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子里老人去世的时候,股价通常会找很多人抬棺材。(莎士比亚)。
那会儿小编还在想,棺材得有多重啊,居然需要那么多人去抬!一次和家中一位长辈聊天时,才知道并不是棺材太重,而是因为中国人流传了几千年的一个习俗—棺材不能落地。一般人的墓地通常都会选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从事主家里出发到墓地至少也得需要个把小时。一路上抬着棺材不能休息,正常人估计都会受不了。所以需要多找一些人进行接替,以确保棺材不会因为抬棺人员体力不支而触地。那棺材不能落地又是为什么呢?
根据村里老人的说法,如果在送葬的过程中棺材落地了,那么逝者的灵魂便会在那里落地生根。除非就地安葬,否则的话,死者的灵魂便会徘徊不前,难以安息。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法进行下一轮的投胎转世。这对于死者和家人都是非常不吉利的。比如三国时期最出名的军师诸葛亮,他在死前便要求手下人抬着棺材一直走,直到棺材落地时,就可以将他安葬了。
当然,在一些地方关于棺材落地还有这么一种说法:“慈棺落地为不舍,凶棺落地为不甘”。如果家里老人是寿终正寝,那棺材落地十有八九是老人舍不得家中的儿女。这种情况不需要过多的担心,送葬的子女需要做的就是在棺材落地的地方抓一把土,放在棺材顶端。代表将长辈的灵魂又给请了回来。而逝者死时如果心怀怨气,那棺材落地就非常不吉利了。他的怨气也会祸害后人,这种时候最好就地安葬,要不就得请阴阳先生做法来消除怨气。
在封建社会时,抬棺的人数也是有严格限制的。如果是穷人家,那抬棺的一般就只有两个人;如果是有钱人,那抬棺的就有级别之分了。普通的是8杠,就是8个人抬。高级点的是16杠,由16个人抬。最高级别的官员、士大夫死时也不得超过64杠;而天子死时,通常需要128个人来抬棺,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九五之尊的威严。
像清朝的嘉庆皇帝,因为突然暴毙在承德避暑山庄,导致没法及时安葬。于是道光皇帝下令给当地官员,要求星夜兼程将嘉庆帝运回。可是避暑山庄离北京确实挺远,为了确保嘉庆的棺椁不会落地,官员们最后找了7920多人抬棺。因此这口棺材也被人们称为“大行皇帝梓宫”。
当然,对于这一说法,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一种迷信思想。但很多事情也不是科学就可以解释的清的,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