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泸沽看这里!泸沽镇的“铁匠巷”

文/刘红

吕口是位于安宁河和孙秀河交汇处的小镇,行政上属于凉山州关宁县。

地理坐标东经102°11′,北纬28°18′,海拔高度1630米。安宁河的一条支流孙水河穿镇而过,将整个泸沽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镇上总人口2万余人,居民主要是汉族。镇内街道为十字形布局,主要街道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还有一些窄窄的小巷将这些街道联系起来,也算是四通八达。每逢赶场天,市场百货云集,人群摩肩接踵,在当地也是一处热闹的集市。

泸沽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就已经建县,县名台登,隶属于越巂郡。历西汉、东汉、蜀汉、晋、成汉、刘宋、北周、隋、唐等朝代泸沽一直是台登县治地。镇西梳妆台村现还有一处汉代遗址。唐曾移巂州治所于此,南诏、大理时期设台登城,元朝设泸沽县。今之东南街元朝曾设平乐驿站,明时设巡检司。至今孙水河边还保留了一段土城,是它曾为一处交通要道上的历史古镇的证明。

泸沽自古出铁,自汉代即以产铁著称,这在史书上也有明确的记载。《后汉书.地理志》载:“台登出铁。”《华阳国志.蜀志》载:“台登县,有孙水,一曰白沙江,入马湖水。山有砮石,火烧成铁,刚利。”《元和郡县志》也载:“县东三十里,山有砮石,火烧成铁,极刚利。”

泸沽境内丰富的铁矿资源为本地的铁制用具制造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时至今天,泸沽镇还保持着这个传统。

泸沽镇西街,因铁匠铺多而俗称“铁匠巷”。街道位于孙水河北岸,顺河边延伸,街道两侧都是老式民房,多是一层或两层的木结构穿逗式建筑。走完这条宽不足五米,长约二百米的老街,仔细数数,现在的铁匠铺还有十一家之多,询问街上的老人得知,规模最大的时候“铁匠巷”的铁匠铺有有近二十家。泸沽的铁匠铺全部集中在这条街上,比邻比户。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铁匠铺所面临的竞争也可想而知。

“铁匠巷”的铁匠铺的经济形式在解放前都是个体经营,解放后曾顺应经济体制的变化,由居民委员会组织过“居民打铁小组”。后因居委会抽取管理费太高,铁匠们缺乏积极性而解散,改革开放后又全部恢复为个体经营。

铁匠铺全部为家庭式作坊,铁匠即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人员基本由夫妻、父子、兄弟等家庭成员组成,没有与外人和伙者,也没有请帮工的,还少有带徒弟的。如此辛苦的活计完全由一家人承担。后一铁匠道出了个中原因,铁匠铺本来就利润微薄,请帮工、带徒弟需多承担一人的费用,增大了经济支出,从而增大了生产成本,以致无利可图,甚至难以为继。

铁匠铺的经营者全部是泸沽本地人,一般从事此项营生已十余年。目前经营时间最长的一户,是一对老夫妻,丈夫姓罗,妻子姓胡,已开铁匠铺五十余年,是目前“铁匠巷”开铁匠铺最早的了。

铁匠铺都用自己私有的临街房屋作生产用房,面积一般十五平方米左右,最窄者只有八、九平方米。房屋皆为自己私有房屋,没有租房开铁匠铺的情况。原因在于租房产生的费用会增加成本,二来因为铁匠铺的污染较重,无人愿意将房屋租给打铁者。生产场地和原材料、产品堆放地都在前面的一间房中。后面的房子为卧室,保持了家庭手工业“前店后室”的原始格局。

铁匠铺都没有专门的柜台,每天在门前摆摊销售产品。一般用两根条凳,或焊两个铁架,上搭木板,摆放各式铁器出售。每天开门时将商品摆出,关门时收回,即节约成本,也很方便。出售的铁器上用粉笔书写价格,明码标价,但买者可讲价。铁器一般论件计价,只有斧子论斤计价。因经营规模小,产品数量不大,一般为零售销售,现金交易。

