象,杨业籍贯似乎一直是山西。《宋史·杨业传》上讲,说他是“并(bīng)州太原人。”如此看,好像正史上言之凿凿肯定杨业是山西人。

当然不是!

其实,杨业青少年时代生活在陕西的麟州,也就是今天陕西神木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他父亲的经历就可以推断出。《宋史·杨业传》一方面说杨业是并州太原人,但马上接着说“父(杨)信,为汉麟州刺史。”这里的“汉”,不是指五代十国最后被宋朝灭亡的那个小国“北汉”,而是指五代倒数第二个朝代“后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明确指出:“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杨)信卒,子(杨)重勋嗣”。也就是说,杨业的父亲杨信,作为麟州当地土豪自封为刺史,他肯定就是以麟州为发迹的根据地。这里要注意的是,司马光所说的“土豪”,不是我们现在习惯称谓“土豪劣绅”的土豪,而是指雄霸一方的地方豪强。

那么,在民间传说中,一般都说杨业他们杨家的始祖是“火山王”杨衮,这其实确实是传奇式的传说而已。五代时期确实有个叫杨衮的将军,这个人其实是和杨业父亲杨信同时期的契丹大将,曾经在五代时期的后周时带领契丹的军队支援北汉和周世宗柴荣对抗。但在山西省高平县巴公原,杨衮和当时的北汉皇帝刘崇被柴荣打得打败而逃(见《周书第五·世宗纪一》)。而杨业的父亲杨信呢,起家在麟州,根据地在麟州,官职三代世袭在麟州,所以杨业的自然籍贯就是麟州,也就是今天陕西的神木县。所以,从籍贯上说,杨业是陕西人而不是山西人。

如果我们细看在五代到宋初时期的原始史书,可能会发现有三个叫“杨信”的武将,往往会产生时空错乱的感觉。这三个杨信,自然杨业的父亲是一个,另外两位呢,一位是河间人杨信,此人本名杨义,乃宋初镇边名将杨嗣(评书演义中“杨七郎”的原型)的哥哥。入宋之后,因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名杨信。这个杨信最高官职做到北宋的“殿前都指挥使”,在《宋史》中有传。另一个武将杨信呢,是沙陀族人,原名杨承信,乃五代时期后唐的将军,归降后汉王朝后,为了避汉隐帝刘承佑的讳,去掉中间的承字,改单名为“信”。这位杨信最后也投靠宋朝,封为楚国公,归宋后又改回原名,《宋史》中也有他的传记。

而我们杨家将的主人公杨业,作为麟州土豪杨信的大儿子,起初叫“杨崇贵”。后来,他又改名杨重贵,再改名为“刘继业”,如果我们看《辽史》,会发现许多有关“刘继业”在里面,其实,所指的,都是杨业。

“杨崇贵”为什么改名呢?也是为了避讳,避尊者讳。这个话头我们一会再仔细分析,我们先接着刚才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讲——杨信死后,他二儿子杨崇勋继承爵位。

作为杨信长子,杨业为什么没有继承父亲麟州刺史的爵位呢?

这个话题,一定要从五代十国中那个短命王朝“后汉”说起。五代的后晋被契丹人灭亡之后,后晋大将的刘知远由于一直在山西镇守,就趁机在太原称帝, 947年建立“后汉”,他赶走契丹人,定都开封。不过,这位后汉高祖刘知远命薄,转年就死了,他20岁的儿子后汉隐帝继位。隐帝是个神经质多疑的年青人,滥杀大臣,族灭功臣家属,惹起时为后汉大将的郭威愤怒,在951年兴兵攻灭了后汉隐帝。

郭威进入开封后,当时局势不明,特别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刘崇在太原,拥有一只劲旅。为了哄骗后汉宗室,郭威就骗刘崇,说要拥立他儿子刘赟为皇帝。刘崇一听这话乐了,对郭威杀自己大侄子隐帝的事情也不记仇,急呼呼死催,让儿子刘赟从封地徐州赶忙往去开封当皇帝。

