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心有专题之候选人丨季玲玲:心有热爱,奔赴青春的最美期待

编辑

第四届上海法院“十大青年”评选活动于8月初正式开始。

经过全市三级法院差额评选并推荐人选,上海高院资格审查、综合素能评估和考察等程序,现已确定正式候选人。

“上海高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23名候选人的成长故事。本期推介的候选人是来自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的季玲玲。



我的老家江苏启东,几百年前只是大海中许多星点般的沙洲,因逐渐汇聚成陆地,又不断向东延伸,故取“启吾东疆”之意,寓意“开拓”和“生长”。从小听着祖辈们在沙地上围垦的故事,拓荒者身上那种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闯劲”和“韧劲”让我惊叹。这份植入到基因中的开拓和韧性,伴随并塑造了如今的我,也成为“热爱”这一成长关键词最生动的诠释。


与法律的双向奔赴,归根结底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我不惧挫折挑战与岁月漫长;因为热爱,我用奋斗去奔赴青春的最美期待。


抉择:归零后的重新出发



选择上海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都市,作为人生的下一站,是心之所向。11年前,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法院工作,期待成为一名法官。


不过,理想在起点处就拐了个弯,我被分配到原闸北法院政治部(撤二建一后,成为静安法院),离法官梦似乎远了。最初也有过迷茫,但很快,繁忙的节奏让我无暇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里。人手短缺,我常常身兼数职,在政治部的四年半,我跟随领导和前辈,把党建工作、组织人事、绩效考核、政工宣传甚至是老干部工作通通摸了个遍,从不同的视角触碰和感知了法院工作。组织协调、沟通共情和大局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一个“小透明”到听到越来越多人说“这件事,可以问一下玲玲”,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法官梦,好像也不那么急迫了。


但抉择有时来得超乎想象,随着司法改革的浪潮奔涌而来,我仍清晰记得第一次听说“法官员额制”后的冲击感。我的面前出现了一道分叉口:是留在政治部成为司法行政人员,继续在熟悉的领域深耕;还是去业务庭,亲历竞争激烈的法官员额制改革?迷惘之际,我常常独自一人,反复展开又收起那件前辈送给我的,还未曾披上的法袍,心底的声音越来越呼之欲出:去吧!到心之所向的地方。


司法改革赋予了我全新的角色——本院首批法官助理。来到商事庭,我仿佛又回到了初进法院时那个“业务小白”。归零后的重新出发,有太多知识和技能要补上了,为了追赶差距,那段时间,我常常是庭里离开办公室最晚、请教问题最多、讨论案子最频繁的那一个。以至于午饭时间,伙伴们和我常开玩笑说:“你先吃饭,吃完再聊案子,不然影响消化。”凭着这股韧劲,一年后我通过竞争激烈的入额考试,成为首批从法官助理中遴选入额的初任法官。


所谓成长,有时就是要把自己打碎,再努力重塑成更理想的状态。


专注:办案像是画圆



“小姑娘,我说的这些你怎么啥都不懂,怎么给我们当法官的啊?”成为法官后,本以为只要努力提高法律水平,就能在审理案件时游刃有余。但面对当事人的质疑和冷眼,我屡屡受挫。我不懂,我明明懂法律,为什么办不好案子?


当事人的话,让我有点委屈,但也逐渐意识到:办案像是画圆,圆的半径越大,触及的未知领域也越广。固守法条是行不通的,只有扩大“琢磨”的范围,沉下心来专注案件,读懂行业背景、交易结构,才能更有底气地办好案子。


审理大卖场和供应商之间的零供纠纷,是我经历的第一道坎。刚接手大卖场案件时,面对23箱证据材料,我手足无措地瘫坐在办公室;对于堆头、扣费这些术语,更是毫无概念。为了厘清零供交易的本质,我重新振作了起来,在研究合同、分析类案之外,还拿着密密麻麻的合同文本和对账单,连着两个月一下班就往卖场跑,求知若渴地找工作人员问东问西。直到第三个月,我一力承担起辖区所有卖场案件办理。半年后,我撰写的零供纠纷白皮书,得到全市七家大型卖场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建议都写进了他们新的交易规范。现在想想,还真得感谢当初那股子“琢磨劲”。


