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卖汤圆歌词儿歌】专题正月十五话汤圆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汤圆,有许多传说,其中之一是:相传,春秋末期,楚昭王途经长江,但见一物浮于江面,色白而微黄,舟人捞起献给昭王,剖而食之,瓤红如胭脂,味美异常,却无人识其名。昭王遣人问孔子,孔子曰“此物浮苹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此时正值正月十五。此后,每逢这一天,楚昭王便命人用面仿制此果,煮后食之,以庆家国团圆。

据史书记载,唐代以前元宵节食用的食品是拌和肉类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到了唐开元年间,开始“造面茧”,而这“面茧”即是以粉制成的茧状物,又称“粉果”,也是汤圆的前身。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宋代周必大《平国续稿》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云:“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浮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曰:“元宝”。宋时,元宵的价钱比较贵,宋人姜白石有诗曰:“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得回。”其中“珍品”即指“汤圆”。宋末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明清以后,汤圆开始普及,清代京城里的仿宫内精制的汤圆已十分畅销,孔尚仁在《竹枝词》中写道:“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今日携钱忍饿归,便门不及前门路”。

汤圆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欢,一些文人元宵节吃汤圆时,有感而发,留下许多吟咏汤圆的诗句。元宵节,一定要吃的食品,北方是元宵,于南方则是汤圆。清代符曾所吟的“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说的是元宵;而牧溪的“白糯三捶粉已粘,赤豆如沙和蜜甜;眼见陶缸米已罄,孤灯一去夜不还。”讲的是江南人喜爱吃的汤圆。宋代周必大的“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描绘了煮汤圆的情景;明代吴宽的:“净陶细碾玉霏霏,万颗完成素手稀。须上轻圆真易拂,腹中磊块便堪围”,写的是制作汤圆的过程;清学秋氏:“时丰最好是汤团,雅座新添气象宽。风韵犹存当日话,藏花剧饮足盘桓”,赞的是北京时丰食馆制作的汤圆;清代李调元的“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生动地记述了元宵节小巷深处卖汤圆的小贩招徕顾客的场景。

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汤圆种类纷呈异彩,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汤圆又有咸、甜、荤、素之分,如甜馅的就有枣仁、豆沙、白糖芝麻等数十种,咸馅的有火腿丁、鲜肉丁、虾米等。我国的汤圆名品辈出,风味各异。如湖南长沙的姐妹汤圆,雪白晶莹、香甜味美;浙江的宁波汤圆,馅多皮薄,肥糯不腻;上海的鸽蛋汤圆,小巧玲珑、清凉甜糯;擂沙汤圆则形美色艳,豆香宜人;四川彭水的心肺汤圆,鲜香可口、风味别致;安徽的正福斋汤团,制作精细,滋润香甜;而蚌埠的混汤酒酿元宵,质地柔黏、馅心多样。此外,台湾地区的菜肉汤圆、京津的甜馅元宵、齐鲁的桂花元宵、苏扬的虾肉汤圆等,也是风味别具,诱人馋涎,深为美食家们所喜爱。尽管各地制作的汤圆风味各异,但都寓意家人团圆、吉利、美满之意。

小小的汤圆蕴含着隽永的饮食文化内涵。汤圆为圆形食物,取阖家团圆之意;以糯米粉为原料,是因糯米黏性强,象征一家人团结紧密;以糖为馅,表示全家团聚的美满、甜蜜、幸福;用沸水煮汤圆,寓意这种团圆经得起折腾。而水浊圆子白,又象征全家团圆高尚而纯洁。正因如此,台湾地区民歌《卖汤圆》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汤圆是人们喜爱的美食,在民间流传着不少与汤圆有关的谜语,如谜面:“身上洁白如玉,心中花花绿绿,细沙滩上打滚滚,清水池中沐个浴”,打一食品,其谜底为:汤圆。又如谜面:“雪白一群鹅,湖里来游过,嘴家门前过,杜(肚)家门前落”,打一食品,其谜底为:汤圆。再如谜面:“白糖梅子真稀奇,也没核儿也没皮。正月十五沿街卖,过了正月没人提”,打一食品,谜底:汤圆。元宵节,合家团聚,吃汤圆,猜汤圆谜,真可谓其乐融融。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到了,人们阖家欢聚,吃汤圆,观灯彩,猜灯谜,憧憬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作者:缪士毅

来源: 西安晚报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