铁匠铺的生产工具有火炉、风箱、铁砧、各式锤、钳、凿,淬水缸等。设备简陋,投入成本不高,生产方式也十分落后,全靠人工操作。现在已有八家铁匠铺使用了电动气锤、电风箱、电砂轮等电动生产工具。但对一些小型铁件和对一些铁件的精加工还需用人工来完成。泸沽铁匠铺使用电锤始于十余年前,以后逐年增多。但是这些电动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并不是所有的铁匠铺都能配备的。一台电动气锤约需一万多圆,并需使用动力电,现在尚未使用电动设备的全都是因为经济原因。铁匠巷打铁历史最久的罗姓铁匠,因年老后继无人,准备歇业,也就没有购置电动气锤。电动工具的使用增大了生产量,节省了体力,特别是生产刀、斧等工具更为便利,增大了市场竞争力。

铁匠铺的产品分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两大类。生产工具大多为小型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如板锄、条锄、小挖锄、钉耙、镰刀、十字镐、柴刀、砍刀、斧子等,也有部分其它行业的工具,如杀猪刀、马蹄铁等。铁匠铺生产的生活用具较少,有老式门扣、老式门栓、挑水用的铁勾、菜刀、火钳、火勾等。偶尔还锻打一些开啤酒瓶的铁勾形开瓶器,虽然形象粗笨,但还算好使,可以算是泸沽铁匠铺生产的最贴近现代生活的用具了。由于现在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新建房屋门窗结构的变化、自来水的大量使用,门扣、门栓,水沟等生活用具已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由于基本没有销路,许多铁匠已不再生产这类东西了。

在各家铁匠铺生产的大型农具,如锄、耙、镰、刀、斧上,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家铁匠铺生产的产品上都有自家凿印的记号,如“刘、张、苟、双、兴”等等。这也应该算是一种广告吧。同时也用以推行“质量不好包换”的销售方式。如铁匠巷生产的铁锄就有“三包政策”,三包即“卷口”(指锄头卷刃),“夹灰”(指刃口起层),“醒判”(指锄头銎口脱落)包换。消费者如果发现产品有问题,就可以根据凿印的记号直接找到生产者,生产者也绝对不会找借口推脱责任,这不仅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为自己的产品打造了一个品牌,也是泸沽铁匠铺诚实守信经营观念的表现。

虽然泸沽本地的铁矿资源很丰富,但各家铁匠铺所用原料都是在当地废品站买来的废铁,因为这样成本较低。以前炼铁用木炭,现在用有烟煤,因有烟煤燃烧时温度较高,也因为现在禁止砍伐树木。

泸沽镇所在的冕宁县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县,耕地面积299667亩,其中田141462亩,地158205亩。全县人口约28万,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为农业人口。粮食作物,大春以水稻、玉米为主,洋芋次之,其它有红薯、荞麦、黄豆、芸豆、绿豆、燕麦、青稞等。小春以小麦为主,大麦次之,其它有豌豆、胡豆等。农业劳动基本上为人力,使用的工具也基本为手工工具,如锄、镰、耙等。

铁匠铺的顾客皆为泸沽附近的彝汉农民,也有远至越西的彝民。因为泸沽附近的农村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基本停留在人工劳作的传统农业阶段,他们使用的工具还是传统的农业工具,泸沽铁匠铺实际上是附属于这种传统农业的一种家庭手工业。所以铁匠铺的生意也随着当地农活的忙闲而消涨,农忙时生意较好,农闲时却是门可落雀。由此也可以看出泸沽铁匠铺和当地传统农业的密切关系,这也是泸沽铁匠巷能存在至今的基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所以许多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自来便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对应的就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这种经济模式具有超稳定性,同时也有与之俱来的停滞性,这也可能是中国封建经济和封建社会超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但受到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的冲击,它天生的脆弱性必将导致其迅速的崩溃。泸沽铁匠巷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来家庭作坊式手工业与传统农业密切联系的一个缩影,随着泸沽附近农业的日益集约化现代化,铁匠巷消亡的日子也就临近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