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宁路有一个十二步书架。
很多路和街道都是以“博”的名字命名的。
光复北至光复南路,未开马路前叫“第二甫”“第三甫”……直至“第八甫”。上、下九路未开马路前叫“上九甫”“下九甫”。恩宁路未开马路前叫“十一甫”。恩宁路上的十二甫西街入口。
“甫”是什么呢?
一是“骗清兵说”。传说清兵攻入广州后,要从西门起,连杀十八铺路人。一位尚有良心的部属,预先在尽量短距离内插上十八个铺的牌子,使屠杀死的人较少。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中山大学1929年7月3日出版的《民俗》。但地名专家廖汝忠认为:“虽然有清兵血腥屠杀羊城百姓的史实,但巧设路牌等情节缺乏史料依据,不足为信。”
另还有“村庄说”“店铺说”“商人自卫组织说”,廖汝忠均不认同。
在十二甫河涌边停泊的紫洞艇照片。
廖汝忠认为:“甫”这一地名脱胎于“浦”或“步”,即都是指“埗头”“码头”。理由如下:
一是称为“甫”的街,多沿河涌走向。如第二至第八甫均沿西濠涌走向。
二是从历史文献解释看,也是这样。北宋元祐二年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说:“岭南谓水津为步,言步之所及,故有罾步,即渔者施罾处。有船步,即人渡船处。”近人罗香林也在《古代越族方言考》说:“称水津为浦,或转称为步,乃吴越与楚通用方言,字或作埔,或埗。”
詹天佑西关十二甫家居。
事实上,十四甫就曾有码头的记录,十八甫原名蚬子埗。
詹天佑三代人居住过的这条十二甫西街,在清代时叫十二甫,也是沿着河涌平行走向。原有的河涌从今恩宁路东段向南流,约200米处向东拐。詹天佑爷爷詹世鸾,1816年在十二甫购置了西关大屋,据詹天佑外甥孙徐剑海1995年认证,该屋位置就刚好在河涌拐弯位处。詹天佑父亲的房子,就在这段街巷的中间处。
詹天佑1861年在这出生,1872年从这里走上赴美留学之路。1881年归国被分到福州船政学堂。1884年,被两广总督张之洞调回黄埔长洲岛的广东博学馆工作。
在等待分配新工作的三个多月空闲时间内,詹天佑奉长辈之命,在十二甫编写了《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里面详细记述了曾祖父詹万榜1760年从婺源来到广东省城经商的情况(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一口对西洋经商)。
詹天佑故居正门。
詹天佑抄录了1820年先祖在十二甫申请入籍当时管辖这里的南海县捕属的相关申请文书和官府批复文书。詹天佑还在家谱上抄录了爷爷詹世鸾在1822年十三行特大火灾时,拿出万金赈济受灾商人而被《婺源县志》褒扬的记述。家谱同时还记述了1824年,詹世鸾与16名婺源乡亲在广州创办同乡互助会“归原堂”,帮助有困难乡亲的情况。而这归原堂,在1919年还存在,在当年7月27日广州举行的詹天佑追悼会上,送了挽联给詹天佑。这个互助会,存在达近百年之久,互助好风尚历经了三代人传承。
现在,詹天佑故居处已建起詹天佑故居纪念馆,让后人永远记住詹天佑。
詹天佑故居内充分展现了詹天佑的家庭及其年幼出国学习到归国后建造铁路的事迹。
【征集令】
为了讲好荔湾故事,南方+荔湾频道与广州荔湾发布联袂推出系列栏目《荔湾城记》,讲述温暖动人的老街故事,印刻荔湾历史,留住城市记忆。我们诚挚面向广大受众朋友征集荔湾区地名、街巷故事,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文章、视频、图集等多元形式展现。欢迎大家与我们分享您和荔湾老街的故事,晒晒有趣的荔湾地名来历。
我们将定期挑选优秀作品刊登在南方日报、南方+、广州荔湾发布三大平台。再次期待您的参与,感谢您的关注!
投送邮箱:gzlwfb@126.com
投稿请注明【投稿人姓名+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81599835
【文字】 作者系原荔湾区地志办主任 胡文中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
【顾问】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骆文静
【作者】 胡文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