把刘赟骗到开封附近之后,郭威忽然称帝,派人杀掉刘赟。至此,听闻儿子被杀,刘崇又悲又怒,立刻占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他依旧保持使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所以,这个北汉,不算“五代十国”中的一“代”,而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个小国。

杨业的父亲杨信,本来就是乱世中靠着地方武装在麟州和契丹人、羌人争斗占地盘,自己封自己当麟州刺史的。所以,当年刘知远建立“后汉”的时候,他立刻投靠拥戴。

当时乱世,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地方豪强要投附中原朝廷,一定要把子弟送出去当“人质”。为此,杨信把长子杨业送到统管河东的后汉皇帝刘知远堂弟刘崇手下效力。可是呢,杨业,当时他叫“杨崇贵”,去的时候不凑巧,没多久,正好赶上后周取代后汉。

杨崇贵在北汉刘崇手下当亲兵,他一直多年转战抗契丹的父亲杨信却投靠了新朝后周。至此,父子各在敌国。那么,杨信投附后周,北汉的刘崇是否会杀掉杨信在自己这里作为人质的杨业吗?没有!为什么呢?

第一,五代之时,杨信这种地方豪强墙头草的事情,大家早已见怪不怪,而当时刘崇的小国北汉非常需要人才,就没太计较。而且,麟州这块地盘非常重要,但它孤悬于黄河以西,归降后周也是属于形势比人强的事情。刘崇即使杀了杨业也于事无补,惹急了杨信说不定这位麟州王会把后周军队带到自己家门口来和自己死掐!

第二,杨业乃一名难得青年良将。《宋史·杨业传》中就记载:“(杨)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也就是说,杨继业从少年时代就武艺超群,骁勇善战。他自幼跟随父亲杨信转战南北,自然在戎马生涯中练就了一身骑射的武艺,而且洞晓军事谋略。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军阀割据、天下大乱的乱世,但凡有点头脑想独霸一方的人,都会积极笼络像杨业这样的人才。

所以,即便杨信转向后周称臣,刘崇并没有杀掉杨信的儿子杨崇贵,依旧宠信这个小伙子。刘崇心里清楚,说不定什么时候,杨业的杨信又会投靠自己。

既然当下的东家刘崇都当“皇帝”了,杨业(当时叫“杨崇贵”)肯定在名字上要避讳以示尊者,就改名“杨重贵”,“崇拜”的“崇”变成了“重新”的“重”。不久,为了拉拢刘崇贵,刘崇还把他收为养孙,让杨业跟自己孙子们的“继”字辈排行,赐名“刘继业”。

正因如此,日后杨信在麟州病死,由于长子杨业在太原,那么继承爵位的就是杨业弟弟杨崇训——“崇高”的“崇”,“训练”的“训”。而这位杨崇训,继承爵位的时候才十多岁,亲哥哥在北汉,他也当起“墙头草”,背弃后周,转向北汉称臣。当然,为了避讳,他也改名,就叫“杨重训”了。没多久,麟州周围羌族部落来攻,北汉不救,“杨老二”不得已,再回头向后周称臣。后周这时是柴荣当皇帝,很大度,还给杨崇训升官,“封他麟州防御使”,高出原先的“麟州刺史”两级。这时候,为了避柴荣太子柴宗训的讳,杨崇训又要改名,最后定格成“杨重勋”。

赵匡胤取代后周后建立宋朝,杨重勋立刻归附。他这个时候成熟了,不顾哥哥杨业在北汉,积极参加过数次宋朝攻打北汉的战斗。不过,宋太祖毕竟对这位麟州的世袭刺史不放心,加上他哥哥杨业在北汉当大将,最后还是把这位杨二爷弄到开封“升官”,加封为“保静军节度使”,调离老地盘麟州,安排到今天安徽符离集去吃“烧鸡”享福去了……

杨崇贵、杨崇训哥两改名避讳,其实他们的父亲杨信也避讳。不过,杨信是在死后被动避讳。杨信本名“杨弘信”,后来他两个儿子都成为宋臣,而宋太祖的爸爸叫赵弘殷,所以在宋朝当时和后世许多记载中杨弘信就变成“杨信”了。

通过上述这爷仨的避讳改名,我们就能知道“五代十国”确实有多乱。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