这些年,从商事到金融,我的“圆”越来越大,涉及的行业种类逐渐丰富:跨境电商、对赌协议、危化品运输、代驾平台、新类型保险等等。办一个案子,了解一个行业,我保持着求知若渴的学习状态,也感受到了全身心投入案件后的心流。


挑战:给青春一个交代



多个岗位的历练,不同赛道的转换,激励我在面对问题时,直面挑战、大步开拓。


时代在变革,审判理念和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记得曾经审理的一起案件,需要查明质量问题的机器远在非洲莫桑比克,但设备运回意味着项目停工,国内专家又无法出境进行鉴定。同时,设备服务于“一带一路”项目,质量争议不仅关系到双方当事人,更关乎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你们没有能力解决问题,难道让我们去非洲打官司?去联合国打官司吗?”当事人的激动情绪给我浇了一盆冷水,却让我愈发清醒。我不断思考和尝试,反复探索解决路径,最终通过“跨国视频认证”举证境外机器实况,再以“专家辅助人出庭”对故障类型归因,有效化解了“域外证据审查难”“质量争议查证难”的双重困境。中国和莫桑比克间9421公里的距离,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在一次次“头脑风暴”的推动下,不再遥远。此后,我以该案为基础,结合办理的其他案件而撰写的《探索“四位一体”场景化运用,积极助推在线诉讼运用》一文,获最高院主要领导肯定。


“wifi信息案”“股东代表诉讼案”“证人在线作证案”……这些年,“敢啃硬骨头”逐渐成为我的标签,直面问题、坚持思考、寻求突破,更化作我面对挑战的态度。用无数的尝试回应困难与挑战,在每一次更新迭代中遇见更好的自我,才是对青春年华最好的交代。


守望:时代之问的探寻



作为中心城区,静安辖区商业和金融发达,各类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迅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但是这两年,新冠疫情给许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矛盾纠纷更加频发。在大多数人眼里,商事和金融审判,无非是“利益”和“金钱”之争,法官依法作出判决即可。但我透过案件,看到的是每一个企业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创业的梦想、一份守业的坚持、一群为了幸福努力打拼的人。判决可以终结案件,但无法缓解疫情下企业的困境。我想用调解,为他们寻找新的可能。


两年前,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被告服饰企业因疫情影响闭店,现金流几近枯竭,濒临破产,而原告又急需资金赶制外贸订单。面对互不信任的双方当事人,调解艰难地推进着。我通过法、理、情的反复释明,在调解金额、补偿方案、制约条款的巨大差距上一点点缩小差距。最终打破僵局,为企业及其背后的数千家庭找到一线生机。该案也入选全国法院复工复产典型案例。更让人高兴的是,一年后,被告转型成功,获得上亿融资,还特地给我打来了电话。


用司法守护经济发展的韧性,去提振企业战胜疫情的信心,守护营商环境、回答时代之问,我还在不懈努力着。


奔跑:点燃追求卓越的内驱力



以匠心激发追求卓越的内驱力,就是要持续深耕,不断精进,把事情做到极致。这些年来,我不断提升调研的“思考力”,关注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热点,打磨出27项市级以上调研成果和典型案例。我也喜欢钻研新鲜事物,最近我在探索区块链司法存证的运用,以期在司法实践层面激活巨大潜能。


今年,我又有了新的身份——金融审判庭副庭长。深感组织信任、倍加振奋的同时,也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新的身份,意味着更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我要以更高的站位,协助庭长带领全庭干警奋勇拼搏,为维护金融秩序安全和稳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此刻,奔跑的“我”变成了“我们”,我努力放大自己的这份热忱,与团队共探路、共前行。幸运的是,我身处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团队成员都有激情、有才干、肯奉献,不乏追求卓越的内驱力。我和团队成员们,扛住案多人少、疫情后收案在短期内剧增的压力;走访金融机构推进电子送达,提升审判效率;创新了电子证据审查的新模式,将相关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缩短约30天……我们在相互学习、相互成就的团队氛围中进一步成长。


回望曾经走过的那些岁月,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这其中,或许有过挫折,或许有过遗憾和不甘,但更多的是踔厉奋发的舒畅,是法治初心的坚守。因为热爱,我勇敢奔赴青春的最美期待。终于,我也将一步步蜕变成为自己向往的模样。



来源:上海高院团委

责任编辑:张巧雨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